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到处漏雨的高铁候车站台,乘客想要打伞避雨,却遭到工作人员的制止,既然不让打伞,为何站台不做成全封闭的设计呢?

日前,一位乘客在高铁站等候上车时,恰逢当地下大雨,原本高大上的高铁站,瞬间成为了“水帘洞”,随后更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位网友拍摄的画面来看,整个高铁站都在漏水,大量的雨水从高铁站的顶棚部位倾泻而下,而作为乘客只能站在这水帘洞内瑟瑟发抖。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铁站候车站台候车不允许打伞,因为当有不停靠的列车经过时,巨大的气流会直接将打伞的乘客掀翻,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候车站台为何会变成“水帘洞”,有媒体致电该车站询问具体的情况,该车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车站的顶棚漏水,而是顶棚就是镂空的设计。

这位工作人员还补充到,从候车室到列车的距离很近,即使淋雨也不会淋很长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回答,众多网友不得不用“接地气”来回应。

相信看到这里,你不免有些疑惑,高铁站不允许打伞,结果棚顶还是镂空的设计,这不是摆明了让乘客淋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失误”,而是为了乘客的安全。前文提到,高铁候车站台不允许打伞,是因为当有列车经过时,巨大的气流会将乘客掀翻。

同样的道理,如果候车站台设计成一个密闭的环境,当有列车经过时,整个站台就会变成一个“高压锅”,当人处在这个地方,很容易被吸走。镂空的设计就能增强空气的流通,减弱当列车经过时候车站台的压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何不能打伞,其实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铁的顶部都是万伏的高压,当撑伞的高度超过两米时,乘客就会被吸走。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江苏徐州就发生过此类案例,有4个人因撑伞被吸走,最终抢救都没有抢救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点说

对于这位工作人员回应,只能说非常接地气,但是并没有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很容易引起误解。

一边是不想淋雨,一边是乘客自己的生命,这两个让乘客自己选,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高铁的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在所有的问题面前,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安全再快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如工作人员所说的一样,从候车室到列车不会淋很长时间的雨,其实即使淋到也无伤大雅,毕竟遇到暴雨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伴随新的问题,对此我们也应该持有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了解相关的知识,在理解和包容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问题也许会在某一天被解决,虽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但毕竟淋雨的滋味也不好受,你还知道高铁的哪些安全小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