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山水城门

连京杭,贯南北,千年蜿蜒的大运河,滋养了杭州百姓,孕育了“钱塘繁华”。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39公里的大运河杭州段,船行河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如果把大运河杭州段看作是一条项链,那么沿线的上城区就是项链上一颗璀璨的珍珠——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运河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上城全境,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的上城,正以其独特的韵味,书写着人文魅力中心城区的崭新篇章。

运河上的宋韵今辉

通常来说,运河和宋韵,两者在文化上相对独立,但在上城,它们形成了时空上的交汇点。

800多年前,南宋定都临安,原因之一便是杭州地处大运河南端,位于浙西运河、浙东运河和钱塘江三条水路的交汇点,交通便利。江南运河之于杭州,正如彼时汴河之于开封,是全国运输、物资流通的中流砥柱。据史料记载:“自临安至京口,千里而远,舟车之轻从,邮递之络绎,漕运之转输,军期之传递,莫不由此途者。”

彼时,从镇江到杭州八百里长的江南运河成为南宋政权的生命线,漕运及商品贸易大量进入杭州,也使杭州成为了当时中外文化和物资交流的重要中心,灿烂的文化应运而生。

转眼千年,如烟而过。作为南宋古都的上城,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上城深知,只有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才能以文化引领城市前行。多年来,该区深入挖掘宋韵和运河文化的内涵,致力于打造宋韵文化新高地。

其中,上城集全区之力打造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成为浙江宋韵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自2022年底正式开馆以来,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近日馆内举办的一场沉浸式的宋韵文化新体验活动,让游客们仿佛穿越千年。

“出摊了!”随着货郎一声响亮的吆喝,满载着宋代特色商品的小车缓缓驶入大家的视野。车上的玩具、竹器、首饰琳琅满目,货郎的腰间也挂满了各式小玩意儿,耳后还簪着一朵小花,这场景仿佛是宋代画家苏汉臣《货郎图》的生动再现,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在慈福宫,乐师们仿佛从《歌乐图》中走出,身着红色对襟长褙子,头顶高髻,手持各种乐器,演奏着动人的乐章。

“古人”们或轻拨琴弦,或翩翩起舞,或低声交谈,或吟诗品茗,游客们和他们共赏风雅,同品古韵。“这简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游客钟女士感叹道,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更加真切感受到宋韵文化的魅力。

解码宋韵与运河文化的传世与传播之道,创新是关键之举。上城的解法是:围绕最新最热的文旅消费需求,不断推进宋韵IP价值“变现”,通过打造宋韵精品路线、宋韵体验项目,构建业态融合、特色鲜明的产品架构,以丰富“文旅+”产品体系。比如,该区全面打造“梦溪杯”宋韵文化创新大赛、“宋韵今辉”城市文创品牌、宋韵文创(人才)研修平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有效打通“创意设计、跨界融合、协同推进”产业链路,全区320余家文化企业推出“雅生活、美妆、戏剧”等10大系列400余种宋韵产(作)品,去年仅宋韵文创产品转化一项销售额就超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宋韵今辉”文创精品海外巡展为载体,上城还先后走进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泰国等国开展文化经贸交流,将宋韵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在上城,运河文化与宋韵文化交融千年,并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不断沉淀,凝结成为独具特色的“经典与韵味”的文化内涵。

江河汇的现代繁华

船入青匣波不兴,悠然飘出钱江东。站在景御桥上向前看去,3艘40多米长的货船在三堡一线船闸闸室首尾相连,载着钢材、矿建材料等货物一字排列,等待过闸前往钱塘江。

“1989年,三堡船闸通航了。”土生土长的三堡人杨来兴说,三堡船闸这块地在开挖之前是一片不能通行的荒地,船闸修成后,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就连通了。可以说,三堡船闸的通航运行,结束了“江河相望、咫尺不通”的历史,货船从此自由通行,将钱塘江、京杭运河、东海衔接起来。

30多年来,船闸繁忙依旧。据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数据,今年一季度,三堡船闸通过客旅船舶278艘次,运送旅客11350人次,和去年同期客旅船舶过闸量相比增加85.33%。如今的三堡船闸,不仅承担运输的功能,更成为城中景观河的重要部分——钱塘夜游,乘游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至三堡船闸可感受水涨船高和江河汇流,在醉人的夜色中,“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的闲适惬意拂面而来。

船闸下淌淌流过的运河,不仅诉说着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兴衰,更见证了今天上城的城市活力,承载着百姓的富裕与幸福。眼下,上城正对运河沿岸地区进行有机更新及统筹规划,打造面向全球、引领未来、持续生态的世界级江河汇流水岸中央活力区。其中,依托钱塘江和大运河,上城正在以江河汇城市综合体即IFC杭州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向纵深推进,充分挖掘运河文化、景观资源,整合提升运河两侧城市功能、景观风貌与空间形态。

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江河汇城市综合体备受大家关注,该项目是沟通运河两岸、贯通江北绿道,实现钱江新城一期和二期无缝衔接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杭州拥江而立、城市东拓的地标工程。目前,汇中公园基本建成,项目整体预计于近两年初具形象。

而三堡船闸所处的四季青街道,将提升释放辖区三堡船闸、中国水利博物馆等优质资源科普教育价值,打造乡愁记忆文化共享空间,建设一批非遗展示体验工作室,挖掘原运河畔菜农四时农事、乡愁故土等生产生活故事。

与此同时,作为上城唯一被大运河贯穿的街道,闸弄口街道也着力推动文化与商业的有机融合共赢。近年来,街道着力打造的“会安阁”成为一个集宋韵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闸弄口街巷文化、群众艺术文化于一体的街巷文化中心;运河边的秋水轩被重新定位改造,不仅让创立15年的全市首个社区诗社——秋水诗韵诗社有了线下阵地,还引进专业第三方打造非遗工坊,让居民在大运河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昔日的古韵遗迹,如今已融入上城现代生活的画卷中,与“江水潺潺夜有声,灯火辉煌映江明”的生动场景交相辉映。未来,上城将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打造人文魅力中心城区上实现新突破。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