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面对志愿军攻势,在中线战场以春川、洪川为防御重点的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估计,中国军队第27军达成突破后,可能从右翼对第10军实施包抄,第3兵团可能沿春川至洪川轴线向南发起主要攻击。

恰在这时,美军在前线得到几个据称是第60军第180师的战俘,阿尔蒙德据此认为,这证实了他关于第3兵团“已全部进入阵地蓄势发动攻击”的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紧急致电范佛里特,要求对“遭受重创的中心位置和受到冲击的右翼提供支援”。

1、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威力

范佛里特采取两个措施:

一是全面发挥空炮火力优势,对志愿军、人民军予以重大杀伤,顿挫其进攻锐势;二是充分利用机械化、摩托化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紧急调整部署,将预备兵力迅速机动到中、东线战场,堵塞战役缺口,并为转入反击准备条件。

志愿军第二阶段攻势发起当日是大风、雨雾天气,空军不便出动,但到夜间,天气转晴,B-26、B-29轰炸机立即起飞,对美韩军一线部队实施直接航空火力支援,主要支援对象是美军第10军,重点打击目标是志愿军突击部队及其后方补给线。

美军战史记述,这次空中打击,运用新式的MPQ-2雷达引导,使得轰炸机夜间出动架次增加一倍以上,并可在目标区上空17000英尺(约5100米)高度投弹,不受厚云层影响。

最有威力的炸弹是装有感应雷管和定时爆炸装置或尾部连发雷管的500磅杀伤弹,因有雷达引导,命中精度较高,临空引爆可形成数以万计的高速弹片,如冰雹般倾泻而下,杀伤效果惊人。

每夜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12架次以上,在第10军选定的20处目标投放350枚500磅炸弹。这些目标均为中国军队的聚集地,有的距前线仅仅400码(约365米)。

韩国战史称,1951年5月20日和21日夜间,B-29轰炸机猛烈轰炸中国军队1个团和1个营的集结地,造成数千人伤亡。

至5月底,美军第10军得到空中直接支援达2330架次。战斗轰炸机保持很高的作战强度,平均每小时出动3~4架次。

在实施高强度空中打击的同时,地面炮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支援美军第2师第38团1个营防守的高地,军属第38野战炮兵营,从18日18时至19日18时发射炮弹11891发,大部分是18日22时至19日4时,这个时间段内发射的。

志愿军攻击部队曾于夜间攻上这个高地,美军采用“把敌人引入阵内,再用火力一举歼灭”的战法,8分钟内向高地顶部集中发射炮弹2000发。战况报告称:“地表被炮弹覆盖,一切生物不可生存。”

天亮后,美军派人到阵地核查战果,发现这个高地已变成“瘴雾弥漫的荒凉沙丘,连尸体的影子和敌兵的痕迹也找不见了”。

范佛里特的“饱和炮击战术”,造成美军炮弹消耗量剧增,不得不将所有能够飞行的运输机全部用于运输弹药,夜以继日地向战区进行空运、空投,平均每日运输量达1000吨以上。

一线战斗最激烈的那几天,第10军转运空运弹药的卡车,每日都在100辆以上。

范佛里特说:

“当时,对第8集团军的弹药供应已超过危险界限。假如当时没有远东空军从日本空运弹药,就难于继续打下去了。”

可以说,空运弹药已成了保证美军,对火力极限使用的决定因素。

面对着东线韩军的动摇和崩溃,美军的部署调整也相当快,并且迅速发生了效力。

当志愿军、人民军突破东线韩军防线时,范佛里特紧急下令:

以美军第10军主力沿战线向洪川、清凉里逐次东移,阻止志愿军、人民军向西发展进攻;调第187空降团从杨平附近迅速转移至第10军防区,支援该军作战;将作为集团军预备队的美军第3师紧急东调,快速机动到志愿军主要攻击方向当面,封闭其向纵深发展的进路;令作为战略预备队的韩军第8师立即从全州地区北上,增援东线。

同时,令美军第1军以3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在西线展开进攻,以减轻东线压力,牵制中朝军队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行动中,对东线战场战局影响最大的是美军第3师的快速驰援。

2、被封堵上的战役缺口

志愿军攻击发起前,作为第8集团军预备队的第3师还位于汉城东南的利川、京安里一带,距东线战场200公里以上。

5月18日,接到范佛里特命令后,该师立即出发,第15团疾驰丰岩里,师指挥部和第7团随后跟进,直奔下珍富里。200公里路程,一天之内便机动到位。

这样快的速度,大大超出了志愿军指挥员的预计。

志司情报处战后分析美军作战指导和战术动作特点,对其“调配灵便,增援迅速”有如下评价:

这是基于敌人有着高度技术条件,尤其通信工具和运输工具。
当我查觉美军与不同指挥关系开始建立联络后,不到两小时即可行动…
在二百公里距离大部队的调转时间上一般是十五至二十个小时,因此说明我攻势作战一旦突破缺口后,只有从战斗中迅速发展,不断地打乱敌人的部署和歼灭敌人的建制部队,造成敌人继续的混乱,方能达到战役预定之目的,否则易成相持胶着状态的消耗战。
由于敌人具有上述特点,故我军无论进行攻势或防御作战,战场情况的变化是很快的,这就需要战场的各级指挥员机断果敢积极主动的掌握情况,捕捉战机来战胜这种情况。

5月19日、20日,美军第3师各部相继在丰岩里、下珍富里一带堵住志愿军、人民军前方进路。与此同时,韩军第8师也进到平昌、堤川川一线,增强了东线韩军纵深防御力量。

经过一番调整,美韩军又形成了东西相接的完整防线。

志愿军攻击部队拼死拼活,迂回部队紧打快插,好不容易在东线劈开一个战役缺口,就这样被封堵住了。

3、歼灭丰岩里地区美军的目标

宋时轮深知这一情况将对战场态势和战役进程产生不利影响,立即决定“首先聚力歼灭美三师一部或大部及南逃伪七师于丰岩里及以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日12时10分,宋、陶致电第27军军长彭德清、第12军军长曾绍山,下达对丰岩里地区之敌实施攻歼的作战部署令:

(1)县里地区之敌被击已全部溃散,刻悉美三师东调,其先头十五团今已抵丰岩里及以南地区,伪七师残部溃窜至丰岩里以南柳洞里一带。
(2)我决心集中十二军、二十七军主力,首先歼灭丰岩里及以南地带之美三师十五团及伪军残部,兹部署。

宋时轮、陶勇同时电示金雄:

人民军第5军团主力插九石洞,迅速歼灭下珍富里附近之敌;第2军团全部迅速插至江陵西南公路上的横溪里,向东攻歼江陵西逃之敌;第3军团相继攻歼襄阳之敌。

这一部署将歼击东援美军与向纵深发展进攻两个行动并重:

一方面阻歼进至丰岩里的美军先头部队;另一方面加紧对撤逃到束沙里、下珍富里地区韩军的追歼。

上述部署令下达后,宋时轮于当日13时30分,致电志司和中央军委,报告自己的决心处置,同时分析报告战场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

电报指出:

第二阶段作战发起后,由于第12军第31师,未能完成插断束沙里奔袭韩军第3军团部的任务,人民军第2军团根本未执行插至下珍富里的任务,第5军团未按预定计划由县里东南及以南向西北及北攻击,而采取由北向南平推的打法,故此次作战很难达成将韩军大部歼灭的目的;同时,由于第3兵团连日攻击均未奏效,美军东调增援阻我南进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即将展开的丰岩里攻歼战及其对战局发展的影响,宋时轮作了如下分析:

除以二十军配合人民军一部继续歼击伪军残部外,决集十二军、二十七军主力首先歼灭进入丰岩里附近地区之美军(美三师十五团或美二师二十八团),得手后向横城、原州线挺进;人民军二军团向江陵挺进;五军团首先集中下珍富里、束沙里之线,适时向平昌方向挺进;三兵团主力除以一部沿春川、自隐里以南之线宽正面钳制敌人外,主力则控制渔隐洞、长坪里、鲁川里地区待机击敌。
以上部署,由于三兵团从加平、春川、加里山以南之线攻击不动,碍难形成钳形攻势,只能从东边一面出击。敌人形成南北的侧面阵地,威胁我后路,使我兵力分散,加上出击面不宽广,则将敌全线打烂的可能不大。

宋时轮认为,当前战场已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才能促成战役进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有两个关节点,一个涉及志愿军与人民军金雄集团的协同动作,再一个涉及第9兵团(包括该兵团指挥下的第12军)与第3兵团其他部队的协同动作。

宋时轮认为,前一段作战,这两个动作做得都不够好,从而影响了战役进程。

当前,要达成歼灭丰岩里地区美军的目的,仍要解决好这两方面的协同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对当前的突发情况作出恰当处置,将正在冒头的危局转化为推进战役进程发展的新的发力点,促成战役攻击重心由东线向中线横城、原州方向转变。

如能实现这一预期,仍然有希望搅出一个大结局来。

4、九兵团与三兵团的协作问题

在当时形势下,右邻第3兵团的作用举足轻重,可这也正是宋时轮最为担心的地方。

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后,第3兵团行动一直没取得应有的进展,未能与第9兵团的东线攻势相互衔接形成呼应,如果这一状况下一步仍不能改观,便无法在主攻方向形成理想的钳形攻击态势。不仅如此,更为危险的是,第9兵团右翼侧后还将面临被敌军侧击、切断后路的危险。

这就是宋时轮给志司电报里一再提到第3兵团问题的原因。

根据志愿军总部战前授权,宋时轮、陶勇有根据实际情况对第3、第9两兵团战斗分界线及部署作出调整的责任,并明确由宋、陶“统一两兵团及三十九军(主力)之指挥”。

可是,按宋时轮的理解,志愿军总部的授权只表明“三兵团归我们就近指导而非指挥”,因此,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宋时轮只在个别场合对第3兵团的行动,提出过一些建议(如5月17日建议该兵团集中第15军和第60军主力围歼寒溪之敌),并没有真正行使作战指挥权。

按宋时轮、陶勇的部署,对丰岩里之敌的攻歼,主要由第27军和第12军承担,该两军以丰岩里经栗实里、柳洞里至横城的南北向公路为界,第27军在路东,由东北向西南攻击;第12军在路西,由西北向东南攻击。

为阻敌增援、截敌撤逃,还分别以第27军一部绕到柳洞里和横城之间,挡住后续美军的进路;以第12军一部出栗实里,与第27军合钳,截断丰岩里美军的后路。

后来,宋时轮考虑到第27军阻援部队绕路过远,20日晚方能赶到,而美军第3师主力行动很快,另一支美军部队(第2师一部)也已进到丰岩里和栗实里之间的清凉里。

这样,就会出现一下子打2个团以上美军的局面,恐怕不能速决;一旦出现僵持,他路敌军必来增援,形成夹击之势,麻烦更大。于是,宋时轮改变决心,决定“从栗实里截断,首先歼灭该地以北之敌,得手后再以二十军从横城附近截断,结合三兵团主力,再歼灭柳洞及其附近之敌”。

根据这个决心,他重新下达了攻击部署令:

“以二十七军插至种芝村、柳洞里附近,由南及东南向北及西北攻击;十二军主力由西南及西分向东北及以东攻击,争取全歼进入丰岩里附近地区之敌。”

此时,王近山也在想办法增强丰岩里攻歼力量。当时他手里还握有作为兵团预备队的2个师,便决定抽出其中的一个——第60军第181师——参加丰岩里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日14时,王近山命令第181师当晚进至长坪里东南鹰峰山及其以东地区,协同第12军歼灭丰岩里地区美军,并归第12军指挥。

这样,计划投入丰岩里攻歼战的部队,一共有了5个师的番号:第12军的第34、第35师,第27军的第79、第80师,第60军的第181师。

但是,这些部队最后都没有能够按上述部署赶到并展开攻击。

5、丰岩里之战的惨淡收场

由于通信联络不畅,第27军7个小时后才接到兵团有关电令。由于部队分散且距作战地区较远,因而未能在19日晚完成割裂。

20日,第80、第79师分别进至丰岩里以北长水院及东南判官岱一带,因不了解前方情况,没有继续南下。

第60军第181师在机动途中遭敌火力阻滞,只有1个团插到寒溪以东上、下莲洞地区,距预定作战地区更远,不仅仗未打成,自身反倒伤亡1000余人。

第12军各部也处于不利地位:

第31师正按计划向束沙里、下珍富里攻击前进,不能调用;第35师伤亡过大,无力再战;第34师主力从现地到栗实里取捷径也有近40公里路程,沿途还要突破韩军第5、第7师层层拦阻,一夜时间实难赶到。

曾绍山将实情向兵团作了报告,宋时轮回电:

你们战机良好,要努力为之。曾绍山与副军长萧永银等商议,只得决定以第34师并指挥第92团强出栗实里。

第34师接令后立即行动。第100团首先出发,第101团随后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路不久,即遭敌阻击,因缺乏火力支援,未能突破;绕道再行,又遇敌顽抗,连攻数次也没有打开进路,与敌形成对峙。

这时,第27军已接到兵团命令停止进攻,第60军第181师尚在20公里以外,唯有第34师仍按原定方案前进,形成孤军挺进的局面。

20日天亮后,第34师部队三面受敌,被挤压到一条山沟内。

敌远程炮火封锁了山沟入口,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造成严重伤亡:

第100团伤亡800余人,第101团伤亡600余人,第106团伤亡300余人。

由于未能与上级沟通电台联络,第34师既得不到上级指示,也不了解友邻情况,处境十分危险。

当日夜晚,月光朦胧。在一间小民房内,尤太忠师长召集师团干部开会,讨论下一步行动。

他说:

现在一个是犯组织错误,一个是犯思想错误;我宁肯犯组织错误,决不机械执行命令。

他最后决定:

立即给上级发报,说明部队没有力量再打下去了,必须停止攻击,马上后撤。电报还未发出,便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岩里之战无果而终,严格地说是未战而停,表明志愿军已无力将第二阶段攻势继续下去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