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某日,一位享有盛名的电影明星站在中南海西北门外,怀揣着一份急切的期盼,目光时刻不离地注视着时间的流转。随着时针逐渐靠近4点的刻度,她心中的焦灼感愈发强烈。终于,当那一刻来临,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步入了中南海的大门。

此刻,一辆汽车悄然从中南海西花厅的深处驶出,其行进的步伐显得沉稳而缓慢。透过车窗的朦胧,演员的眼神捕捉到了车内那熟悉的身影,那正是他们敬爱的周总理!演员震惊地瞪大了双眼,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只能无奈而失落地目送着那辆汽车渐行渐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南海的门外,站立着一位备受瞩目的电影演员,她就是陶玉玲。她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其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电影明星。即便时至今日,她的名字依然为众多人所熟知,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陶玉玲,生于战火连绵的1934年,故乡是风景秀丽的江苏省镇江市。她的童年岁月几乎与硝烟弥漫的战争相伴,历经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洗礼。当1949年家乡镇江迎来解放的曙光时,年仅15岁的陶玉玲正处于初中求学的阶段,见证了家乡从战乱走向和平的历史变迁。

学校里迎来了一群英姿飒爽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们与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对待百姓总是满怀敬意。这些解放军战士不仅与学生们分享了许多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还深入浅出地传授革命理念,这些生动的教诲在陶玉玲的心中悄然播下了热血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镇江的华东军政大学招生之际,陶玉玲特意将自己的年龄虚报数岁,怀揣着热切渴望能够顺利入读这所学府。然而,由于她自觉年龄尚轻且学识有限,心中难免忐忑不安。因此,她多次诚恳地向招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求学愿望,希望能得到他们的青睐与接纳。

凭借一股坚定的毅力,陶玉玲成功地获得了华东军政大学的青睐。她背负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她深爱的家乡镇江,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征程。在那里,她满怀憧憬地踏入了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

身为校长的陈毅,深情而郑重地对学生们展开了一番真挚的谈话:“各位同仁,年轻的学子们,今日我不打算谈论其他琐碎之事,只想深深强调‘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理念。”这番话深深地烙印在了陶玉玲的心中,成为她文艺事业道路上永不磨灭的启蒙之光。那堂由陈毅校长亲自执教的第一课,不仅传授知识,更在陶玉玲心中播下了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玉玲的大学生活充满挑战与艰辛,但她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地渡过了每一个难关。然而,在校期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轻的陶玉玲内心激荡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她怀揣着满腔热血,主动请缨前往前线,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由于年龄尚小,她的请求并未获得批准,最终只能留在学校继续学业。

在华东军政大学圆满毕业后,陶玉玲踏上了全新的艺术征程,她加入了南京军区话剧团,开始以话剧演员的身份活跃于舞台之上。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接连参演了多部影片,不仅丰富了她的艺术经历,更让她在文艺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这样的成就也让她有了与敬爱的周总理接触的机会,为她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8年,陶玉玲随同话剧团一同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参加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这次盛会上,他们话剧团荣幸地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虽然没有机会亲自与周总理交流,但陶玉玲在聆听周总理对话剧团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时,内心却充满了激动与振奋。她坚定地立下誓言,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绝不辜负周总理对她的深厚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