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在2023年初放开了对疫情的管控之后,国内经济就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在进入到2024年后,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万亿元,同比增长5.3%。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却远不如预期。像汽车、小家电、房子、奢侈品市场等消费市场需求,却在持续萎缩之中。

两大“毒瘤”不除,老百姓怎么敢消费?原来老百姓的钱都被吸走了

实际上,当前社会有两大“毒瘤”,它们分别是高房价和电商。如果这两大“毒瘤”不除,国内老百姓就不敢大肆消费。那么,这两大“毒瘤”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老百姓的钱给吸走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毒瘤”,高额的房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国内房价究竟有多高?通常二三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是20-25,就是当地居民不吃不喝要20-25年,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则要达到40,就是居民不吃不喝要40年以上才能买得起房子。而在高房价的环境之下,绝大多数人买房都要向银行贷款。

而只要选择贷款买房,就意味着,购房者不仅要掏光家里所有积蓄,还要欠下银行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偿还房贷,剩下的可支配收入,只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支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购房者不仅这辈子要为银行打工,而且消费能力就会被严重的削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高房价也不仅仅是削弱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而且还会导致年轻人在贷款买了房之后,不敢辞职、不敢创业,这辈子就是为了买套商品房而拼命赚钱。更让人揪心的是,现在年轻人买房,都是父母出钱为其付的首付款,而父母在掏光所有积蓄之后,以后在看病、养老等用钱需求,就没有着落了。这也意味着,高房价这个“毒瘤”严重削弱了几代人的消费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毒瘤”,电商陷阱让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电商陷阱,也是让老百姓不敢消费、不愿消费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电商的崛起,使得很多实体商铺生意的很大一部分都被电商给抢走了。现在很多实体商铺要么惨淡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能发生的。以下是可能导致这种差距的一些因素:

1. 收入分配不均:尽管经济增长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收入分配不均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如预期。如果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少数人,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有限,那么他们的消费能力可能不会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

2. 高房价和负债压力:如果房价过高,许多家庭将面临较高的住房负债压力,他们可能需要把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偿还房贷,从而削弱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愿意增加其他消费支出。

3. 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发生变化。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储蓄、投资或追求其他形式的满足感,而不是通过增加消费来满足需求。这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如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消费信心不足:一些因素,如就业不稳定、经济不确定性或政策变化等,可能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如果人们担心未来的经济前景,他们可能会削减消费支出,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下降。

5. 储蓄和投资需求的增加: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增加储蓄或投资来保障未来的经济安全。他们可能会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以便在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或机遇。

这些因素可能相互作用,导致消费需求不如预期。为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如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降低房价压力、提高消费者信心等,以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