人人都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尽所有。

2008年,一位母亲暴走211天,消除自己的脂肪肝,只为了割肝救儿子。

四双磨破的鞋子,脚上数不清的老茧,都是她对儿子的爱。

这位母亲,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一份令人泪目的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是否成功救活了儿子?

如今,16年过去了,那位“暴走妈妈”过得还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降厄运

200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在湖北武汉,陈玉蓉和丈夫正在熟睡当中,隐隐约约却听到阳台有什么声音。

于是,陈玉蓉顶着个蒙眬的睡眼,披了件衣服就往阳台走去。

她刚一打开灯,眼前的景象直接把她吓傻在原地。

只见地上有一大摊鲜血,而儿子叶海斌在一旁疯狂地咳嗽,边咳边吐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玉蓉连忙把床上的丈夫叫起来,背上儿子就往医院去。

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叶海斌停止了咳嗽,逐渐稳定了下来。

随即,医生对陈玉蓉说:“孩子的肝严重硬化,需要进行移植手术。”

陈玉蓉一听,这个消息宛若晴天霹雳,直直地打在了自己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哭着哀求医生救救自己的孩子,可医生接下来的话才令她彻底绝望。

毕竟肝脏移植手术,钱一定不在少数,最起码也得30万。

可是,陈玉蓉一家不过是普通人家,如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当然,只有钱也是没有用的,最关键的是要等到匹配的肝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暂且靠药物治疗,等筹够了钱,等合适的肝脏。

陈玉蓉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哭了起来,她宁愿生病的是自己。

其实,儿子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早在叶海斌13岁的时候就有了异常。

那段时间,叶海斌经常一个人自顾自地说话,神情也很不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陈玉蓉对他说话时,他仿佛听不见一样,反应也很是迟钝。

最关键的是,这么大的一个孩子了,走起路来竟还是跌跌撞撞的,总是摔跤。

起初,陈玉蓉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学校的老师找上门来,告诉她叶海斌在学校里的怪异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回想儿子近期的状况,这才让陈玉蓉如梦初醒。

于是,第二天陈玉蓉便带着儿子来到医院检查。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诊断出叶海斌患有肝豆状核病变。

简单来说就是肝脏无法将铜物质排出体内,从而淤积形成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病,且国内治疗技术尚不成熟,不易根治。

摆在陈玉蓉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风险很大的手术,一种是靠药物稳定。

经过一番抉择,决定选择第二种治疗方法,等之后再进行手术。

不过,好在叶海斌的病发现得还算及时,药物可以很好地将堆积的铜物质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一般这样的药物很贵,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可就算是天价,只要能救儿子的命,陈玉蓉也在所不辞。

1996年,原本可以退休养老的她,为了赚钱给儿子买药,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她比以往更加拼命地工作,即便是累到将近昏厥,她也秉着一口气坚持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丈夫也找了个临时工,一把老骨头也卖卖力气。

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夫妻俩身上,令人窒息。

自从儿子生病了之后,一向爱美的母亲也变得没有了往日的光泽。

她不再买漂亮的衣服,不再用贵的化妆品,甚至所幸把心爱的长发剪短。

父母的好,叶海斌都看在眼里,同时也心疼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每当想咳嗽的时候,他都会自己躲到阳台上,担心父母听见。

几年过去了,他按时吃药,病情渐渐稳定了下来,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可没有想到,本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却等来了这样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割肝救儿

因为前期买药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陈玉蓉一家东拼西凑,四处借钱,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

无奈之下,叶海斌在医院住了些日子,便又回家了。

陈玉蓉向医院表示,请求他们极力寻找适配的肝,自己也会尽快筹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家人都在为筹钱奔波,叶海斌的病情在药物下还算稳定。

他顺利地从学校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还遇见了一个真心爱他的女孩。

很快,叶海斌便成家立业了,与妻子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孩子的到来给了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希望,生活也算是过得去。

只是,钱筹齐了,但适配的干迟迟找不到。

而叶海斌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他几乎每天都被病痛折磨着。

2008年12月14日,叶海斌前往宜昌出差,在路上又一次剧烈咳嗽了起来。

不一会儿,又呕吐出一摊鲜血,把一旁的路人都吓坏了。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叶海斌被送到了当地的医院救治。

陈玉蓉得知儿子晕倒的消息,她疯了一般地冲去车站,买了最早的一班车次。

一路上,陈玉蓉的心一直悬着,她担心儿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因此久久不能平静。

来到医院,医生对她说道:“你儿子目前的状况已经稳定下来了,只是,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移植手术,否则最多只有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玉蓉听到这里,心里又惊又慌,她知道移植手术是儿子生存的唯一希望。

医生对她说:“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等待合适的肝源进行移植,二是采用亲属供肝。但亲属供肝的风险较大,你们要考虑清楚。”

陈玉蓉想着,既然短期内等不到肝源,那就自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她的想法却被家人一致反对,谁也不能保证手术就一定能成功。

丈夫说:“他是你一个人的儿子吗?就算换肝,也得是我来。”

但陈玉蓉听不进去,她一心只想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当然,这个肝也并非想给就能给的,必须是要与儿子的肝相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肝穿孔结果显示,陈玉蓉的肝更适合,但却有一个问题:

由于缺乏运动,她患有脂肪肝,不适合捐赠。

经过医生们的脚轮,最终商讨出一套折中选择一种方案。

就是割下陈玉蓉1/3的肝脏,足够两人维持正常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就在确定手术的时候,叶海斌又被查出患有丙肝。

叶海斌需要将肝脏整个切除,要用到母亲2/3的肝脏。

但问题是,由于陈玉蓉有脂肪肝,如果将大部分切除给儿子,自己怕是活不成了。

因此,陈玉蓉想要割肝救子的想法,最终被医院驳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样的结果,陈玉蓉急了,她问道:“如果我没有脂肪肝,是不是就行了?”

得到医生肯定的答案,陈玉蓉决定减肥,她在家门口的堤坝走路。

无论是刮风下雨,她每天准时准点去运动,一走就是1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回到家时,她的衣服全部湿透了,累得说不出一句话。

经过了7个月的努力,陈玉蓉走坏了4双鞋子,减掉了20斤。

或许是她的母爱感动了上天,最终检查显示,她的脂肪肝竟神奇地恢复到正常了!

2009年11月3日,陈玉蓉与儿子叶海斌一起被推进了手术室。

经过长达3小时的手术,陈玉蓉成功地将肝移植给了儿子。

后来,叶海斌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陈玉蓉也渐渐恢复健康。

陈玉蓉看着儿子一天天康复,她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陈玉蓉割肝救子的故事感动数万网友,她因此被评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16年过去了,叶海斌的身体越来越好,一家人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陈玉蓉的“暴走妈妈”形象深入人心,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人们纷纷感叹,这份令人泪目的亲情,成为生活中最动人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无尽的,它能战胜一切困难。

岁月如梭,那段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希望这位勇敢的母亲能够安享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