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然地理的观点,南北回归线,即0到南北纬23度26分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热带,而根据气候地理的观点,南北纬30度之间的区域为热带。而不管以哪条纬线为界,热带地区的面积广阔是毋庸置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积广了,就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样,自然也有多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而不同的气候类型有造成了不同的地貌,直接影响到了近地面的气候环境,诞生了适应不同环境的人种或民族。

之所以说“热带地区无强国”并不准确,首先是因为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古中国,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都发源于热带,而我国随着疆域的扩张也逐渐延伸到了热带。在温带和寒带地区连“国家”或“政权”都尚未形成时,这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这怎么能是“热带地区无强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古文明之所以能够在热带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条件优越。

虽然看着漫天黄沙的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想骂街,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热带的高温让他们的作物有了更多的生长周期,有了更多的粮食收成。虽然热带沙漠气候相比于热带雨林、季风气候甚至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几乎没有。但应该看到的是,除热带沙漠气候之外的热带气候几乎都被强烈的降水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淋溶作用,养分几乎全部流失,地表土壤成为强酸性的砖红壤。

而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甚至古印度的崛起,靠的是河流,甚至古中国也是。大江大河不仅带来了水源,也带来了养分,更重要的是,沙漠是一个天然的防御,这使得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兴盛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些热带政权还是要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来自温带游牧民族的威胁,事实上四大文明都时刻处于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尤其是古印度。从大兴安岭向西延伸的温带草原带,一直延伸到东欧的克里米亚,像压在热带甚至温带农耕文明头顶的大山。

地处温带的游牧民族,因为气温低,无法通过为生,所以只能游牧,而这种方式又导致抵御天灾的能力极低,所以一旦灾害出现,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温暖的南方进发。

在古代,热带和温带农耕文明虽然人数多,经济发达,但较小的生存压力使得他们在凝聚力上远不如为生存而战的游牧民族,加上游牧民族天生就是战士,这让他们在面对农耕文明时几乎都无往不胜,只有温带的农耕文明痛定思痛卧薪尝胆,比如汉朝,才能集中力量展开反击,热带则始终难以形成抗击游牧文明冲击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加上气候寒冷的地区,一般日照时间长,体格高大,运动量又大,这自然在对抗农耕文明时占尽优势。所以,古代的游牧民族很多都以征服者的形式出现,他们在消灭了热带政权后,将其作为帝国疆域的一部分。

因为随着纬度升高,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因此人们的生存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导致高纬度人种有更强的组织能力,这是他们虽然人少,但能够最终征服低纬度文明包括农耕文明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温带甚至寒带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其生存能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温带东部的农耕文明和西部的海洋文明陆续崛起,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南方的热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于是热带地区再无翻身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由于热带地区始终处于不断被征服的状态,尤其是印度,虽然文明孕育时间早,但巨大的断层导致文明根本难以持续。相比之下,占据强势地位的温带甚至寒带政权则持续性较强,这使得热带地区在不断的文明更迭中彻底沦落。

等到英国等西方列强陆续征服了热带地区后,终于有了“热带地区无强国”的说法,而这种说法的出现更说明了:

所谓的“热带地区无强国”本就是一个历史名词,而且有着诸多的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