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 张万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坑村是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下的一个村小组。整个村子很小,十余栋房屋整齐排列在027省道东北侧,背靠一处矮山,村里住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但在面对6月16日骤然袭来的暴雨、洪灾和山体滑坡时,这个小小的山村表现出惊人的自救和救人能力——村民间互相预警,因此虽然有房屋倒塌,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洪水退去后,村民互相接济吃饭。17日中午,村民谢云和妻子及村中老人一同离村求助时,还救援了一名被困在货车中20多小时的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坑村(极目新闻记者摄)

在身边倒下的房子

苏坑村的房子大多已有数十年房龄,但外墙都粉刷得白净,安装了样式统一的青瓦顶和木门。村民苏笑告诉记者,他们的房子以前很旧,不好看,还会漏水,得益于5年前的乡村扶贫改造工程,外立面才得以重新装修。但现在,村里不少房子都没住人——这些空房的主人们都出去打工了。还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5月15日下午至16日,梅州市北部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苏坑村也未能幸免。在63岁的村民谢云家中,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他们家的房子建在一处2米多的高台上,规模不小,有十多间房,并和其他几位邻居的房子挨在一起,另有两栋他哥哥的房子修在他房子高台下的正前方。

谢云的妻子乔雨回忆,16日下午,雨势极大,路面上的水涨得很凶,很快就淹到平台下方,前方的省道处已成为一片汪洋。两夫妻听着隆隆的雨声,都很担心房子后面的山体发生滑坡。下午4时许,两人吃过晚饭后,不敢在家里逗留,一起到不远处的家族老宅门口躲避。他们听说山上的水已流进了邻居家中,便把住旁边的伯父伯母和15岁的侄女也喊到老宅门口,几人撑着伞挤挨在一起躲雨。

5时许,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矮山发生滑坡,大量滚落的泥土瞬间将谢云家压垮。他两个哥哥家的房子受到影响,也被部分压垮,所幸屋内没有住人,谢云等人也因提前躲避,没有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倒塌的房屋(极目新闻记者摄)

谢云的房子被压垮后,众人都不敢再回到房屋内。前有水,后有山,并不宽敞的高台成了唯一安全的“孤岛”。几人在老宅门口躲了一夜。“不记得站了多久,太嘿人(吓人)了,又冷,腿都在抖。”乔雨说。

求助路上救援被困男子

次日一早,洪水退去,谢云等人才敢移动。附近一位村民将他们喊到家中,给他们做了早餐。当天下午1时许,谢云、乔雨和村里一位老人一起,徒步前往约4公里外的湍溪村投奔亲友。

一路上,谢云一行看到,省道已被山洪遗留下的淤泥和残树断枝掩埋,三人手脚并用,翻越过重重障碍,在3小时的艰难跋涉后,终于赶到湍溪村附近。

三人在路途中还发现,路上有一辆被泥土压住侧翻的汽车,一名男子被困其中。他们救人心切,无奈缺少工具,加上体力也有限,只能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撬开汽车的一扇窗户,方便男子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坑村前往湍溪村的道路抢通后仍可看到许多道路塌陷(极目新闻记者摄)

随后,谢云等人让男子坚持住,他们在赶到湍溪村后,第一时间求援。湍溪村多名热心村民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被困男子处,用大钳子、钢锯等工具拆卸车门,在高温下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将其救出来。

原来,被困男子是附近市县的一名养殖户,名叫曾忠华,16日下午送货至平远县时突遇泥石流翻车,谢云等人发现他时,他已经被困20多个小时,身体状况极差。曾忠华获救后,村民联系镇村干部叫来救援直升机,将他送往医院治疗。据南方日报报道,受到长时间挤压后,曾忠华有明显的挤压伤,全身有肋骨骨折、锁骨骨折、胸外伤,但经治疗后身体状况已有好转。

对谢云等人来说,救人只是一桩举手之劳。眼下他们夫妻俩最发愁的是,家里的房子怎么办。6月21日,一直借宿在亲戚家的谢云夫妇和邻居回到家中查看情况。但截至当日下午6时,苏坑村的电力、自来水及网络信号仍未恢复。

苏笑和丈夫的房子幸运地未受泥石流侵袭,水浸也并不严重。两人一直住在村里,在救援抢险队伍到达苏坑村时,帮忙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

令苏笑夫妇困扰的是,山洪退去后屋内留下了大量淤泥,却没有自来水可以冲刷。两夫妻只好到背后的山上担水回家,再用铲子一点点将淤泥搬运到外面。经过近一周的努力,才将家里的泥土移除干净。他们希望,村里的水电能尽快恢复,灾后消杀也能尽快得到安排。

(文中谢云、乔雨、苏笑均为化名)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