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本是我国中共中央副主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因为受到政治风云的影响,1969年时他被“疏散”到江西。都说人走茶凉,离开中央的他日子过得也颇有些闹心,就连地方的省委书记见了他都敢奚落两句。这样一个老革命家后来结局如何?有没有回到中央?对这个曾经奚落过他的省委书记评价又是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疏散到江西的老同志

1969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下达了战备疏散的决定,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的名字也赫然在疏散名单里。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名为“疏散”实则是下放,这陈云的日子怕是难过喽。陈云随共和国一起从风风雨雨里走出来,身体不大好。

因此,周总理得到陈云要“疏散”的消息后立马向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打电话,向他嘱托了两点:一是要让陈云住有暖气的屋子,二是要允许陈云继续到工厂蹲点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周总理嘱托,刚刚下到江西南昌的陈云被安排住到了江西省委滨江招待所。这招待所是花园式宾馆,过去毛主席来南昌时时常住在那儿。

或许是因为得了周总理嘱咐,或许是还没摸清中央意图,程世清在这段日子里表面上还是对陈云十分尊敬,但暗地里却有些“瞧不上”这个老同志。一日下午,陈云在屋里看书,程世清却突然来访。本来还以为程世清是专程探望,有些感激。但他刚一开口,就让陈云频频皱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主持中央经济工作时发展速度太慢了,和社会主义的新步伐一点都匹配不上……我们江西就不同啦,势头大好,准备年产6~7万辆车哩!”批评也就算了,政绩评价本就要听人民反馈,程世清也是人民的一员。可汽车生产这个问题上,陈云忍不住提了个问题——要生产这么多车,钢板哪里来呢?

程世清没想到陈云会提问,愣住了。咳嗽一声,紧接着转移话题:“这个嘛,容易解决的。我们江西不光要产车呢,还准备给国家上交100亿斤粮食!”程世清说话时脸上满是自得自满的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听到这,知道程世清大概就是个爱吹嘘的。100亿万斤粮食交上去了,老百姓还怎么活?地方安稳还要不要了?话不投机半句多,陈云压根提不起兴趣反驳发问了,直接沉默着听着,然后送客。

陈云的冷淡也让程世清觉得没面子,便很少来了。后来一次在陈云蹲点调研的工厂碰上,程世清还特意和工厂厂长说“不见陈云”。因为他一句话,厂长只好把在车间里与工人一起劳动的陈云“请”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世清的结局

程世清如此不起看老同志,仗的是自己靠着林彪这棵“大树”。程世清借着“许光达事件”得了林彪的青睐,得以被委以重任。他也曾做出些政绩来,但每每总是因为急功近利而走上极端。

1967年1月,中央紧急调令程世清到江西制止暴动。那会儿的江西几乎是走到了失控的地步,可程世清却没选择“镇压”,而是将部队拆成了“支左”派驻到了江西各地。他以宣传的方式取代武斗,逐渐稳定住了江西的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事件处理得十分妥帖,程世清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可转头程世清就搞起了所谓的“三查”运动,将江西弄得是人人自危。这不是个例,而是程世清的常态,急功近利不顾事实规律。那与陈云夸下的海口倒也是实现了部分的,只是大多都不过关,开出几米就抛锚。

1970年,程世清又准备干件大事——搞个“新村图”。他预备在山谷上端修个能蓄水的小水库,然后在中下游修梯田、农舍。要是让农户自愿搬迁倒还好,可程世清却偏偏是强令搬迁。赶工赶出来的工程,质量自然好不到哪去。农户搬迁后不久,水库堤坝就因蓄水过多排泄不及时而被冲毁,屋舍农田也因此损毁无数。这“新村图”彻底成了劳民伤财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之后,国内形势转变,陈云等老同志陆续经中央批准而返回北京。陈云返京那天,他蹲点的工厂工人们纷纷出来自发为他送行,祝他回京后一切顺利。1972年7月31日,陈云恢复了在中央的工作。而另一边,曾经批评过陈云的程世清日子却有些不太好过。林彪倒台了,陈云被隔离检查。1978年10月,程世清被正式逮捕判刑3年。

有一次在中央会议上,陈云给出了自己对程世清的评价——“将军管经济,经验少,胆子大,不实事求是,而是喜欢吹嘘浮夸,有点妄自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一生浮浮沉沉,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效力的心。党的十四大以后,陈云因身体状况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依旧关心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1995年4月10日,陈云于北京逝世。

参考文献:

[1]霞飞 ,王鹏.陈云在“文化大革命”中[J].党史博采(纪实),2005(09):31-36.

[2]李意根.程世清沉浮录[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