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才女,可谓也是不在少数。可能大家随便都能想出几位来,如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唐婉、李清照等。

但是如果说诗写得比较“愁”,相信大家应该猜出来是谁了。没错,正是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人代表,同时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可能翻阅资料大家会发现,李清照的才华以及过人之处是有目共睹的。这也跟她小时候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是离不开的,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

李清照打小生活也是比较富足,不缺吃穿,甚至也可以把李清照理解为是富家千金。另外父亲有许多的藏书,也让李清照打小就打下了良好的一个文学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么好的一个家庭环境,为何李清照的词却写得那么愁呢?

笔者认为,这个原因跟当年所处的一个时代动乱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李清照早年写的词,还是比较自由自在,比较洒脱的。

后来由于金兵动乱,图书文物也没能保护好,北宋朝廷崩溃,加上丈夫离世。李清照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从此走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其中最能表达李清照“愁”的词,当数《声声慢》算是代表,笔者认为,李清照能把“愁”写得如此到位,没有点亲身经历的苦痛,很难写出来这首如此之惆怅的《声声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声慢的原文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实这应该也是李清照生活遭遇过后的一个真实写照了吧!很多的诗词讲究写出气势磅礴,写出豪迈奔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但是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又何尝不是把凄惨表达的淋漓尽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同样是李清照借春景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凄惨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伶仃环境中无依无靠的才女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并非空穴来风。确实在文学上很有实力,不过是后期的一个经历与遭遇才使得自己的诗词如此之愁。

换作我们在那个所处年代,有如此之遭遇,又该如何想,又该如何写。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许只有深深经历和凄惨的人们才能有如此感受吧!

文章最后

谈谈你对千古第一才女的看法,打在评论区,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