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当代散文年选系列《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选主编张莉

围绕“越轨笔致的魅力:文学为何让人着迷?”这一主题,张莉教授与徐则臣、乔叶、鲁敏、韩浩月、李唐、杜梨、马亿、梁豪、蒋在、焦典等10位作家一同向读者分享文学的魅力。

活动中,张莉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编年选的初衷,她谈道,自己和团队从2019年开始做年选相关的工作,至今已有5年,“年选系列”是读者了解当年文学创作成就的重要窗口。“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丰饶的风貌,这是我做年选的初衷。”张莉谈道,“每年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太多了,做年选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看到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最优秀的散文家的作品。”每年,张莉和她的团队都会从海量的作品中筛选出大家心目中最能代表当代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和散文2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书封面、活动海报

谈到编选的原则,张莉最先提到文学对时代的记录。“优秀的作家记录下了我们当时的那些生活,今天看起来2022年、2023年的生活已经过去,但是看2019年、2020年的选本,当年的生活,被这些作家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不仅仅是当时的生活,今天看起来还有镜像之感,这是编年选思考一个重要的维度,也就是要和时代共振。”张莉认为,年选也需要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不同的梯队,不同的作家对同一件问题的看法,“要搜集这个时代最经典的声音,也要搜集这个时代最新锐、最年轻的声音。”

作家徐则臣说,好的文学作品跟好的文学选本,都是有预见性的。对选本来说,虽然作品本身完成于过去,但当编选者的认识足够深切,那么此刻所感受到的问题,便有穿透时间的价值。“它不会是今天可以结束的,一直可以延续到未来,这是向未来敞开的背景,而很重要的使命寄托在年轻作家的身上。”

作家乔叶分享了自己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她借用了一位前辈关于小说的提炼,短篇写感觉、中篇写故事、长篇写命运。她说:“我很喜欢短篇是写感觉,这种提炼特别符合我个人的认知力,好的短篇都很长,这个“长”并不是指篇幅的长,一定要写多少字,长是一种信息量丰富的表现,写人性、情感、社会生活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哪怕很短几千字,大家里面信息量可以解构得非常多,这是好的短篇。”

关于张莉为《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而写的序言《短篇小说里的光晕》,乔叶喜欢“光晕”的说法。“短篇小说的核并不大,就像电灯一样,里面发光体并不大,但是光要发散开来,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不断荡起涟漪,涟漪可以无限大”乔叶表示,光晕可以指短篇小说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也可以指世界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传统。从后一重意义上讲,“我们都在这个光晕里面。”

鲁敏认为:“选本对文学史而言有特别重要的记载的意义,它对所谓的历史的构建是提供无数人的命运和细节。”所有消失个体的一生,我们度过的一生,都可以以文学的方式被记录下来,最终给人们以抚慰。她说,“个体很渺小,大部分时候会被历史淹没,而若干年后这个选本可以参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建构,提供给子子孙孙,看到这些消失的人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选本会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

作家韩浩月长期从事评论写作,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他以评论家的眼光谈到了近年来作家创作趋向。“最近这两年来散文作者和小说作者不约而同的写作的方向和风格,对真实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想通过描写真实来讲述生活。经历过去几年貌似正常生活下姿态下隐藏了一些带有伤痕的内容,这些伤痕适合小说也适合散文来表达。张莉老师入选的文章,失去了对才华展示的兴趣,看不到华丽的辞藻,看不到作者在显示对语言的操控力,所有的作品是从真实出发写真实的感受。”

对于自己的散文写作,韩浩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法,“散文写作要从细腻处入手,我把细腻处具体到微不足道的细节,从这个细节出发像裂缝一样寻找我内心的变化,最终的目的是写自己的生存状态。”作为散文作者,他相信文字的感染力,“无论讲述我多么隐秘或隐私的心思,一定会有更多人,同时也在感受这样的感受。”

梁豪也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我们唱歌去吧》入选了《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关于此次活动的主题,梁豪分享说,“越轨的笔致,意味着本身有一个轨道,但是突然间偏离了那个轨道。偏离让我们的文字乃至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暧昧,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东西也不是非对即错的,就是似是而非、混沌当中生活才如此迷人,因为当中充满了弹性,那是一种人生的弹性、那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弹性。”他说到,看似同样的环境中,看似有普遍性的人,其实是有可能完全不同的,“文学要识破这些,我们要写出不同。”

青年作家蒋在谈到自己更愿意把年选称为“文学档案”,“因为它记录了当下现在中国的写作者、当下中国人他们生活的所思所想,他们现在当下的境况。进而让这一代年轻作者有被记录、被铭记的可能性,甚至是被看见、被阅读的可能性。”

青年作家李唐的小说《饲育》是短篇小说年选中特别具有异质感的一篇文字。 对于这次入选,他真诚地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自己喜欢的是个人的写作的兴趣,可能会喜欢写一些自己想不太明白解决不清楚的方面,有时写出来也不知道这个小说算是成功或是失败。在特别没底的时候,得知入选这个消息,这给了我一些信心。我想起码它可以打动至少一部分的读者,尽管这部分的读者很小众,但是它是可以打动一些读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分享会上,各位嘉宾的分享或关于文学选本的编选,或关于文学本身,或关于文学与个体、文学与时代的连结。《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两本书,可以代表过去一年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的面貌,呈现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见证了作家和时代的关系、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或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独特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醒来已是正午》《茉莉为远客》书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