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岸英同志完美诠释这句诗句,自愿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最后牺牲在朝鲜,也永远葬在了朝鲜。

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审看儿子的碑文时,眼含热泪地说:“碑文写得很好,只有一处缺憾,碑文上有我的名字,却很可惜没有他妈妈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毛岸英在美军的轰炸中牺牲了。

他组织语言想向中央汇报这个沉痛的消息,却都被悲伤的情绪影响,每次写到毛岸英的名字都控制不住眼泪。

作为长辈的他都如此悲痛,他更无法想象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中年丧子的悲痛哪怕是坚毅如毛主席,这都是令人很难承受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报内容修改了好几次,他终于确定好了内容,在电报中详细汇报了当时的情况。

这天上午,美军的飞机袭击位于朝鲜的志愿军司令部。

7点左右的时候,司令部的同志们都纷纷前往防空洞中躲避袭击,司令部里只剩下毛岸英等四位同志留守。

11点左右,美国飞行员们驾驶着四架飞机在司令部上空徘徊。

为了躲避空袭,他们离开了司令部进行躲避,当他们以为袭击结束的时候,又重新返回到司令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令他们几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是美军又派了四架飞机进行袭击,并且往地面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数量有100多枚。

只有两位同志安全逃离现场,毛岸英和高瑞欣则在这次事件中壮烈牺牲。

因为身份特殊,毛岸英葬在哪儿便成为了一件困扰彭德怀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由于战况紧急,没办法顾及太多,只能临时把他的遗体安置在附近的山坡上,等待以后再重新把他和其他在抗战中牺牲的同志们一起进行安置。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的遗骸陆续被运送回国,被安置在位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正常情况的话,毛岸英同志的遗骸也应该一起被运送回国,安置在这个烈士墓园中。

但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关于毛岸英应该安葬在朝鲜还是中国,众人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954年的时候,支援部司令部请求将毛岸英的遗骸运送回国内,但彭德怀看到这个请示后,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应该将遗骸安葬在朝鲜这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的观点是毛岸英自愿投身于抗美援朝的革命事业中,他的牺牲见证了中朝两国的革命友谊,对于中朝两国都具有教育意义。

身为毛主席的儿子,他是父亲的骄傲,也从来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一名忠肝铁胆的战士。

但在毛主席眼中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志愿军烈士,不应该因此特殊对待。

他安葬在朝鲜这边,对于其他安葬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家属们也是一种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还特意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告知了他对这件事情的考虑。

周总理看完信后,赞成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封信转交给了毛主席。

而此时,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也发电报给毛主席,请求将毛岸英烈士的遗骸留在朝鲜,安葬在朝鲜境内。

金日成在电报认为毛岸英是在抗美缓朝战争中牺牲的,他对朝鲜解放具有巨大的贡献,遗骸安葬在朝鲜让人民永远铭记着这份恩情。

毛主席同意了这个要求,同时也做出了自己的指示,将毛岸英和其他普通志愿军烈士们一样看待,不需要为他另外安排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朝鲜方面开始修建中国志愿军烈士们的陵园。

第二年清明节,毛岸英的遗骨也被迁到了这个烈士陵园中。

和其他的志愿军烈士们一样,他的陵墓没有任何不同,只有一个陵墓和一块墓碑。

墓碑上的“毛岸英同志之墓”几个字是由郭沫若亲笔写下的,再由工匠篆刻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墓碑的后面则是介绍着他生平的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

一九五零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公历一九五五年四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在得知毛岸英迁陵的事情后,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

即使距离儿子牺牲已经过了好几年,但毛主席的悲伤之情却依然没有减少。

他听到儿子碑文上的内容后,眼睛还是控制不住充满着泪水。

他伤感地说:“这段碑文写得很好,唯一缺憾就是这上面只有我这个父亲的名字,而没有他妈妈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作为毛主席和烈士杨开慧的儿子,他的事迹完全值得父母为之骄傲。

他的碑文上只记录着毛主席的姓名,却没有篆刻上母亲杨开慧的名字,是个很遗憾的事情。

周总理曾经提出重新撰写碑文,把杨开慧同志的名字也加到碑文上面,以此来弥补这个缺憾,但毛主席却拒绝了这个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觉得应该将毛岸英作为普通的志愿军烈士来看待,并不能因为是他儿子这一特殊身份,而享受到特殊待遇。

重新撰写碑文,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其他的志愿军烈士们来说,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志愿军烈士墓园中,还有许多的烈士等待着撰写碑文,不能他因为是毛主席的儿子,而给工作人员额外增加更多的工作量。

而作为英勇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的毛岸英同志,也是不愿意自己受到特殊待遇的,这与他的理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同时也是国家领导人,他没办法随心所欲地前往朝鲜去看望自己的儿子。

他对儿子的思念是从来没有减少过的,但他却把这份思念深藏在心里,很少和人提及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儿子去世后,他独自承受着丧子之痛,担心儿媳刘思齐无法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他选择一直隐瞒着对她隐瞒儿子的死讯。

直到丈夫去世三年后,刘思齐才知道丈夫早已经去世的消息。

失去丈夫这种巨大的痛苦像乌云一样迅速笼罩着她,她一度哭到情绪崩溃。

毛主席听到消息后,立马赶来安慰她,靠着亲人间互相鼓励,她终于渡过了最痛苦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走出丧夫的痛苦后,刘思齐向毛主席问出了丈夫生前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合格吗?

毛岸英曾经在日记中,经常对自己提问这个问题,他有资格成为毛主席的儿子吗?

在成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后,即将踏上前往朝鲜的路途前,他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提问,他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合格吗?

毛主席当时只是微笑地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对他说:“等你从朝鲜回到家,我给你说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惜的是,他永远也无法从朝鲜回来,也永远没办法亲耳听到父亲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听到儿媳的提问后,他的脸上充满着落寞的神情,他再也没办法亲自对儿子回答这个问题了。

他肯定地对儿媳说:“无论是作为毛泽东还是毛主席的儿子,岸英一直以来都是合格的,他一直都不知道,他永远是我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在毛岸英刚牺牲的时候,对毛主席非常惭愧,主席把儿子托付给自己,对他十分信任,但他却使得主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他主动向毛主席申请处分,惩罚他在战场上的过失行为。

即使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毛主席仍旧不忘安慰他。

毛主席对他说:“在战场上牺牲是常有的事情,朝鲜战场上多少志愿军战士们牺牲在前线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也是如此,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曾经在和老朋友周世钊的聊天中,他流露出一种悲伤又决绝的情绪,他说:“我作为党的领导人,岸英是我的儿子,他不去保家卫国,又能牺牲谁的儿子去战场呢?”

他至今还能回想起儿子呱呱坠地时候的样子,渐渐地从一个小屁孩到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因为夫妻俩都投身于革命,使得儿子的童年几乎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这也是他作为父亲的遗憾,没能给儿子一个美好的童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是一位父亲,但他更是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他注定只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革命事业中,他对儿子也是充满愧疚的。

本来以为儿子从苏联回到国内后,父子俩以后会有更多的相处时间。

但父子俩人团聚没有多少年时间,儿子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志愿军的一员,牺牲在异国他乡中。

毛主席有着许多的话还没来得及对儿子倾诉,就像儿子所期待的那个答案一样,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在北京去世,举国上下悲痛万分。

1990年的时候,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生前所使用的一个柜子。

柜子里收藏着毛主席精心整理的衣物,这些衣物都是毛岸英生前留下的。

他一直用心地保留着儿子的衣物,用衣服寄托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衣物有两件棉布衬衣、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灰色沙袜、一条毛巾。

自从儿子牺牲后,他便悄悄地把这些衣物保存了26年时间。

甚至连他贴身的警卫员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身边的工作人员们经常陪伴在他的身边,也从来没发觉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6年的时间里,这些衣物见证着他对儿子无法诉说的思念之情。

哪怕坚强如毛主席,在面对儿子的时候,也仅仅只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毛主席曾经对烈士黄继光的母亲说:“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光荣的。”

他明白儿子牺牲是具有价值,值得他自豪的,但反过来,他默默地承受了失去儿子的悲痛,也是值得众人铭记和钦佩的。

参考文献:

《毛岸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支部建设

《合格,他是我的骄傲》——机关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