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向“新”而行。6月21日上午,南京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启幕。

来自全球的知名企业、高校、创新平台、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机构的400余位嘉宾共襄盛会,见证南京科技创新的实力、投资兴业的环境和古今交融的城市魅力。大会现场进行集中签约,5个批次40多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998亿元。

这场盛会科技“向”新,产业向“新”,投资向“新”,向着“新”目标海内外宾朋齐聚南京,共谋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现场

科技赋能,六朝古都以“新”会友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命力。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居全国第4位。

如今南京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承载区奋力前进。对南京而言,主承载区承载的是全球产业领域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有更多重大科技成果在这里源源不断地转化;承载的是最具创新能力、创新活力的高科技企业和园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涌现;承载的是大量科学家、企业家、青年人才和高能级创新载体、专业型服务机构,形成充满活力的开放式跨组织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南京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投资兴业“新高地”。大会现场,科技创新也成了高频词。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文武认为,南京经济金融发达,营商环境良好,服务高效便捷,产业体系健全,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

“今天的大会上,我们还签署了南钢节能降耗产业升级等项目,合同额近50亿元,体现了我们参与和支持南京发展的坚定信心。”张文武表示,下一步中信集团将加大力度,在深化综合金融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投资布局力度等方面助力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在嘉宾致辞环节深情表白南京。他说,6年前,他被南京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政策所吸引,带着团队来到南京,致力于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业者,还推动了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生态贡献了一点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表示:“南京大学近年来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重大原始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助力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现场

46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金额近千亿

作为南京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的重点环节,集中签约仪式现场,5个批次46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998亿元。据悉,此次签约项目中,产业类项目33个,计划投资总额715亿元;总部类项目13个,未来可带动的合作和投资约28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签约现场

33个产业项目中,5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7个,包括江宁开发区的先导医疗产业园项目、马自达新能源汽车项目、南京经开区的南京港港口功能提升及港机制造基地项目等。

其他代表性的项目有江北新区的南钢节能降耗产业升级项目、建邺区的江苏法巴金租金融租赁项目、南京经开区的赛米控丹佛斯IGBT功率模块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与仙林大学城合作的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项目、六合区通用技术集团铺丝铺带机项目等。

大会现场,南京聚焦五大主题,重点发布“2024年南京市重大应用场景全球合作榜单”,共涉及南钢智慧能源数字工厂场景、“江苏电谷”合作平台场景、智慧城轨运维管控场景、城市算力运维场景、江苏国际数据港场景等20项应用场景。

同时,南京市还发布了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集群,构建起“重点产业全覆盖,服务生命全周期”的基金接续投资体系,预计将辐射带动各类资本投资超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现场

以“资”引凤,这片投资热土他们很心动

为了抓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轮的发展机遇,南京以这场盛会为契机向全球发出投资邀约。作为科教名城,南京拥有普通高校51所、国家级研发平台120多个,还有96位两院院士、过百万在校大学生,近400万人的人才资源总量。目前南京正在布局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聚集平台。

科教资源丰富,成就了南京创新发展的蓬勃态势,这片投资热土也吸引了与会的各位嘉宾。来自ChemOne集团全球副总裁董晶重点关注了南京化工产业方面的发展,她说:“化工产业是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历史久、规模大、基础强的特点。我觉得南京的化工产业在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方面是一条上扬曲线。”

这次ChemOne在南京的合作进展,让她感受到这里的营商环境十分友好,“我们集团以绿色能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希望能以全球视野,从高端产品和‘卡脖子’技术入手,真抓实干与南京的朋友一起诠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希望能够为南京多作贡献,作好贡献。”

“南京是我出生的地方,小时候我在南京度过了很美好的时光,这些年一直在外打拼,这次再回到南京,这里的变化让我感到惊喜。”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晨十分感慨,在他看来,南京是中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基地,他表示未来会继续加大在南京的投资。

产学研融合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的支持,此次盛会,也让不少高校对科研成果在南京落地生根充满了期待。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卢丽华表示,希望能够利用香港理工大学在科研方面的成就,结合南京的产业需求,进行深入的合作,从而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南京产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对南京的生物医药资源十分感兴趣,他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如何把长三角的教育、科技、人才的优势联动起来至关重要。他表示,把浙江的生物医药行业与南京的资源进行对接,未来将会有非常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