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学到的是非黑即白的知见,并不是随缘应变的大道!

如何能明道?破斥两边的思辨,建立中观。

那什么是中观?我在太乙金华专栏中提到过这个,而庄子在下面的内容中,对中观进行了大篇幅的论述。快了学一学吧。

【原文】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译文】

凡夫,对事物的认知看法,无非就是“非彼即此”。

从彼此的对立中就不能见真,从知见中只能得到知见。

所以说:彼就是从此来,此也是因彼而存在,这就是彼此相生的说法。虽是这样,有生就必有死,有死就必有生;有“可”就必有“不可”,有“不可”就必然有“可”;因为有了“是”才会有“非”,因为有“非”才有“是”。所以圣人不会由“是”或者“非”而见,而是从天而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也是一个“是非”对立,此也是一个“是非”对立,果然有“彼此”吗?果然没有“彼此”吗?

只有打破了彼此的对立对偶,才是所谓的大道枢机。只有获得了枢机,才能得到环宇的中心,以此可以应变无穷无尽的一切。所以“是”为一无穷,“非”也为一无穷。所以说:都不如明心来照。

【解析】

二元对立的辩证法,是我们从小就在使用的,我们的父母喜欢告诉我们是非对错,善恶好坏,但是这些标签,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偏执一端,都是束缚我们的牢笼。

所有人都在教我们立起一个个观念,我们上学多年,后来到社会上打拼,甚至花钱自己报班上课,都是在学如何贴标签,如何分析计算利弊对错。台上的老师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好像那个辩论赛一样,我们脑子里装满了种种知识,却过不好这一生。

那有没有可能,我们不需要那些认知呢?或者说认知本身就是问题所在呢?我们不应该用认知去应对生活,知识只是藩篱,我们只需要一颗光明心,明心而见性,莫若以明

为何知识是藩篱呢?因为我们遇不到书本上的那种理想状态,现实是非常复杂的,没有那么清晰的已知条件,导致我们无法作出选择判断,只能是随机应变,凭心而动才可以,哪怕你满手都是钥匙,也会发现,现实的世界根本遇不到老师预设的锁。

无数把钥匙,就是找不到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真正把握人生,就需要破斥两边的思维,就如龙树菩萨所说的中观,离开一切两边的,对立的,非黑即白的思辨,因为思辨里是找不到真理的,真理在中间,就是在那未发之中的可黑可白的虚空中。

是或者非,都是不对的,无可无不可,物无非是,物无非彼,这就是凡夫的认知,非此即彼。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在此则不见彼,用认知则只能得到认知。这个我在太乙中提到过,你用识神,就会偏执。识这个字,左言右只,见此则不见彼,就得不到全貌。

不信,你就睁开眼睛去看任何东西,你会发现你只能看到一面,都是带着偏的见,带着自己的立场角度在看。你是男的,一看到女权就难受,你是女的,一看女权就支持。认知这东西,必然就是要站一边,没办法说我支持又不支持,我认为你是男的同时又是女的,这就是识的局限性。

但是大道从来都不在两边,无法在对立中见道,因为在道面前是不分彼此的,事实上对立的两方从来都是对立而统一的。你认为自己是善,他是敌是恶,他认为自己是善,你是敌是恶。你们都是正确的,你们都是正义的,同时,你们都是错误的,你们都是邪恶的。就好像摩擦力是两边都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亦是如此,并没有一方比另一方高贵重要,判定结果只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

立场不同,判断结果也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就是此,此也是因彼而产生。庄子说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有生就注定要死,死了就一定会生,阴阳消长,变易不休。是非,可不可也是阴阳规律的体现,互相依存,对立统一。

因此圣人不会通过是非的思辨去明道,事实上你的大脑只会是非,就好像那计算机,只有0和1,你让计算机没有01,停在0和1之间,那计算机也不会工作了。同理,你的大脑也无法接受这种不黑不白的中间,也会失去思考的能力。

哲学上,我们要下定义,必须要有一个对立参照,用A是B的子集,A是B的对立等等方式来定义。现在我给你一个非A非B,可A可B的东西,让你定义,哲学上是定义不了的,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根本原理。

0/1计算的计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了道在黑白之间,在是非之间,在彼此之间,这个道无法用思辨来见,只有照之于天,拉高一个维度来观才能见其真相,这个照,只有通过心才可以,通过明心,见性才可以。

二维的生命,看到什么都是二维的,他的思维理解不了三维,他的感官也感知不到三维,所以只有在天上,变成三维生命才能照见三维世界的本体。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当你飞上天,你就会发现其实没有彼此,你看到的彼此,在三维的维度上,都是一体的,二维生命只能看到六个面,三维生命看到一个体。那我们身为三维生命,我们看到了很多个体,在四维上看,是不是也就是一个元呢?我们之所以分别,只是我们的觉知有局限罢了,并不是人家真的有分别。

空中俯视才能见全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现在知道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但是我们搞不清楚事物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因为我们的算力不够,我们获得的信息还太少,或许只有达到庄子所说的境界下,我们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当我们打破对立,打破彼此的对偶,就能见到道的枢机。枢机是什么呢?枢机就是轴心,就好像车轮,一圈都在转,只有中心不动,我们就是要在动中抓住不动的这个枢机,这样就是抓住了道的核心。

就好像北极星是天地枢机,我们不再对立思维,停止那识的对立偏见的造作,才能回归中道,中观,才是把握了真机。知见障,知是障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那车轮不断旋转,你根本抓不住,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作废了,今年流行的衣服,明年就过时了,你跟不上的。不如就抓住核心的枢机,以此就可以应对无穷。

天旋地转,不转的北极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