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受世界第二波民主化潮流的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也提上了日程。这一年,在陕西工作多年的省委书记马文瑞被调到北京任职。

对于马文瑞走后,谁来接任省内“一把手”职务这个严峻的问题,各方议论纷纷。本来,按照既定流程,应该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然而,此次中央却指示陕西省委:由你们自行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大家采用了民主推选的政治制度,使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了一位接班人。这次开天辟地式的选举活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犹如一个吸铁石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三秦大地。

全省一共300余名高级干部参加了投票,结果显示,白纪年同志众望所归,高票当选,成为陕西新一任省委书记。

白纪年,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上个世纪20年代,他出生于陕西绥德。白纪年的祖父是一位手段强硬的商人,积攒了许多家财,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大伯曾留学海外,有着丰富的阅历,父亲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

从小,白纪年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必为吃喝发愁。不过,优渥的生活并没有腐蚀他的内心,令他变为普通的纨绔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纪年的父亲特别重视教育,严厉教导他要成为国家栋梁。小学毕业后,白纪年就进入师范附小。青年时期,白纪年接触到了自由、民主、科学思潮,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参入其中。

1936年,红军来到陕北,建立了根据地。这是白纪年第一次见到人民武装。和军阀兵痞不同,红军军纪严明,虽然穿着破烂布衫,但眼睛里始终能射出一道明媚的光芒,谈吐间也是彬彬有礼,不似兵痞横行霸道,绝对不会仗势欺人。

而且,只要不出意外,没有战事,红军部队每周都会组织集会,宣讲共产主义思想,讲明抗日形势,呼吁大家联起手来抵御日寇。

白纪年也参加过几次集会,深受鼓舞,几乎每次都会被台上干部发自肺腑的演讲所感动。然而,当时他只有10岁,年纪实在太小,因而组织劝他回家好好学习,将来再为革命效力。等到了13岁,白纪年背起行囊,赶赴革命圣地——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延安,白纪年先是在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党委派他到地方小学任教员。1年后,白纪年又到边区任职。接下来的时间,他一直都在陕西团委工作,期间不断磨炼自身,拥有了不错的工作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白纪年担任青年团西北工委组织科科长。当时,下属干部按照惯例喊他职务,他却平易近人地说道:“叫我老白就好,这样更亲切些”。特殊历史时期,白纪年因出身原因,遭到了迫害。

改革开放后,白纪年被重新启用。短短2年的时间,白纪年就做到了副省长。

任副省长时,白纪年眼见安徽等省份的农民都渐渐富裕了起来,走上了小康之路。他心急如焚,誓要为陕西的家乡父老做些事情。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容许他这样做,干部们对于他也是批评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替马文瑞之后,白纪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陕西农村搞起了农村土地改革,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制度。

商业上,白纪年亲自到东部沿海省份会见了多名商人,鼓励他们到陕西建厂。同时,在教育方面,白纪年还加强了文教,构建了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陕西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人才。

进入新世纪,白纪年渐渐退居二线,任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2005年,白纪年正式退休。

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癌症,先后动过4次大手术。医生曾断言,他年纪太大,又患有重病,大概是活不过3年了。可白纪年一次一次打破了生命的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89岁的白纪年离开了人世。出殡当天,陕西当地许多老百姓自发前往葬礼现场,送“老白”最后一程。

白纪年致力于为陕西人民谋福利,因而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就连著名作家路遥也将他写进了小说里,让白纪年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活在人民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