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种植的季节。近日,在崇头镇栗溪村稻鳖共生基地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抛秧。基地负责人卜广文告诉记者,与普通农田不同的是,他们基地采用的是“田里有稻、水中有螺”的一田双收绿色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基地的整体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稻螺养殖是云和县“稻+”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和县以省级“稻+”生态梯田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发展稻蛙、稻鳖、稻螺等“稻+”生态产业模式,通过种养互作,以稻促养、以养保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新发展格局。

“稻田提供了养殖鱼类所需的水域和食物,而鱼类则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料和害虫防治,一举两得。”几天前,在云和梯田景区,云和师傅廖明林等人带着5000多条赤眼鳟送技术送苗上门。据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在稻鱼养殖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探索稻鸭共生产业,提升景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景区整体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云和县省级“稻+”生态梯田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共涉及子项目9个。其中,栗溪村稻鳖智慧农田项目、大垟村稻鱼生态种养基地项目等3个项目已完工;叶垟村稻螺共生培育基地项目、后垟村“稻+”现代化循环生态农业体验基地项目、黄家畲村“稻+”梯田农旅融合体验基地项目等已完成工程量的80%;“稻+”梯田共生文化研学中心,陈坞村、沙铺村“稻+”项目将于近期开工。

下一步,云和县将进一步加强“稻+”种养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鼓励更多农户发展稻鱼、稻螺、稻鸭等新型农业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来源:云和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