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五角大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研发的一种长航时无人海上平台,据称采用了新型节能和能源管理技术,可以低功耗状态下,在人类无法到达的海洋环境中执行长时间、远距离的潜伏任务,并进行快速机动。

从外形上不难看出,这架潜航器具备非常典型的仿生学特征,设计灵感来自于海洋生物蝠鲼。不过,“蝠鲼”潜航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洋滑翔机”,也就是借助浮力前进,而是采用螺旋桨推进器作为动力,前几年诺·格公司发布的宣传视频就曾展示过潜航器尾部安装了2到4个螺旋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蝠鲼”是可以在水里游的

蝠鲼”潜航器更像是一种水下情报搜集和指挥平台,即利用自身得仿生学特征伪装成鱼群,在关键航道和热点海域潜伏,并对他国潜艇、水文信息进行识别、监测和跟踪,进而提升美军的水下态势感知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美军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海底山脉后,美国海军的调查报告将事故原因归咎于导航小组未能及时发现危险水域,而这其实也反映出美国海军对我国周边海域的水文情报已经长期没有更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美军投放的鱼雷状间谍潜航器经常被我国渔民捞走。而且隐蔽性更强,先前美国媒体就曾设想过一种场景,即利用集群化的“蝠鲼”潜入南海或东海袭击解放军舰艇,并鼓吹称,它将成为“决定下一场太平洋战争胜负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