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今天起,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工作也将开启。如何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成为考生和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

这期间,大学的一些舆论事件,特别是社会关注度高的负面事件,或多或少会对学生填报志愿产生影响。

当然,对于第一梯队的知名高校,从不会担心生源,从不会担心优质生源,考生也从不会因为这些大学出点负面舆论就有所动摇。但对于一般院校,这可是要命的事,真是出不得,也出不起负面舆论事件。

如果一旦出了重大危机事件,并且对负面舆论应对和处置不力,不仅影响学校声誉,直接可能影响当下学校的招生工作。曾经就有某些高校因为学术不端事件或管理混乱问题被曝光,在招生时就遭遇了“滑铁卢”,优秀考生对其望而却步,生源质量大幅下降。这不仅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打击,也辜负了社会大众对其的信任。

最近以来,也有几所大学,因为各种原因,不同程度出现了负面声音,上了舆论热搜榜,社会给予了广泛关注,目前有一些事件的后续情况还在进行中。我在这里不作点名,主要是探讨改进方式。

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时代,与这样的社会环境相处,任何单位和重点人员,必须得有相应的生存之道,甚至是生存艺术。但就本质而言,还是要做好最根本、最基础的事,安守良知和道义,认真履行职责,在底线以上做事,决不能考验社会大众的智慧。

因为,在道德与法律约束之下,社会舆论原则上是尊重个人权益和隐私保护,但是一旦某个单位和个人,所行不轨,引起群愤,被舆论“盯上”,基本也就“全透明”了,道德和法律都顾不上“管”了。

因此,只有符合道义和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及后果,才能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从而在源头上更多规避、防范和减少出现负面事件,免遭不必要的负面舆论冲击。

退一步讲,任何事情也做不到绝对化,如果因为社会误读、偶发事件、个别人“跑冒滴漏”“一个老鼠害了一锅汤”等引发负面事件,成为舆论监督的焦点,这时候可能有点“委屈”,但一定要正确面对,及时应对,果断处置。

作为大学,特别是面对重要时期的出现的负面舆论事件和社会舆论,一定要及时回应,秉持公开、透明、诚恳的态度,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任何一个回应的细节,都体现着学校的管理、风气和品格,千万可不大意。

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甚至,如果应对高明,处置有力,还有可能将坏事变为好事,“由负转正”,成为更好的招生广告宣传。倘若试图掩盖或逃避,甚至静默,那大概率会将小事拖大,将大事搞炸,失去很多补救的机会。

当然,对于今年高考学子及家人,在选择大学和填报志愿之时,对目标大学及相关专业的认知也需要更加客观务实,要以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不可意气用事,做出非理性的更改和选择,这很可能影响自身前途和命运。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