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上膛,刀磨亮,杀敌豪情满营房,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电视里又响起了《奇袭白虎团》严伟才的铿锵唱腔。其实严伟才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著名的战斗英雄杨育才

1964年6月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北京公演,首场出演时,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观看,事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和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奇袭白虎团》,并亲切地接见了剧组人员。在观看《奇袭白虎团》的时候,毛主席听说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随后动情地问:“此人现在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陪同毛主席一起观看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听到他的话却一脸的尴尬,因为他对此也不是很了解,只能讪讪地回答:“不知道。”

毛主席没有过多询问,但这件事却被肖华给记在心中了,当天夜里肖华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打电话,向他了解杨育才的情况。

令人意外的是杨育才回国多年都只担任副连长的职务,他身为一级战斗英雄,按理说职务不该如此低才对。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不仅亲自接见了杨育才,还给他升了职。

那么杨育才究竟立下怎样的功劳,竟能让毛主席亲自给他升职?最重要的是杨育才立下战功,为何多年却没升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抗美援朝的一员

杨育才1926年出生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解放战争时期,杨育才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在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团部当传令兵。

1949年3月杨月才被解放军俘虏,出生贫苦的他当即加入解放军。由于杨育才作战勇敢,在战争期间苦练军事技术,业余时间都在学习文化课,于是在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杨育才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朝鲜进行战斗,当时的杨育才是第203师第607团第一营第三连的普通战士。

战士们刚到朝鲜,对这里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第607团决定成立侦查股作为先遣队,侦查当前的形势和敌人的动向,为大部队快速开进打开通道。

侦查股股长赵士君命令吴文庆去第一营第三连挑选6名侦查员,侦查员可不是随便挑选的,他们需要是共产党员,还需要立过功、英勇机智、是副班长以上的职位,最重要的是要经验丰富。

吴文庆刚来到第三连,连长就叫来6名事先选好的侦查员,经过严格的考核,这六人都符合条件。就在吴文庆要带着这六人离开的额时候,连长又将他喊住,并说:“其实我们连里还有一个人,他非常适合当侦查员。”

吴文庆听到这个人是连长亲自推荐的,便也产生了兴趣,对他说:“那你把他叫来,我看看。”

就这样杨育才来到了吴文庆的面前,连长介绍说:“杨育才身体健壮,臂力过人,擅长使用机枪,单兵格斗功夫更是了得,能对刺五六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机智灵活,胆大心细。”

吴文庆听到杨育才这么多优点也是很满意的,但他疑惑的是如此优秀的人,连长为何没有将他选为那6个人中呢?原来杨育才其他条件都很符合,唯独“副班长以上职务”这一条不符合。

其实当时经过排里的推荐,连里已经批准杨育才升为副班长了,只不过批文还没有下来,因此连里在选侦查员的时候没有考虑他。

吴文庆起初听到连长对杨育才的介绍已经很心动了,如今听到没有被选拔的原因就更加高兴了,他说:“既然连里已经批准了,那他也是符合条件的。”于是吴文庆带着杨育才在内的7个人去团部报到。

1951年6月8日赵士君、吴文庆和杨育才等侦查员组成的先遣队侦查行军路线,他们选择徒步渡口,没想到却被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识的小河拦住了去路。

当时大家凑在一起研究渡河方案,杨育才说:“现在天色已经晚了,明天大部队就要来了,时间紧迫,我们来不及在其他地方寻找渡河地点。现在我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赵士君听后连忙让他说出来听听,杨育才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找一处水面平稳的地方,把背包带连结在一起,让会水的人先过河,把绳子拴在对岸的树上,然后再带不会水的抓住绳子过河。”

大家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这个办法可行,随后立即开始行动。杨育才从小就在家乡河里玩耍,水性还是比较好的,他拉住背包带绳头,第一个跳进激流中探路,随后其他3名水性较好的侦查员陆续跳进水里,抓着杨育才的背包带过河。

就在大家快要到达岸边的时候,背包带却突然断了,3名侦查员顺着水流被冲往下游,杨育才见队友有危险,急忙跳进水中,在下游几十米的地方把他们救起。

经过一夜的忙碌,杨育才等人才顺利完成任务,将能渡河的地方都标记出来,方便后方部队行进。

1951年9月第607团守卫金城地区500战略高地,团部侦查股负责侦查敌情、收集情报、探路开道的任务。杨育才带领战士们打开一个通道,支援友军,最终获得最后胜利。

之后团部侦查股扩充为3个排,第一排是三个排中担负主要人物的尖刀排,而第一班又是第一排中的尖刀班,因此班长的人选是至关重要的。

杨育才是共产党员,他的作风和品性在连队中也是人人称赞的,最重要的是他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也立下过多次战功,因此杨育才是班长的不二人选。

在金城战役打响前,团部为了了解敌人的情况,给侦察排下达了抓敌人的任务。天亮之前,侦察连的排长带领战士们躲避在洞穴中,随时准备出击。

然而他们的计划没能实行下去,因为在这天下午侦察排就被敌人给发现了,敌人迅速包抄,情况十分紧急,一旦侦察排被敌人堵在山洞里,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个时候杨育才向排长建议,由他带领第一班冲出去,为其他战士杀出一条血路来,然后全排再冲出去,能冲出去几个算几个。

排长知道现在想生存下去只有这个办法,随着排长的一声令下,杨育才率领第一班的战士冲到洞口,先是猛地甩出去一排手榴弹,然后拿起挺机枪,带着3名战士向前、左、右三个方向一阵猛扫。

全排战士一起冲出洞口向前冲,这才杀出一条血路,天黑的时候侦查员安全撤回我军阵地,幸运的是全排没有一人伤亡。

如果大家认为这个任务就这么放弃了,那就错了。当天晚上侦察排决定3个班分头行动,再次完成抓敌人的任务。

队员踩到地雷,杨育才淡定处理

1953年6月8日,朝鲜战场上的交战双方终于达成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协定,决定共同走向和平。然而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却在偷偷搞小动作,他们扣押朝鲜人民军2.7万战俘,企图破坏停战和谈。

为配合停战谈判,促进和平早日实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觉得领导经过共同研究,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一次夏季反击战。

金城,驻有被称为韩军“精锐师团”的首都师,而这个师的第一团又是敌人精锐部队中的精锐,全副美式装备,号称“白虎团”,被部署在最前沿的险要地段上。

在志愿军第68军203师制定的作战计划里,有这么一项任务:在战役开始发起攻击的同时,派一支精悍小分队插入敌人后方,由化装奇袭的手段端掉“白虎团”团部,从而有效的配合整个部队的作战。

经过周密的计划,被安排去完成任务的是一个12人的侦察班。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么地方都需要一个领导者,而这12人的侦察班也需要一位坚强的指挥员。

这位指挥员要勇于冒险,勇于牺牲,在天大的困难面前也不会退缩,更不会出卖组织,在每一个紧要的关头都能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项任务最重落在了杨育才的肩上,这对他来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组织对他的信任。

1953年7月13日,这天晚上风雨交加,12名侦查员装成敌军,在杨育才的带领下沿着实现选定的路线,时而匍匐,时而跃进,如同利剑一般插入敌人的心脏。

敌人的阵地上布满了铁丝网,有些战士们不小心被划伤了腿和脚,有的被划伤了脸和手。

当大家越过最后一道铁丝网的时候,杨育才借着爆炸的火光,看了看自己的侦查员们,他发现很多人脸上都流着血,好几个人的衣服也被划烂,但侦查员们没有一个吭声的,每个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绝对不能掉队!

铁丝网大家可以越过,但无处不在的地雷对侦查员们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危险。在前方开路的赵顺合突然感到脚下的脚感不一样,他意识到自己踩到地雷了,于是他对杨育才低声喊道:“地雷!副排长,我踩着地雷了!”

杨育才一听急忙喊道:“把脚踩住,绝对不能松开!”然后迅速朝着赵顺合的方向跑去。

杨育才来到赵顺合的身边,看到他一只脚踩在地雷上方,另一只脚已经跨出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杨育才再次喊道:“把脚踩住!”杨育才清楚地知道,一旦赵顺合的脚没有收住,地雷爆炸了,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杨育才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扒开地雷两旁的泥土,将地雷露出来。就在杨育才大汗淋漓,十分紧张的时候,他的手接触到地雷的斑纹,发现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地雷,而是反坦克地雷。

杨育才这才将心放下来,因为反坦克地雷压上的时候不会爆炸,但移开的时候地雷会突然跳出,在空中爆炸。不过人的体重比坦克要轻得多,一般是不会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