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说起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了长征中的四渡赤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早在1917年,还是湖南第一师范一名学生的毛泽东,就展现了惊人的军事指挥天赋。

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长沙处于南北锁钥位置,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同时,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也不能幸免,好几次学校被士兵强行占领,被当成中转站,师生只能露宿街头,或者去山里躲避。

1917年11月,桂军气势汹汹杀向长沙,战败的湘军大部队由湘潭、株洲向长沙溃退。3000多名官兵不知长沙虚实,在距学校南端几里地的猴子石徘徊,窥视长沙城。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背后就是湘江和粤汉铁路,无疑是交通要塞,一旦溃兵知道学校并未被桂军占领,定会抢夺先机。

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桂军,还是湘军,亦或是其他的军阀部队,都是对师生的巨大威胁。因此平日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学校专门开设了军事课,成立了学生志愿军,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力求在关键时刻能够保卫学校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紧要关头,面对数千名职业士兵,忧心忡忡的校长准备组织师生转移到附近的山上,暂避风头之后再返校。

当时的毛泽东虽然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学生,可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经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研究救国之道,并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才能,被推选为学生志愿军的骨干。

毛泽东认为外面各地都在作战,无论是桂系谭浩明的部队,还是湖南督军傅良佐的部队,都不是善茬,转移出去反而不利于师生的安全。

毛泽东和另外几个学生志愿军的骨干一道,找到校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述了不宜放弃学校校园,而是应该积极主动防御的理由。

开明的校长觉得这几个年轻人说的很有道理,便决定以学生志愿军为主力,以毛泽东为总指挥,固守校园,维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毛泽东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组织队员们备齐“武器”,主要是日常操课使用的木枪、长矛、大刀、木棍等,确保每人至少一件“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还让人在附近的山上砍了很多竹子,全部削成尖尖的形状,插到校园四周的墙上面。除了正门之外,校园的其他门全部关闭。

其次,毛泽东合理划分了人员,设置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明哨、暗哨及巡逻哨,制定了紧急情况处置的方案预案,确保一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合理处置。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无论是湘军中的散兵游勇,还是猴子石那专门派过来的侦查人员,都被校园井然有序的军事化管理震住了,以为是桂兵接管了学校,因此并不敢贸然进入。

连续一周多时间,校园平安无事,可是猴子石那的几千湘军溃兵并未撤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毛泽东召集骨干成员开会,大家都以为一味的防守不是长久之计,必须主动出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毛泽东挑选了一百多个身强体壮,膀大腰圆的队员成立了敢死队,兵分三路向猴子石发起了进攻。

出发之前,毛泽东手持学校公函,向附近的警察局借了几十名警察,让全副武装的他们占领了最高峰妙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让警察们对着天空放枪,故意制造出很大的响声,让队员们在洋油桶里大放爆竹,像极了炮弹和手榴弹的爆炸声。

此外,锣鼓喧天的同时,毛泽东故意让队伍灯火通明,点燃了写有“桂”字的灯笼,故意迷惑敌人。

这还不算完,毛泽东选出了十来个广西的同学,用桂林话大喊:“你们的督军都逃跑了,现在整个长沙都被我们占领了,快点投降吧!”

湘军溃兵本来就是一盘散沙,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活命,因此尽管人数众多可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听到桂兵已经全部占领了长沙城,那还得了,一个个吓得惊慌失措。

过了没有多久,一面白旗从猴子石方向升空,毛泽东等人大喜,立即前去笑纳了大礼,把三千多人全部缴械。事后队员们将枪支弹药堆放在学校礼堂,竟然没有留出一块空地。

毛泽东找到当地的富农和地主,对他们说道:“这么多溃兵在这里,吃喝拉撒睡,时间一长肯定会出乱子,到时你们的财产肯定保不住,不如现在捐出一部分,把他们遣散,你们继续过逍遥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主和富农一听是这个道理,争先恐后地捐款。毛泽东根据回家路途的长远,按照每人五到七银元的标准,给湘军溃兵发放了路费,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

就这样,一场危机让青年毛泽东轻而易举地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