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中央的安排下,毛泽东去了玉泉山居住。他来此之前,曾特地提出“我不住新房子,别人住过我才住”的要求。试问如今,几个领导能做到?

为了满足毛主席的这一要求,中央警备团特意派了一支小部队在玉泉山挑选合适的房子,并在其中住了一个星期,然后才通知毛主席过来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玉泉山位于北京市郊外,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十分适合休养。然而,从警卫的角度来看,这里却存在安全隐患。山外有个天主教堂,虽然后来被军管并改建为玉泉山疗养院,但围墙矮小,装饰性大于实用性,使得一般人都能轻易翻越。

某次,中央警备团的团长刘辉山与后勤部部长的董济民一同前往玉泉山看房。他们因不熟悉路径而选择翻越后墙进入,不料却触动了警戒哨兵的神经。在双方一番沟通后,才得以化解误会。这也反映出当时警卫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

然而,对于是否安全的问题,警卫人员始终心存疑虑。某天晚上,他们听到有翻墙的声音,但搜寻后却一无所获。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警卫部门决定加强安保措施,甚至考虑设置电网。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系数,之后毛泽东再次搬回玉泉山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江青合影

在玉泉山的居住期间,毛泽东和江青有时会选择步行进山。这条路上鲜有车辆和行人,显得格外宁静。然而在一次散步中,一个穿着农民打扮、肩上却有显眼钱褡子的人引起了警卫人员的注意。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打扮,要知道,这身装扮在那段路上可是十分显眼和突出的,因为北平附近的老乡根本没有使用这东西的!所以此人一出现,沿路的警卫战士们便盯上了他。

经过一番追踪和较量,此人被证实为特务身份。我方警卫便衣大喊一声:“抓!”同时立即冲了上去……

从此,毛主席不再住玉泉山。

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中央警备团还是普通警卫人员,他们都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确保首长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其实有的时候,毛泽东也有着很强的警惕性。例如纠察总队司令张明河调到河北工作以后,每次毛泽东去河北外出工作时,总会让张明河去接他。

而每逢跟毛泽东,张明河都会带上枪,为啥呢?因为几年前曾发生过这样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那是在1941年的延安。当时,绥德和米脂的绅士组成一个参观团,去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参观。这些人临走的时候,毛泽东提出要亲自宴请他们。

就在宴请当天中午11点,毛泽东先行来到食堂等待。谁知刚下车走出没多久,忽然,左侧前方出现了一个手持大木棍的彪形大汉,看起来30来岁,膀大腰圆,十分凶狠。此人高举木棒,嘴里骂骂咧咧地,冲着毛主席就奔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当时有个交际处长,叫金城,是个文官,平时也不怎么带枪。眼看情况危急,金城只能用身体挡在毛主席前面,张开双手保护他。

眼看大汉冲了过来,金城迅速从右后侧跳到左前侧,把毛主席挡在身后,面对着大汉,一副准备拼命的架式。

可能是来人被金城的气势吓到了,竟然一个恍惚,停止了行动。就趁他愣神的那一会子,金城赶忙把毛泽东护送进食堂,然后招呼门口的卫士赶紧抓人。

回来后,毛泽东问:“怎么啦?”

金城长出了一口气,说:“主席,那个大汉已经被抓起来送到保安处了,你放心吧。”

毛泽东从容点头,说:“好。”

后来查明那个人是个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接下来毛泽东接待绥米绅士参观团,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依然谈笑风生。

党中央被青年食堂的事件震惊了,从此加强了警卫力量。而金城,最最后悔的是当时没有一支枪。

毛主席有时对警惕性这东西很重视,但很多时候,他似乎又把警惕性给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