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吐槽自己老公的话题总是分外热闹。

这家的老公有肥胖的肚腩、不超过一米七的个子;那家的老公半个月不洗头不洗澡,袜子一个星期不换;这家从来不做家务,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那家不仅不做家务,连工作都没有,天天躺平不赚钱;更不用提那些聊骚的、出轨的,情绪不稳定的,屁大点事摔花瓶大吼大叫的,几天几夜不回家的……

听婚后的女人吐槽老公,会让人对男人这种生物彻底绝望。但人们也会生出许多疑窦,老公不是她们自己选的么?有什么问题婚前难道看不出,一定都会留到婚后才原形毕露?婚姻为什么像个照妖镜,能照出男人是人是鬼?

这不禁让人忍不住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日子过久了,为什么大多数女的都瞧不上自己的老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日子过久了,不光是女的瞧不上自己的老公,男的也往往瞧不上自己的老婆。

张爱玲很早就对此有过传神的描写: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无论男女,婚前你再怎么爱一个人,看他如天上的星星般耀眼,结个婚都会让他的光芒陨落殆尽,婚前你们再怎么爱的轰轰烈烈,恨不得24小时腻在一起,婚后也很难避免相看两相厌,难怪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人还是那个人,当初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是你,现在看见他就烦,不想给他一分钟好脸色的还是你。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恐怕要从主观、客观、和环境影响多方面谈起。

01主观上,理想化投射让你看不清他的全貌

还记得《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的台词道出了多少怀春少女的梦: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在不谙世事时,我们都会对伴侣抱有极高的期待,期待他英俊潇洒,期待他聪明智慧,期待他能力超群,期待他光芒耀眼……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期待的特质从何而来?为什么不同的女性喜欢的男人侧重点有着些许不同?有人喜欢温柔的,有人喜欢勇敢的,有人是智性恋,有人是颜控,有人则是声控……

我们的喜好一部分受到集体意识的催眠,将社会上大众所推崇的品质内化到心中,成为对自己的要求,而自己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时,就会希望伴侣能够达到。

另一部分则是受到养育者的影响,我们在养育者的潜移默化中,吸收了他们的喜好,并把他们的喜好内化成自己的喜好,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就想找个能做到的伴侣,对方的优点似乎也成了我们的优点。

比如我们的父母喜欢勤劳的人,讨厌懒惰者,他们会无意识地表达出自己的评判,对勤劳的人倍加赞赏,对懒惰的人满腹嫌弃,我们一方面会嫌弃自己有懒惰的特质,一方面对勤劳的人产生莫名的好感。

那么,当我们遇见一个表现出勤劳一面的伴侣,就会把他想象得无比勤劳,并自动忽视了他其他方面的缺点,给他的言行蒙上一层滤镜,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理想化投射,而伴侣也成为了我们的理想化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那个让你欲罢不能的伴侣,其实是你不能成为又想要成为的自己。当我们的人格不够成熟、内核不够稳定时,我们越是会对男人抱有极高的幻想,幻想他完美无缺、无所不能。而这种幻想,实则是对自己的期望。

你不够自律,就期待有个自律的人能影响你,带着你一起自律;你不够聪明,就想有个聪明的伴侣能帮你解决一切需要动脑筋的难题;你不够勇敢、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就会觉得那些有话直说、性情直爽的男人特别有魅力,期待跟外人发生冲突时,有个人帮你撑腰保护你不受欺负……

你越是对自己不够满意,越是会把对自己的理想化期待投射到对方身上,你越是觉得自己缺失太多,越会把对方想象得完美无缺。

所以有句话说,爱情是一场幻觉。当你不够了解对方时,仅凭对对方的想象都能颅内高潮,对方的小缺点你常常选择性无视,你爱上的根本不是一个真实的他,而是你的期待和想象。

可惜滤镜再美好,人也终将回到现实。当两人结婚,朝夕相处,你将不得不面对对方的真实一面,而真实的人必然不会如想象般美好,这种落差会让你倍感失望。

台湾作家李敖娶了颠倒众生的大美女胡因梦为妻,刚开始他深深为这位美得像梦一般的女子倾倒,可婚后却发现女神也是要上厕所的,这种落差让他无法接受。难道他不知道是个人都要上厕所吗?他当然知道,他只是沉溺在了自己的投射里,无法面对现实中真实的个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婚前,伴侣会承受我们的理想化投射,那么婚后,伴侣也会继续承担我们的负面投射,我们会将自己厌恶的特质、无法接纳自己的特质投到对方身上。

他带你外出吃饭时选了团购,你脑海中冒出了“抠门”二字;他花高价为自己买了限量版球鞋,你瞬间觉得他“自私”;他两年没升职加薪,你认定了他一定是没上进心不努力……

这些“自私”、“抠门”、“不努力”等评判,都是你潜意识里害怕自己会有的特质,或许你觉得有了这些特质就不会被爱,就会被抛弃,你越是无法接纳自己,越是会加倍评判伴侣。

你看待伴侣的眼光从来没有客观过,自然对他的评价会有天壤之别的变化,也难怪总有人感慨自己婚前“瞎了眼”。你并不是眼瞎,而是被心蒙蔽了眼睛。

02客观上,他隐瞒阴影人格不以真面目示人

我们对待伴侣看法的改变,一部分出自我们头脑投射的变化,另一部分则可能源于伴侣本身的变化。

尤其是男性作为关系里普遍的主动方,求偶本能的驱动更是会调动他们某些状态,让他们在追求伴侣时无比殷勤、细致、体贴,可当猎物到手,捕猎的工具自然也用不上了。因此“男人婚前婚后两个样”的说法并不是无稽之谈。

他们会发生这种变化一部分是有意识地打造信息差,为了追求女性故意打造出贴心人设,也有一部分则是无意识地隐藏真实自我,隐瞒自己的阴影人格。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阳光之下必有阴影,我们那些被养育者欣赏、肯定的特质,也会被我们自己接纳,而我们不被养育者允许的特质就成了阴影人格,这些特质无法消失,但我们会无意识地隐藏它们,不敢表露完整的自己。

就像我们和别人不够熟识时,为了获取较好的第一印象,多半会表现得懂礼貌、脾气好。许多男人在追求女性时也忍不住表现出自己体贴、温柔的一面,把那些不被父母喜爱的阴影人格暂时收敛,戴上了一个“好男人”的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面具终归是面具,总有掉落的一天,随着两人的关系渐渐稳定,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男人那些人格里完整的部分也不可避免表露无遗。

最近热播剧《玫瑰的故事》里,刘亦菲饰演的女主黄亦玫第二任恋情方协文就是这样一个男性。出身小城镇的他对黄亦枚一见钟情,但贫寒的家境让他深深自卑,为了追上黄亦枚这样的女神,他使出浑身解数尽力讨好,在黄亦枚面前总是表现自己大度、有担当、体贴细心的一面。可当两人结婚、黄亦枚怀孕,他深深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暗中作祟,他性格里的阴影人格也渐渐暴露出来。

对妻子严加控制、无视妻子的需求和感受、和母亲一起指责妻子、强势自私……小气阴暗的样子和婚前派若两人。

如果我们无法整合起完整的认知,自然难以接受一个人所有的面向。当我们对人性的理解越深刻,才能越客观地看待对方这些变化,我们越能整合起复杂的信息,才越是能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可能有时候体贴,有时候粗暴,有时候努力,有时候懒惰,有时候温柔,有时候愤怒……这并不一定是个十恶不赦的人,而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也就不会把太多投射安放在伴侣身上了。

03环境上,情绪卷入会让你看不清事实

我们都有种感受,当我们心情不同时,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会截然不同,在看待伴侣时更是如此。

婚前往往也是我们生命中较为轻松的阶段,此时我们事业一般处在上升期,和伴侣的原生家庭切入不深,没有孩子打扰,生活较为简单,除了工作只剩下享受生活,加上两人刚接触不久,荷尔蒙还处在较高水平,此时看天也蓝,看风也舒展,只觉得云淡风轻岁月静好,看待伴侣自然也格外顺眼。

而当结婚之后,尤其是生了孩子,两家人的原生家庭开始插足我们的小家,而生活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工作、子女、老人、健康……各种挑战接踵而至。

我们也不可避免会花大量精力用在房子票子车子上,若我们能游刃有余处理这些问题还好,可是如果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会有诸多负面情绪被卷入到与伴侣的相处中。

他和你父母发生矛盾,你不知该站到谁那边,于是嫌弃他情商低,不会说话;

孩子总是算不好加减法,你嫌弃他不关心孩子,只知道自己玩手机;

家里面积太小东西都放不下,你又嫌弃他不够上进只能让你蜗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会消耗我们的耐心、消磨我们的爱意,与其说是看不上老公,不如说是看不上不断被生活捶打又无法反抗的自己……

现在你明白了,看不上自己的老公、不断悔恨当初眼瞎进入了这段婚姻,并不全是老公的问题。

求而不得反求诸己,唯有我们放下了理想化投射,整合起自己人格的所有面向,看见真实完整的自己,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客体身上,我们才能看见作为主体性的真正的对方。

当你真正看见对方、了解对方,你才能想明白要不要和对方的优缺点继续相处,而不是一边依赖一边又嫌弃,而真正的爱情,也会在真实又完整的两个人之间生发出来,那时你们的关系才是相互滋养的。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