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贺州八步区构建省际边界和谐走廊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余新明 曾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生活着汉、壮、瑶等多个民族,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与融合。近年来,八步区委政法委积极推动“省际边界红色睦邻廊道建设”工作,以“党建联抓、矛盾联解、法治服务、治安联防、民族团结”为工作思路,切实提升平安边界“大效能”,构建湘粤桂省际边界平安和谐走廊。

八步区委政法委实行党建引领、人大桥梁、政法实战的基层治理联动模式,推动桂岭、开山、灵峰等8个镇与湖南、广东两省4县17个乡镇签订党建合作和平安联创协议,建立党建引领区域合作关系。2023年,八步区委政法委与连山、封开、怀集、江华等边界县委政法委达成共建协议,签订《党建引领·共促发展平安边界共建框架协议》,把边界双方县(区)政法各单位、乡镇、村全部列入平安边界协作范围,签订合作协议23份,成立广西首个粤桂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平安边界共建协作平台。

八步区委政法委依托省际联合综治中心搭建边界联合调解中心平台,将司法行政人员、人民调解员、民警下沉到网格。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由纠纷发生地或申请方所在地受理调解,对方当事人所在地为协调方,共同促使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履行。

与此同时,八步区委政法委结合“一村一警一顾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和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培养工程,建立法律服务管理协同机制,建立法治乡村建设专家库,在省际边界8个乡镇27个村落实“三官一律”35人入驻省际边界村综治中心,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109名。通过“专业队伍+民间法律明白人”模式,充分发挥政法干警、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专业优势,协助村两委解决省际边界涉法矛盾纠纷,让群众充分享受“零距离”法律服务。

根据边界群众“同民族、同语言、同习俗”的特点,八步区委政法委创新“党建+乡邻理事会”工作模式,打造“瑶家民情小院”和瑶家大戏台为村民议事和村民娱乐提供场所,以铺门镇“广西非遗茶姑调”、南乡镇“舞火猫”、瑶族“盘王节”“大社节”等民俗活动为依托,通过民间山歌队交流演出、宗亲联谊会等方式加强省际平安边界联谊,将平安建设与民族团结相融合,促进边界群众友好和谐相处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的平安边界建设氛围。(吴良艺 余新明 曾健)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