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曾料到,知名连锁咖啡品牌Manner门店几天之内竟然发生了三起争执,几段店员与顾客“缠斗”的小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之后,引发轩然大波。有人代入店员的视角瞋目切齿,有人则站顾客一边,为其喊冤。抛却第三起事件中黑衣顾客数次冲进操作间内,单方面殴打男店员这种很明显的治安案件不论,面对另外两起争执,无论是女店员一边大喊“你投诉呀”一边泼了一杯咖啡粉在女顾客脸上,还是男店员受不了女顾客的“刁难”,愤而追出店外发生肢体冲突。看到这一幕时,如同该女店员旁边的同事一样,相信很多人都难以置信——何以至此?

无论是街边热门奶茶店还是咖啡店,顾客潜意识内应该已经默认接受排队,而店员同样也应该对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不会陌生。一般情况下,顾客要求店员提前制作自己的饮品,店员面对顾客催单毫无技巧性地上来就是一句“帮您退单”,甚至勃然大怒,都是小概率事件。此类顾客莫名其妙的强势,而且将这种强势施压给了店员,店员则将不忿突然爆发给了陌生人,而且“小心翼翼”地控制在违法边缘——否则泼向顾客的很可能就是一杯滚烫的热美式,而不是咖啡粉。可以说,双方所表现出的情绪很没有必要,也很不“社会”。

另外,考虑到咖啡这一舶来品的特点,有人认为买咖啡的顾客要比买奶茶的顾客有莫名的优越感,更容易引发冲突。显然这一说法戏谑成分更多,实施情况未必如此。奶茶店乃至烤鸭摊,排队引发的冲突也很常见,无非因为在可掌控或者承受的范围内,而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让笔者意外且颇为失望的是随后Manner发布的公告,“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优化门店运营安排,尽可能减少顾客等待时间;加强对咖啡师伙伴的日常关心,关注咖啡师伙伴健康;以此为戒,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珍视大家提出的建议,感谢大家的监督。”这些措辞过于官方,流于形式,没有回应“单日五千块营业额以下店面只安排一名店员”“店员遭投诉三次就解聘”等社会关切。两起争执中涉事女店员被辞退、男店员向女顾客道歉等处理结果,让人有理由怀疑下一起争执很可能无法避免。

笔者一直没有对店员使用“咖啡师”的表述,这并非不尊重这一职业,恰恰是为了提醒这样一个事实——这个职业有着较高的强度与偏低的获得感。虽然部分店面提供食宿,让店员在城市的生存不至于太过难堪,但从业者遇到的问题不只是薪资低,更困难的在于职业定位不清晰、发展空间狭窄。随着这一事件被曝光,他们的工作压力受到外界关注,显然“咖啡师”这个尊称不会掩饰这些事实。

店员不管是在咖啡店拉花,还是在拉面馆拉面,都是为了生存。顾客也一样,只不过生活压力短时间内可能要稍稍低于前者。不强求两者共情,但互相理解并不是什么高要求。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向对方施加压力对自己也有利,因为这种压力随时可能会反噬,最终让自己受伤。

文l蒋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