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版画) 150×120厘米 2019年 曹丹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江湖连通,曾诞生丰厚多样的史前文明,继之形成绚丽浪漫的荆楚文化。自春秋战国以降,湖北美术不断吸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凭借文化交流中枢的地理优势,在文化的交融与变迁中,塑造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在我国现当代美术发展中,湖北美术因为印证着20世纪社会变革的风云际会而令人瞩目,美术名家辈出、艺术面貌多样,留下了多样的文化印迹。进入新时代以来,湖北美术家秉承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融入激变的社会潮流之中,同时又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脉线索和知识谱系,为我国美术发展画下精彩一笔。

为呈现湖北美术发展脉络,并通过对地域性文化的梳理,实现对艺术发展趋势的探寻,本报采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为读者展示湖北美术在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中的路径。

荆楚文化流淌画中

湖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楚文化的艺术,以其奇谲且夸张的鱼、龙、凤鸟等造型,揭示了古人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如战国中晚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被视为线描艺术的发源与中国画——尤其是工笔画和水墨画——的先声。此外,与“三国”相关的艺术创作,通过描绘三国历史故事和人物,留下了经久不衰的文化印记。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兴盛,使得市井生活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也让美术作品中对民俗风情的刻画更加普遍且细致入微。

李乃蔚介绍,今天,我们所广泛认知的湖北美术,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遗产,也博采众长,将楚文化的奇思异想、三国文化的厚重深远以及明清市民文化的丰富多元熔为一炉,塑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艺术类型上,湖北美术涵盖了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其中以绘画尤为突出,它的风格强调简洁的形态、夸张的造型和色彩的鲜明对比,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展现了荆楚大地的民风民俗与艺术魅力。”李乃蔚说。

风云激荡中的美术力量

近现代湖北美术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其发展脉络和鲜明风格不仅映射了社会历史的剧烈变迁,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面貌。这一时期,湖北美术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对荆楚文化等地域传统的深入挖掘,又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将本土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相融合,实现了创新与跨越。国画界三老:张肇铭、张振铎、王霞宙,以及国画家周韶华、冯今松、聂干因、尚扬、汤文选、陈立言、邵声朗等,油画家杨立光、刘依闻、唐小禾、程犁等,版画家武石等湖北艺术界的前辈,都巧妙地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观念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塑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乃蔚介绍,湖北水墨画体系这一时期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历经宋元、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后,发展便面临困难。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等艺术大师则是这一传统的杰出继承者。而以徐悲鸿和蒋兆和为代表的教育体系将西方素描融入水墨画,代表了一种创新尝试。在这一背景下,湖北水墨画艺术家如周韶华等人在中国画革新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他们的作品将传统与现代进行完美融合,为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周韶华创作的《黄河魂》便是这一风格的代表。

湖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镇,近现代湖北美术对历史题材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家们倡导社会现实主义,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湖北在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场景,如唐小禾的《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中山舰》、贺飞白的《桑梓情》等作品,无不体现了时代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进步。”李乃蔚说。

回应新时代的呼唤

进入新时代以来,湖北继续发挥地域优势,不断加深主旋律美术的厚度,增强探索性美术的活力,描绘出湖北美术发展的新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高峡平湖图 (国画) 300×650厘米 2009年 施江城 张军

湖北聚焦现实题材主题创作,形成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有力促进了湖北美术创作观念的丰富与转变。2009年,湖北省艺术家联合创作的雕塑作品《京汉铁路大罢工》和国画作品《高峡平湖图》《三峡大坝》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6年,国画作品《李自成进京》和《青铜文明》入选全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21年,7件美术作品入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

李乃蔚介绍,为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具有民族史诗品格、技艺精湛、能够传之久远的优秀作品,2022年,湖北省文联主导、湖北省国画院承办开展了“楚国历史文化题材美术(中国画)创作工程”。作品主要表现楚国800多年的辉煌文明成果,通过描绘楚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文学艺术、文化遗存等,对楚文化进行全新阐释,弘扬楚文化精神。该工程纳入了湖北省委宣传部精品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湖北省文联签约制文艺创作扶持(重点)项目。工程共拟定100个创作选题,向全省征集选拔入围作品,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作品创作完善阶段。

此外,湖北积极举办重大美术活动,激活创作活力与创新热情。湖北美术节作为湖北重大文化节会活动自2009年立项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通过开展美术展览、创作交流、采风写生等活动,展示湖北美术创作最新成果,全面促进了湖北美术创作发展、对外交流、理论建设及教育水平。

2015年,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启动。这一工程通过资助、培训、交流等方式,为湖北美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湖北美术事业的发展,至今已培养资助了300多位优秀青年美术人才。如今,湖北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青年人才,他们在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湖北美术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魅力。2023年,首届湖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举办,成为展示青年美术工作者艺术创新、发现推荐优秀青年美术家,培育优秀美术作品的优质专业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亮宝节上的人们(水彩) 156×150厘米 2014年 许海刚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

在全国美展的舞台上,湖北艺术家也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湖北艺术家许海刚的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斩获水彩/粉画类唯一金奖,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湖北艺术家曹丹的铜版画《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获得版画类金奖。

漆画艺术连接古今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展览中,漆画展区落地湖北武汉,这与湖北漆画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湖北自古就是优质天然漆原产地之一,这为漆画艺术的崛起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工艺便已攀登至一个高峰,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楚国漆器虎座凤架悬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等便是明证。这些作品以楚地丰富的历史、现实、神话和自然为题材,配以独特的色彩搭配、线条勾勒和构图设计,宏伟壮丽、绚丽多彩、栩栩如生。楚国的漆器,不仅在古代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漆器艺术领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代的推移,湖北的漆画艺术在唐宋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漆画技艺逐渐成熟并广为流传。步入现代,湖北漆画艺术在传承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吸纳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形成了多元并存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的风貌,也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独特个性。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展览漆画展目前已经完成了评选工作,即将于7月底在湖北美术馆与公众见面。在策展团队的专业打造下,这次展览将展现出漆画的独有魅力和亮点。展览内容上的多样性便是其一,届时将展出全国各地的杰出漆画作品,从传统到现代,乃至实验性漆画,涵盖了多种类型和风格,充分展现了漆画艺术无限的美与可能性。此外,本次展览也将突出当代漆画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彰显漆画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2024年6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湖北美术描绘荆楚新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