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担任过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上海市市长等职务。

熟悉他的人可能会知道他是四川人,但大概不清楚他老家具体的所在——乐至县。

在这个小县城里,陈毅长到了7岁,之后便几经流转,远赴成都、法国等地,很少再回来过。

1922年、1959年,还有1962年,陈毅曾三次返乡,特别是1959年的这次返乡经历,还碰上了一场小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说说陈毅这一年的返乡故事,他为何因为亲戚动怒?他碰上的这场事故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

故乡往事

说到陈毅,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他年少时沉迷读书,将亲戚端来的糍粑蘸着墨水吃下去的故事。

糍粑本是蘸着糖吃的,但当时“书虫”陈毅满脑子都是书里的知识,顾不上区分什么是糖,什么是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墨水吃下了肚子,嘴巴上也沾了不少,亲戚们一看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陈毅却蛮淡然的样子,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了。”

从这个小故事里就可以看出,陈毅年少时对知识的沉迷以及追寻知识的执着,所以他长大之后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选择去更大的天地里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陈毅做人做事从来很有主见,就连陈毅这个名字都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

他本名叫做陈世俊,是父亲按照宗族辈分来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这个名字则来自《论语·泰伯章》,里面那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应的就是“毅”这个字。

此外,陈毅还有字,唤作“仲弘”,也是从这句话而来。

陈毅7岁那年离开乐至县还有一个背景,是陈家发生了事故,破产了。

于是,年少的陈毅只能跟着父亲去了湖北的利川,住在在那里做官的外祖父家里。

只是,寄人篱下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而他也由此开启了自己动荡的生活篇章。

那几年,从利川到乐至,再到成都,这几个地方他待得都不是很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他从法国返回故乡,看见自己整个大家族已经破败得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