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志摩以《再别康桥》赢得盛名

徐志摩〔1897—1931年〕,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以新诗《再别康桥》,而赢得盛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照片

徐志摩出身富商家庭,1915年后,相继就读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1921年,又赴英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徐志摩留英两年,深受剑桥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的诗风。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在康桥的曰子,可真够享福。”因此,剑桥〔当时译为康桥〕成为他作品中的一个非常醒目的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剑桥大学

1922年,他学成离校时,曾写诗《康桥再会吧》,记录在康桥的生活,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他归国后,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任教,并创办《新月》月刊。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这年他欧游赴英,访问哲学家罗素后,前往康桥寻觅友人,由于未提前通知,友人都不在,只有康桥在静静地等待着他。当他独自一人,在宁静的校园里漫步时,那过去的一幕幕,又在眼前重新展开,他陶醉在美景里,沉浸在回忆中,感慨万千,情不能已。

而当时他比较忙,未能将这段感情记录下来,直到归国途中,船行中国海上,他才写下这首新诗《再别康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别康桥》

二、《再别康桥》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再别康桥》的结构与内容

《再别康桥》是写景抒情诗,全诗通过典型的意象,用轻盈柔和的语言、精巧圆熟的形式,写了7节28行,描绘了七幅流动的画面,按总分总结构、及意象类别,可分四层。

层一与层四、明示这是告别诗。诗人连用三个“轻轻”,带着淡淡的无奈与感伤,用进一句、解释一句的句式,以极其舒缓的节奏,把美好的回忆喻为“西天的云彩”,作总意象〔即诗眼〕;层四则又表明:“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示告别康桥,并暗示带走的仅是这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别康桥第一节诗图

层二、第2至4节,写漫步校园,沉醉美景。诗人把见到的“云彩”下的“金柳、青荇、榆潭”,三个具体的美景意象,以精准美妙的隐喻、虚实相间的写法,或喻为新娘艳影、或喻为招摇生灵,或喻为彩虹似的梦,都幻化出唯美的朦胧意境,灵动美好,清新甜蜜,牵动着诗人爱恋的心绪,让他沉醉其中。这是诗人表达热爱康桥的思想感情。

而诗人沉浸唯美意境之中,情迷神驰,想像烂漫,梦境也应运而生,梦想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这是对康桥爱到极度,以至“甘心”化身其中,成为其一部分,并引出下节顶真辞格,自然过渡到下一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梦诗画

层三、第5、6节,梦幻产生,泛舟寻梦。先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寻得满船“星辉”的梦,遂高兴得要“放歌”。但他孤单一人,没有听众,于是一转,“不能放歌”,只好“沉默”,还借助侧写“沉默的夏虫”,仅能把满怀的爱意,直喻为“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心中的美妙之歌,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惆怅。

层四、最后一节,这段热爱留恋的感情表白完了,无须赘言,诗人便选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呼应开篇,只将“轻轻”变“悄悄”,表示又有深入:物我相融,可幽怨又生,只好悄然离去,而完美收篇。

四、《再别康桥》是首“三美”具备的新诗

新诗《再别康桥》,全诗以诗人的感情起伏为线索,用虚实结合的隐喻笔法,描绘出一种飘逸潇洒、浪漫幽怨的艺术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怀念、爱恋与不舍的离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挚浓郁,美不胜收。

其一、全诗为四行一体式新诗:四句一节,每节4行,诗行排列,两两错落,参差有致,跌宕生机;句式较短,基本均齐,节律相似,大致整饬;首尾圆合,呼应咏叹,显示结构,表明思路,创造出新诗形式自由、精巧匀称的形式之美。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环复沓,既圆合首尾,又界定总分总结构,显示清晰可辨思路,产生出大体整齐、疏落有致的视觉享受。

其二、句型简洁短促、句势舒缓轻徐,多用叠词、轻盈柔和,口语入诗、琅琅上口,隔行用韵、逐节变换、旋律波动、抑扬顿挫,复沓咏叹、气韵浑成,创造出优雅动听、娱人心扉的音乐之美。如诗中行文,每进一步、则退半步解释,舒徐深入,引人入胜,极具华美和谐、梦幻朦胧的听觉享受。

其三,意象单纯明朗、清新优美,喻体含蓄丰厚、色彩绚丽,虚实相融、如梦如幻,以致酝酿出飘逸空灵、浪漫梦幻的意境,让诗人的感情,似云飘逸,似柳细柔,似水清莹,似梦烂漫,朦胧华美,赏心悦目,呈现出美轮美奂、温韵可人的画图之美。如诗的首尾,借下午的天气,以“西天的云彩”喻康桥,作为总意象,然后又用“金柳、青荇、榆潭、水草、星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为典型的具体意象,并将其置于夕照之下,创造出一种情迷神驰、物我相融的浪漫梦境,将诗人对康桥的挚爱,以最美形态幻化出来,显示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艺术境界。

因此,世人公认:《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闻一多的新诗“三美论”,形式上有建筑美、音韵上有音乐美、意境上有绘画美,是—首“三美”具备的新诗,堪为佳品。

五、《再别康桥》的世界影响

1931年,徐志摩乘机北上,途中遇雾,飞机触山,不幸罹难,年仅35岁。代表作为《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中国新诗的一朵亮丽的鲜花,曾给他带来巨大的声誉。

徐志摩去世后,剑桥大学树碑纪念他,白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句”,精心的选择、精致的组合,将剑桥的旖旎风光、诗人的浓浓情趣,融合在一起,定格为永恒。

剑桥大学是世界级名校,杰出校友灿若群星,其中有19位英国君相,30多位外国总统总理,更有牛顿、达尔文等近现代科学的开创者,诺奖得主就近120人。而有几人获得该校立碑纪念的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剑桥大学的徐志摩诗碑

徐志摩诗碑,已经成为中国和剑桥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剑桥大学、英国学人永远怀念中国诗人徐志摩的不朽丰碑。陈存选2024、06、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人徐志摩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