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个古老村落里,屹立着一座炮楼,历经风霜,依旧巍峨不倒。

这座炮楼内挤居着五代人,长达58年之久,由于炮楼的墙壁厚度达到72公分,安装暖气时竟然耗费整整20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炮楼什么来历,为何安装暖气如此困难?

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开始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为巩固其在中国领土的统治,日军在各地建立大量的军事设施,就包括孙从孝家所在的炮楼。

这座炮楼,原本是日军为控制变电站而修建的军事据点,坚固的外墙和独特的设计,说明日军对这片土地侵占和防备。

炮楼的内部结构清晰,一楼用于存放装备,二楼以上是日军部署兵力的关键位置。这种设计确保炮楼在战争中的攻守兼备,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军事堡垒。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许多抗日英雄都试图炸毁这些炮楼,由于日军的重型武器和坚固的建筑结构,终究未能成功。

当时,村庄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炮楼因其坚固耐用、冬暖夏凉而备受青睐。孙从孝的祖父决定带领家人搬进炮楼,开始他们与这座炮楼的不解之缘。

孙从孝从小就在这座炮楼中长大,对这里的一砖一瓦充满深厚的感情,他告诉众人,炮楼的空间有限,他们家族五代人在这里度过无数温馨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炮楼中,孙从孝的家族秉持着勤劳、节俭的家风,共同劳作,种植庄稼、饲养家禽,用自己的双手维持着家庭的生计。

孙从孝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在这座炮楼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他们忍受着恶劣的居住环境,没有暖气,只能依靠炭火取暖。

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要面对寒冷的天气,时刻警惕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这种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孙从孝一家却坚持多年。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孙从孝对炮楼进行改造,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对墙体进行测量和加固,使炮楼变得更加坚固和舒适。

当周围的邻居家纷纷开始施工,安装暖气时,孙从孝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将自家的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满心期待施工队的到来。

遗憾的是,孙从孝等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施工队按照流程,需要在墙壁上钻出暖气管道可以穿越的孔位。

钻头在墙壁上连续打了几次,未能打通,工作人员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暂时罢手。

施工队人员,询问后才得知,原来这面墙壁的厚度远超出他们的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法安装暖气,孙从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邻居家一个个安装好了暖气,享受着冬日里的温暖,自己家却只能继续忍受着严寒的侵袭。

期间,孙从孝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人认为此举是浪费钱财,有人担心安装暖气会破坏炮楼的历史风貌,一时间邻里议论纷纷。

此后多年,孙从孝为炮楼能通暖气,想了许多办法,一直没有放弃。

十多年过去了,孙从孝一家仍旧没有解决暖气问题,有一天,他偶然间发现墙壁上一处弹孔,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突破口。

孙从孝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借助这个弹孔来安装暖气管道,他找到一位愿意接受挑战的工程师,寻求他的帮助。

这位工程师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测量,设计出了一套适合炮楼的暖气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孙从孝和家人全程参与,与工程师一起克服种种困难。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暖气系统终于安装完毕,当第一缕暖风吹进炮楼,孙从孝和家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成果来得太不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弟弟妹妹们纷纷结婚搬离,如今炮楼内只剩下孙从孝夫妇相依为命。

实际上,孙从孝夫妇早已在别处购置新房,本可以过上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

可孙从孝夫妇迟迟不肯离去,他们深知,这座炮楼不仅是他们的住所,更是情感的归宿和回忆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