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复读生都会有这样的顾虑:往届生的身份会影响我今年高考吗?录取待遇是否会有所不同?

6月11日,山西招生考试网正式公布《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原文附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定》明确提到: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下年度报名参加高考,成绩将排在同一总分的最后,同时将写实性记入考生档案,并提供给高校。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示例说明

假设小明2023年被大学录取后不去报到,在2024年山西高考中,作为复读生的小明高考成绩为600分,他与另外10名成绩同为600分的应届考生一起填报了同一所大学,那么小明就要等到其他10位同分应届生的档案被检索过后,才能轮到他。10位同分应届生相对小明来说,会拥有一定程度的投档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分数相同,相比被大学录取不报到的复读生,应届生可能会被优先录取。其实,该规定并非今年首次出台,而是已经在山西实施多年。不难看出,该规定对于复读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起码在与同水平的应届生共同竞争时,复读生的竞争力是不足的。

当然,复读再战高考是每个考生都拥有的权利,无论政策如何调整,作为复读生应该脚踏实地、专注备考,不断提升自我,争取在二次甚至多次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圆梦理想大学。

不过截至目前,全国其他省份并未出台这类规定,至于后续是否效仿山西的这一做法,则有待观察。

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

(滑动浏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对于复读生/应届生有录取待遇差异吗?

0

1

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这也就意味着,2024高考复读生如果在2023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那么今年也就不能再报专项计划了。

注:参与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院校共计95所,包括清北复交等高水平985、211院校以及省属重点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

2

今年5月,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24年招生章程公布。其中,招生对象明确指出:“考生应为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表明,该校2024年不招收复读生(该校2023年也有同样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还有哪些院校不收复读生呢?不招收复读生的院校还包括部分军队类院校(无军籍本科地方招生)。如: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确:考生应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确:无军籍本科地方生招生只收应届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军军医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确:无军籍本科地方招生只收应届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军军医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确:无军籍本科地方招生只收应届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大家也不必对此担忧,毕竟大部分高校的招生范围还是有包括往届考生在内的。绝大部分高校2024年的夏季高考招生章程已经全部公布,小车留意到部分双一流高校也明确提出“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录取”,如:

山东大学: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无差别。

北京邮电大学:对往届生和应届生录取时同等对待。

北京化工大学: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录取。

北京林业大学:往届生的录取按照各省级招生办有关规定办理,和应届生同等对待。

中央财经大学:往届生和应届生在录取时同等对待。

吉林大学: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同济大学:录取过程中,同济大学所有招生专业无往届生、应届生及男生、女生限制。

中国政法大学:学校所有专业均无往届生与应届生区分与限制。

中南大学: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华中科技大学:录取时,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

注:以上关于重点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整理为不完全盘点,不代表未盘点高校在录取时不执行“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的做法。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复读生在第二年高考录取时,并不会因为往届生的身份而受到“录取歧视”。因此,2024年高考复读生们对于这一问题不用过于顾虑。

不过,前文中提到的对于录取后不报到的复读生的相关规定,也给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提了个醒:无论是在填报志愿或者选择复读时,都要认真了解高考规定及院校招生政策,谨慎考虑再作出每一步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复读真的不可取吗?其实不然。一方面高考并没有命令禁止复读,所以这是给全体复读生的一次机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名校情结、高考发挥失误的同学,合理地规划复读计划是可取的。

无论你们最终选择复读还是不复读,都希望你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风貌。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它并不能决定你们的一生。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有无限的可能和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当你决定给自己第二次机会的时候,那个作出决定时的勇敢和决心,你已经很厉害了!

hello,小伙伴们,还有3天就要出分了,你准备好了吗?你们估分了吗?你们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了吗?

留言区评论【你的分数预估】,一起加油!

造成估分过高或过低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以往的情况,高考分数比估计分数普遍要高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估分高了或者低了,对于志愿填报有哪些影响呢?

1.为什么会低估了自己的成绩?

这类考生一般而言属于谨小慎微型,在估分时很认真,很投入,特别对于语文的作文分,政史地等科目的问答之类的题,对照标准答案,感觉自己回答得不够规范,或者感觉与标准答案没能高度吻合,于是,下意识地会给自己的题打低分,按照学生心理一般在估分时都会把自己往低了想。

例如语文作文就特别明显,考生一般对自己的作文估计出一个很保守的分数,不可能有考生会把自己的作文估分为满分,但是,按照高考作文的改卷标准,满分作文是可能的。对于语文成绩很好的考生来说,仅作文一项就抬高了考生的分数。

实际上,阅卷老师在阅卷时,是几个人共同完成的,几个老师一起会对标准答案进行分析,然后再对照考生的试卷,制定统一的给分标准。老师们严格按照给分有理,扣分有据给考生打分,有些步骤分比考生们想的要多一些。尤其这类科目在改卷的时候,好多题的答案会提示:意思对即可!考生在组织答案时,不可能像偏理科的科目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样的话,老师给出的分数,可能就比考生估计的分数高。

于是,同学们就开始想了:看来,我成绩还有上升的空间,还可能离目标院校更近些,或者进目标院校绰绰有余!愿望是好的,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并非所有的考生所估分数都比高考低,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高估”了自己的成绩。

2.哪些考生容易高估自己呢?

成绩中等,平时不太严谨的考生。对照标准答案,粗略估计,糊里糊涂给自己估个分。估分的过程中,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特别是理科,阅卷老师在改卷时,是严格按照答题步骤给分的。答题步骤不规范,表述不严密,即使结果正确,也是要扣分的。还有一部分考生,考试时全力以赴,考完之后,对当时自己是如何答题的,实在是记不太清楚,于是约摸给自己一个分数。有的高了,有的低了。

因此,高考估分与实际分数相差一二十分,属于正常现象。考生不必因为估分低而闷闷不乐,忧愁叹息;也不必因为估分成绩好,而沾沾自喜。

在等待成绩公布的时间里,不少考生和家长依旧有不适应感:比如担心考试成绩、不知道如何安排休闲时光、填报志愿意向有冲突等。那么,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呢?有心理专家针对考生及家长关心的十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另外,人民日报权威解读了“如何进行志愿填报”这一问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考生篇

问题一:等待放榜时茶饭不思咋整?

解答:这是对高考成绩的预期和当前成绩尚不确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伴有消极的认知预期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因为焦虑的情绪引起一些过度反应,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反复查询公布成绩的网站等,就需要主动做一些情绪调适,告诉自己“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同时通过深呼吸等生理调节、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多和同伴师长聊天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问题二:万一真的“考砸了”怎么办?

解答: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坚定梦想,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

问题三:填志愿时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

解答: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考生们可以用更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广泛收集信息、深入交换意见。也可以直接购买高考直通车团队推出的“志愿卡”,进行志愿填报咨询。

问题四:缓解焦虑、调节情绪有什么方法?

解答:除了呼吸放松法、正念练习法、想象放松法外,也有直接表达法。如果有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如好朋友、父母、老师进行倾诉。说出来后,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焦虑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问题五:考后放肆玩闹、通宵游戏,合适吗?

解答:适度调整放松,吃喝、玩闹一下没有问题。但过度放松,不仅可能引起生理不适,也可能因“考试紧绷、考后放纵”这样巨大的落差会让人陷入迷茫的心智状态,反而不利于马上要进行的填报志愿和高校入学。可以自己订立生活、学习计划,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家长篇

问题一:预估成绩不好,考生焦虑怎么办?

解答:当考生预估考试发挥不理想但尚未发榜时,这段等待是最煎熬的。对此,家长应该充分理解,而不是因为成绩可能不理想就批评孩子——“都怪你平时不努力!”“现在难过晚了!”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当年高考以及人生重要关头或艰难时期的经历,让孩子了解到来日方长,无论高低起伏都是一种状态,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可能的挫折。

问题二:考后不说话、处于封闭状态,怎么办?

解答:假如过去亲子间沟通是顺畅的,考生突然陷入封闭,很可能是因为其对考试的自我判断是负面的,不敢面对。此时,可以先给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同时,要加强感知、观察、分析,然后加以回应。家长不要逼孩子,这样容易形成“硬碰硬”的状态。可以通过陪伴来让考生放松下来,陪他们一起旅游、运动,甚至一起做家务等。

问题三: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准备?

解答:首先以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兴趣为先。可以一起来分析考生在专业、职业领域的优劣势,有商有量。完整收集各类专业填报相关资料也很重要。尤需注意,这个环节家长最好不要代劳,让考生自己来完成。填报志愿事关他的人生未来,考生应更有责任意识和担当。

问题四:你说过这样的话吗?

解答:“爸爸妈妈都是名校毕业的,所以你也不能差。”“同样学习,怎么人家隔壁小王那么优秀?”“那个孩子只考进某某大学,太可悲了!”“当初就不该生你!”作为家长,这样的话你说过吗?不善于沟通的家长应学习一些沟通表达技巧及倾听技巧,要学会讲解心语,温和理性地进行沟通;善于沟通的家长会设身处地,看见孩子的不容易。

问题五:这段特殊时期,如何给考生更好关爱?

解答:不要从考前“什么都管”的极端,走向考后“什么都不管”的另一个极端。保持一定强度的沟通非常重要。除日常生活、心理方面的关爱以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讨关于社会、行业等的一些发展趋向。比如,共读一本书,读完一起交流,这也是一种引导。让考生不再停留于当下,开始自我学习、展望未来。

2024志愿填报最强攻略

1.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理想院校or理想专业,该如何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志愿填报模式及相关名词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志愿填报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8个热点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志愿填报误区与相似专业深度剖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专业名称相似,但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却大有不同!这里有18组名称相似却大有不同的专业,填志愿前务必弄清楚哦!

7.容易混淆的专业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生们,你们估分了吗?你们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了吗?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吧!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