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5日下午,此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十年了,作为新中国的创建者毛泽东,终于在时隔32年后来到了养育自己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

傍晚时分,毛主席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韶山,亲切地拉着乡亲们的手,真情实意地说道:

“我几十年没有回来了,今天见面,可能有些生分,没关系,我毛泽东还是毛泽东,韶山人,你们有什么话就只管对我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话说完,乡亲们的眼中立刻涌现出了泪水,他们知道,那个从韶山出去的“石三伢子”,时隔32年又回到了自己的身旁,他从未改变。

突然主席缓缓地说道:“我想去祖坟,看望我的父母”远处的毛继生立即走上前来,将主席带到了祖坟之前,可主席来到祖坟时,脸色变得苍白了许多。

此处杂草丛生,土地干裂,耳边也时常听到刺耳的鸟鸣,而且连一个花圈都没有,显得十分的破败。看到这里,走在一旁的毛继生都看不下去了,他小心地上前问道:“主席,咱们把坟墓修缮一下吗?”

见到毛继生,主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坦然地说道:“不要修,就这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见坟墓如此破败,主席为什么不修?新中国建国十年,主席为何在此时回家?他与自己的故乡韶山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吗?让我们慢慢来谈……

少年润之,父子趣事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韶山冲的一户农民家中,他的父亲毛顺生,母亲叫文七妹。毛泽东并非家中的长子,他先后有过两个哥哥却不幸夭折,正是这般原因,父母对他的期望一直很高。

母亲和外婆将他的乳名定为了石三伢子,希望他和石头一样坚强的同时,也希望毛泽东能像石头一般坚硬,以此健康地成长。

不放心的母亲文七妹还找来了算命先生为毛泽东算上一卦,算命的宣称:“这个孩子的命不错啊,八字也好,但是,一定要拜干爹娘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文七妹来到了毛泽东的舅父母面前,将他们拜为了干爹干娘。可文七妹还是有些担心,为了避免毛泽东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样早早夭折,便来到了观音像面前,将他拜为了干娘。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种举动是带有了封建色彩,但这些道理文七妹岂能不知?但是在孩子的健康面前,作为一个母亲自然不肯放过任何的机会。

于是在母亲的悉心照看下,毛泽东很快就长大成人,还能帮助大人放牛养猪,补贴家用。可相比于自己的慈祥的母亲,他的父亲毛顺生就显得颇为严厉。

小时候的毛泽东经常会在放牛的时候,给乡亲们带一些野果子充饥,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之时,幼小的毛泽东也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但他的老爹却嫌他回来得晚,不安全,经常因此骂他。

有一天,毛泽东一家都在忙农活,父亲毛顺生的劳动压力太大,便让毛泽东做起来挑粪的工作,可毛泽东非常喜欢读书,经常会抽空来到树荫之下,拿出自己的书在哪里阅读。

然而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父亲毛顺生所看见,毛顺生气冲冲地跑到毛泽东面前,一手就将他手中书本拿了过来,大声呵斥道:“我让你挑粪,你却这里看书!我给你烧了!”

看到书要被烧,毛泽东大声喊道:“爹,我是……”

“哼!是什么?你给我闭嘴!”毛顺生在打断完儿子的说话之后,直接将手中的书本撕成两半,随后放入火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顺生的脸上突然流出了泪水,随后说道:“我的儿子啊!你可不能鬼迷心窍了啊!咱不能着了书的魔,把你爹的话当成了耳旁风啊!”

毛泽东轻轻地叹了口气,当即反驳道:“爹!我听您的话了,我干活可规矩了,我都是先干的活才看的书。”

听到儿子的话,毛顺生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怒火,当即臭骂道:“你小子这么骗我?你还这么小能挑多少担,少拿这事情来骗我。”

毛泽东将父亲的大手捧了起来,说道:“是真的,我出过午饭后就他挑了15担的粪了,你要是不信就和我一起去田里看一看。”

说到这里,毛顺生的心中已经知道了大概,但还是跑到了田中查看,而这一数正好15担,看到这里他也不好说些什么,继续干活去了。

面对父亲的“冤枉”毛泽东并没有着急耍赖,而这源于他对自己父亲的了解。

原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出生时家境贫寒,听说部队发饷银的他,为了让家里的人能吃饱饭,一个人跑到军队当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伍当兵的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喝酒吃肉,反而把上司奖赏的钱财一点点地攒了下来,这才将家中的外债全部还清,还留下了一点点的家财。

勤劳的毛顺生为了毛泽东他们这一辈子能享点福,非常地辛苦。凌晨的时候他便会起床将稻谷碾成米,随后拿到集市上售卖;中午回家后就忙活种植田地;晚上又会将米糠拿来喂猪,以此多赚些钱。

正因为自己如此勤劳,毛顺生坚决不允许孩子们出现好吃懒做的恶习,所以毛泽东在树下看书时,毛顺生才会如此地激动。

然而,作为父亲的毛顺生却对自己的儿子知之甚少,毛泽东的志向绝对不是,做一个能吃饱穿暖的富农,他要让世间的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东出韶山,忠烈毛家

1906年,刚刚13岁的毛泽东来到了韶山井湾中的私塾读书,而这并非毛顺生突然想开了,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学会算术,将来做生意时才不会吃亏。

而毛泽东的老师也不是外人,是毛泽东的同族兄长,叫做毛宇居。毛宇居的祖父是清末的秀才很有学问,在如此家境长大的毛宇居自然成为了一名儒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宇居喜欢教授四书五经,可毛泽东却对《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很感兴趣,这让毛宇居很是头疼。

有一次,毛宇居然在课堂上教授《中庸》,远远就望见了毛泽东低下了头颅,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什么。

毛宇居好奇地走上前来,这才发现毛泽东的书本后面藏在一本《水浒传》。毛宇居顿时怒气冲天,他直接将小说抢到自己的手中,将毛泽东拖出教室,决定教训一番。

但为了给毛泽东一点面子,毛宇居然并没有拿出戒尺打人,而是命令他站在门口,大声呵斥道:

“毛润之,谁给你的胆子!居然敢违反规定,偷看闲书,如此不务正业,成何体统?今天就让你以‘天井’为题作诗,你要是做好了就算了,可要是做得不好,就将此事告诉你爹”

毛泽东闻之大喜,逐步走到井口面前,随后脱口而出: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围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大。”

听到这首诗后,毛宇居然知道毛泽东是在讽刺自己,但因为先前答应了他,只能就此作罢,缓缓地走回了教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毛泽东比较调皮,但毛宇居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堂弟十分有才。于是毛泽东在私塾上完十个月后,他便跑到毛泽东的父亲面前,希望他进行培养,不要让他早日务工。

但在毛宇居的力荐下,毛顺生却将毛泽东送到了湘潭县的一家米铺当学徒,幸亏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在多次寻找朋友帮助,毛宇居更是亲自前去求情,毛顺生这才答应了毛泽东去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请求。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悄悄地走到了父亲的桌前,将自己写的一张纸条塞到了父亲每日必看的账簿当中,上面写道: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校长李元甫的帮助下,毛泽东得到了参加入学考试的资格,并在各种土豪劣绅的阻拦上加入了戊班学习。

多年之后,毛泽东与自己的同学谭世瑛说起了东山高等小学堂对自己的帮助:“我进不了东山学校,也到不了长沙城,只怕出不了韶山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