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伯通

韩寒是17岁成为作家的,卖了不少书,关于他的争议一直伴随了几十年,争议的重点,他的文章是父亲代写的,有人就疑惑了,那他父亲为何不以自己的名字发表,他的父亲本身也发表过不少作品的,《青年报》、《文科月刊》、《故事会》上都有,但是他本身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而且是在文化局工作,读者肯定认为他会写东西很正常,没啥可以大惊小怪的。

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呢,一个高一学不下去的孩子,考试总是一塌糊涂,七科全部不及格,进高中,总分是惨不忍睹,是以体育特长生进去的,这个时候一个商业机构搞了一场比赛,叫新概念作文比赛,突然一个孩子,一篇文章横空出世,惊为天人,那么这个人才的被埋没,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很多人脑子就开始有疑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瓜群众在商业机构舆论的引导下,一律认为是社会问题。当年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中国教育体制是否要向西方文明学习”,“如果不是商业比赛,中国将埋没了一个天才”等等。

其中获奖的作文拿到现在来看也是一般般,主要是网络化语言多,显得很俏皮。中国以往的文学创作风格,只要是能发表的,都比较严肃。如今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看起点上的网文,各种脑洞大开,网文平台上,如番茄小说,飞卢小说,初高中生写的多了去了。当年渠道单一,一个七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被商业机构定义为“偏科生”之后,从此斩获了人生的辉煌。

不过韩寒还是很聪明的,或者说他的家庭还是识大体的,在商业机构继续包装下,他的风格越来越显得怪异了,到了台湾之后,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赞美台湾同胞我是支持的,但不能阴阳怪气嘲讽大陆人民啊,后来舆论反扑,网友自发组织起来,对他的成名之路提出了种种质疑,还晒出了大量的证据,甚至有人直接给他打上“公知”的标签,韩寒及时地沉默了,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我不对他韩寒提出负面批评,即使有很多疑点,但是后来他去搞赛车了,搞电影了,也算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他肯定不想成为商业机构的棋子,及时地摆脱了,有些商业机构是非常冷血的,捧红了一个人以后,会把他榨掉最后一滴血的。

捧红韩寒的人,也捧红了蒋方舟,大家对蒋方舟也有质疑,很多人拿出推断,说比赛的文章是她母亲写的,她母亲是语文老师,写作水平不错的。

但蒋方舟就没有韩寒聪明了,没有及时转型,写到后来,就成了“方方”的一个套路,自诩为“中国灵魂的审判者”了,在日本的资助下,写了一本书《东京一年》,赞美日本的,这是日本外务省的公开资料,我不存在造谣。拿钱干活,赞美日本也没什么,但不能诋毁我们的烈士、英雄啊,因此她的人设彻底搞毁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讨厌这些人,但是我更讨厌背后的商业机构,他们干这种事已经是驾轻就熟了,都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链,“造神运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信手拈来。大家还记得“哈佛女孩刘亦婷”么,当年火的发紫,已经达到了“关帝爷”一样的神圣,鸡娃的家长都疯了,孩子考试前,都要对“哈佛女孩”焚香而拜。

现在她在美国就是一个普通人,据说目前是家庭主妇,替白人老公烧饭做菜,外国男人可不惯女人的,中国女人在外国男人眼中就是免费保姆而已,当年的热闹现在看来就是一场闹剧,当这场闹剧中,背后的运营者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说她为什么能成功,是“有计划的训练”的结果,什么意志力训练,什么素质训练,天花乱坠。她妈是报社编辑,她的继父是记者,两人卖书都卖疯了,书名就叫《哈佛女孩刘亦婷》。

刘亦婷能去哈佛,和什么补习,什么训练,什么素质教育都没有关系,是时代背景下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她在外国语学校成绩是中等,后来通过夏令营,有幸住在美国某位议员的家中,对其后来的申请帮助很大。当时的外国语是私立学校,学生考清华、北大是考不上的,学校为了树立典型,就把目标瞄向了哈佛。

刘亦婷被选中,是因为她老母亲有极大的野心,全方位配合,学校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刘亦婷申请学校。他们巧妙地利用美国大学的漏洞或称游戏规则,将刘亦婷包装成一个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申请者。

以前进美国的哈佛,还要搞各种包装,要求还挺严格的。现在就非常简单了,你捐点钱就进去,主打一个简单粗暴,不搞套路,明码标价,不搞八两秤,潘总的两个儿子,不就是捐钱进哈佛和耶鲁的嘛。

包装刘亦婷,没有挣到美国人的钱,倒是把中国的家长收割的一愣一愣的,你看人家刘亦婷,成绩一般都进了哈佛,那你也能;你看人家姜萍,在中专都能参加国际数学比赛,那么你在重点高中,你应该成为数学大师才对,中国家长一般都是这样攀比的。

这些都是美国玩剩的,玩这个目的是有两个,一个是合理合法的为有钱人服务,另一个是产业链条上的人要挣钱。美国名校进去不仅仅是看成绩的,你去非洲逛了两天,加分,这属于人文关怀,有点像我国的基层支教,得加分;参加了一个什么国际组织的活动,也得加分;在某个野鸡比赛中得奖了,那更要加分,这属于专才啊!

商业公司搞竞赛就是瞄着简历加分、简历镀金的客户人群去的。先拿丰厚奖励吸引来正规的高材生参赛,前几届打出名堂。后面就开始乱操作了,到处拉客户,你给我钱,我给你作为VIP客户塞进去,如果你说“我儿子啥都不会啊”,对方说,“你给钱就行,我们有学霸代练业务!”

当然了也不能全部搞“学霸代练”啊,也要有真实的高级水平的人,比如大学博士等等,也要有中等水平的,比如家境贫寒的,我可以帮他造出神来,塑造出IP之后,你得听话,像韩寒、蒋方舟一样,帮我们挣钱就行。

如果一个家庭有钱,那就更好办了,你只要愿意消费,商业公司可以帮你定制符合任何“素质教育”标准的高分简历,你说这种高分简历,社会不认怎么办,那就煽动群众骂国家,说国家教育体制有问题,官僚化大学居然不愿意收“人间奇才”,等你积累了粉丝以后,你卖货就行了,挣钱嘛,不寒碜!

人民群众为什么不相信国家,而相信私人公司,因为国家不能胡说八道,私人公司可以编精彩的故事啊,编故事又不犯法,顶多东窗事发,受道德谴责,法律拿他又没办法。

国家教育部门也认识到某些危害了,什么作文大赛,各种中小学创新发明大赛,什么钢琴等级之类,决定不再给这些孩子另外加分了。不过现在又蔓延到大学综评了,高三学生要获得某个大学综评资格,如果有一个奖项的话,就能入围,那奖项从哪里来,都是网上买的,这是公开的生意,我知道的一清二楚,怎么操作流程我都知道,这是家长们之间公开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信息不对称,拿美国的糟粕忽悠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人民群众傻一时,又不可能傻一辈子。

明人不说暗话,

支持的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