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秘密会谈,3个月后才传出消息。

路透社日前放出独家爆料,有两名参会的美国代表透露,今年3月份,中美在上海恢复了5年来首次半官方性质的核谈判,中方参会人员告诉美方代表,中国不会因台湾问题使用核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中美秘密会谈,3个月后才传出消息】

美国代表向路透社表示,美方担心“一旦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失败,中国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而中方参会人员告诉美方:“他们完全相信,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解放军能够在常规战争中取胜。”

根据美方的说法,中方参会人员在对话中强调,中方坚持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一直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以及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政策。“我们对与你们达到核均势不感兴趣,更不用说优势了。”

“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如常,是你们(美国)太夸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透社指出,此次中美核谈判是一场半官方性质的“二轨对话”】

路透社指出,此次中美核谈判是一场半官方性质的“二轨对话”。一般来说,政府间的谈判被称为“一轨对话”,而两国或多个国家的前官员、专家、学者之间非正式接触,则被称为“二轨对话”。此外还有“1.5轨”的说法,即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都参加的对话。

在中美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过去1年来,中美之间在各个领域对话逐渐重启,但在核领域,双方之间的对话一直没有恢复。一方面,这是考虑到美国的核武数量仍处于优势,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战略模糊,来抵消这种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核力量与美俄不在一个量级,我们参加核裁军谈判的时机远未成熟。而美国在核裁军问题上拿中国说事,目的其实是为了逃避和转嫁核裁军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核力量与美俄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出于大局考虑,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我们还是与美方保持着定期的二轨对话和一轨对话,向美方传达我方立场。如今时隔5年,中美的二轨对话再度重启,接下来两国之间的一轨对话是否也会启动,值得我们保持观察。

实际上,中美之间的二轨对话,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在政府间对话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展开的情况下,半官方性质的二轨对话,就会经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首先会是非公开举行的二轨对话,然后是低调举行的1.5轨对话,最后正式的一轨对话。

尤其考虑到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政府担心影响支持率,不想在表面上跟中国走太近。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过去几个月来,中美之间曾多次举行1.5轨对话,而完全官方性质的一轨对话,相对就比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外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今年上半年大家比较熟知的一轨对话,分别是美国财长耶伦访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以及不久前才举行的中美防长会晤。

事实上,在这些一轨对话背后,是中美两国频繁而低调的1.5轨对话。本月初,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应邀访美,访美期间,马部长除了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举行了会谈,还在华盛顿与美国战略学术界、工商界人士举行了座谈。

而就在访美前夕,马部长于5月在北京分别会见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访华代表团,以及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谭森率领的商会代表团。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有些话,白宫里的政治精英们不愿听,但那些真正研究中国、要跟中国做生意的人,他们是愿意听的。美国总统4年选一次,但这些跟中国打交道的人,他们可不会几年换一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代表团】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即使中美关系处于回暖期,但不确定性始终存在,稍有不慎,双方便有可能擦枪走火,陷入难以逆转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半官方性质的二轨和1.5轨对话,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剂。

在这种对话中,并不存在“谁受益更多”的问题,而是双方都需要认识到,这种对话是双赢性质的。中美关系的稳定,同时对两国都有利——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当然,不论是1.5轨还是二轨对话,最终的目的都是推动中美之间的一轨对话。不过从目前来看,美国大选已经进入5个月的倒计时,拜登和特朗普的第一场电视辩论本月末就要举行了,特朗普动不动就批评拜登“对华软弱”。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来半年时间内,中美之间的对话可能还会以1.5轨和二轨为主。

中美关系接下来的关键节点,就是11月的美国大选结果。如果拜登顺利连任,那么今年1.5轨和二轨外交铺垫的结果,或许将集中在明年的一轨对话中有所体现;而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那么有些事情可能就要推倒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