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对于询问的内容竟然一无所知,甚至因此尴尬得满脸通红,显得极为窘迫。

随后,毛主席的行事方式至今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相关法律,这个问题不予以回答。您可以问我一些其他问题,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在面对县委书记时,他是如何巧妙化解答不上话的尴尬局面的呢?

【主席三问】

自古以来,河南南阳便是一处备受瞩目的战略要地,历来是众多军事家竞相争夺的焦点。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宣告解放,这一喜讯如风般传至西柏坡。主席闻讯后心怀激动,挥毫泼墨,创作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壮丽篇章。

本文开篇便回溯至三国时期,以曹操与刘秀在此地展开的激烈争夺战为引子,凸显了南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战略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亲自莅临南阳进行视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阳晚报》曾记载一则关于毛主席与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的感人故事。

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进行视察时,与各地市的书记们进行交流和问询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主席的行程规划中,南阳赫然在列,成为了其重要的一站。

为了向主席详尽地汇报工作进展,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进行了周密的筹备,确保一切就绪。

他反复深入研读了近几年南阳地区的文献资料,对于当地政治经济的各项数据以及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和记忆,使得这些信息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事先做了详尽的准备,当面对主席时,他虽内心有些许紧张,却仍能保持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已在预料之中。

然而,就在魏兆铭将精心准备的资料一一铺陈于桌上,准备开始他的汇报之际,毛主席却以温和的笑容打断了他的动作,轻轻摆手,示意他暂且稍安勿躁。

接着,主席的目光中透露着亲切,转向魏兆铭,并以轻松的语气说道:“别急着做汇报,也别太紧张,我们就随意地交流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魏兆铭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之时,主席继续娓娓道来。

南阳这片土地真是人才辈出,犹如藏龙卧虎之地。其中,卧龙岗更是名扬四海,相传那里曾是诸葛孔明的居所。那么,你可曾了解过,这位杰出的智者究竟来自何方呢?

面对主席突如其来的询问,魏兆铭略感困惑,他万万没料到主席一开始便深入探讨历史话题,而且询问得如此详尽入微。

然而,魏兆铭并未掩盖自己的无知,他坦诚地摇了摇头,并回答道:“关于诸葛亮究竟来自何方,我并未了解得十分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他确实是从南阳踏上历史舞台的。”

毛主席依旧保持着亲切的笑容,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诸葛亮的‘南阳’之地,自明朝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河南的南阳,而另一些人则主张是湖北的襄阳。作为南阳的负责人,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魏兆铭听到这个问题时,他感到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措。

他身处纷乱的战争年代,书籍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他的阅读量并不丰富。因此,当面临这个问题时,他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面对这第二个问题,魏兆铭未能给出答案,然而毛主席并未流露出一丝责怪之意,他脸上的笑容依旧温暖如春。注意到魏兆铭因未能回答而显得焦虑,毛主席善解人意地转移了话题,轻松地问道:“我听说河南的香油质量上乘,那里的农民每个月都会享用多少呢?”

针对这个问题,魏兆铭确实略知一二,他深思片刻后回应道:“我估摸着,农民们每月大约会消耗半斤这样的物资。”

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心中早已洞悉一切。在当时,城市居民每人所能获得的香油配额大约是半斤,而农民们的配额则显然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然而,主席并未显露出任何不悦的神情,也未曾直接指出他的过失。相反,他转而向魏兆铭温和地询问:“魏书记,您今年高寿几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兆铭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主席,我今年已经迈入了三十五岁的年华。”

毛主席听完后,放声大笑,说道:“你似乎既不了解现在,也不明白过去,只知道自己的年纪是三十五呢!”

他那机智风趣的回答,如同一阵春风,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忍不住绽开了笑容,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之中。

魏兆铭在听完主席的讲话后,内心深感愧疚,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触动,使得他的耳根不自觉地泛起了一抹淡淡的红色。

幸运的是,有人挺身而出,成功化解了他所面临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