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了国考、上海市考、江苏省考和山东省考。

近年来,很多不参与联考的省考笔试也倾向于设置在同一天,这样的“撞车”让巡考族分身乏术,像我当年这样的巡考经历已经无法复制,但是我相信我在巡考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帮到正在备考中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共备战六个月,战绩如下所示。

2020年11月

国考142进面(招1,无排名),放弃面试。

2020年12月

上海市考162进面(先出分后报岗,无排名),放弃面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2月

山东省考163进面(招2排1),录取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2月

江苏省考135进面(招1排1),放弃面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四场考试,我的应届巡考路

我最早参加的是11月份的国考,地市级行测130题,副省级行测135题,题量很大。考前一天没有提前去看进入考场的路线,只是订了考点附近一公里内的宾馆。

第二天去找考场却发现从宾馆到考场要横穿整个大学校园,赶紧扫了路旁的共享单车。到了校门口被门卫拦住,说不允许某品牌的共享单车进校园,考虑到步行过去必然迟到,我赶紧跑步前进。

在校园内终于发现了另一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后,我赶紧充了押金,注册了该“救命”单车,最终气喘吁吁坐在座位上时,试卷已经发完,还剩五分钟开考,周围似乎已经有人开始偷偷做了几道常识。

此时我的心态焦灼无比,最后行测没有做完,只考了68分。幸而申论稳健,得了74分,遂进入面试。

在此也提醒小伙伴考前一定提前规划好路线和时间,最好去考场实地走一走,留出充裕的时间,保住良好心态。

山东省考前一周,我参加了上海市考。上海市考政法类一共考三门,满分共260分。行测申论各100分,政法专业课为60分,其中政法专项非常简单,考的题目比较基础,有意向考上海的小伙伴可以着重练习,绝对比行测申论容易提分。

但上海的行测题型很新颖,与其他省份真题的风格完全不同。考虑到生活成本与自身条件,上海并不是我择业的首选之地。因此也没有对上海市考的真题进行专门训练,行测只考了50多分,但得益于申论依然稳健,还是进面了。因为提前录取了山东的岗位,我最终并没有参加上海市考面试。

上海市考结束一周后,我开始踏上山东省考的战场。那时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山东省考缩减了题量(行测为90分钟90题),将行测申论两门放在一上午考完。这种考试模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上午考完,体能消耗很大,早饭吃饱后可以再带块巧克力之类的,我考完行测就饿了,一直饿到十二点多。同时题量缩减但分值不变,意味着容错率变低,失误越少,得分越高。

我认为自己的行测真实成绩高于估分的原因是资料分析与数量关系的单题分值要高于其他题型。因此,做题顺序方面我建议趁着清醒先做资料分析。有意向考山东的小伙伴可以着重留意这种考法的特点。

考完山东省考后,我马不停蹄连夜赶去参加第二天的江苏省考。图形推理与数字推理是江苏省考的特色题型,由于相关训练不足,我的行测成绩并不出众。

但得益于申论的依然稳健,总成绩有幸以第一名进面。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我放弃了江苏的面试。最终录取了山东的岗位。

几轮考下来,我也成了同学口中的“考霸”。其实我想说,我真的不是大神,只是找对了方法。

1:

公考需要准备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公考的准备时间长短与中学时代的基础有关。

比如行测中数学公式、运算技巧、还有部分文学历史常识,申论所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都是初中、高中学过练过的,中学的基础打得牢,重新掌握所需的时间就会短一些。

就我而言,我花了三个月左右搜集资料和看视频课,又花了三个月左右训练真题。对于公考准备时间的问题,个人建议是无论你有多少时间,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能学习的每一分钟。

总而言之,时间充裕的在校生千万不要懈怠,时间紧迫的在职党也不要焦虑。不为失败找理由,但为成功找方法。把握好能把握的每一分钟,胜利自然就会属于你。

2:

公考应该怎么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搜集资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资料的收集和筛选至关重要。

资料包括解题技巧课程和真题。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去粗取精,博采众家之长,并且用心去体会其中一些思维和方法的运用。

确保近五年真题中的各种题型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记下来,在训练的时候将这种思路训练成条件反射一般。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真题除了自己要考的省份真题之外,可以重点看的还有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国考等。

二是加强训练。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没有足够的训练量,再多的技巧和再多的方法都是空谈。

我在9月份开学之后,直到12月份考试,三个月中几乎每天都雷打不动地训练一套行测真题,训练时严格卡时间,模拟考场上的节奏。

并且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了解擅长与不擅长的模块。行测的训练要多做不同的真题,见识各种题型。

申论的训练则是重复做自己要考省份的真题和国考真题,到了题目与材料都烂熟于心的地步,自然知道答案应当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的能力都会在训练中随之提升。大作文的训练也不能忽视,每篇可以只写题目、每段首句与开头结尾。

三是注重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结对于行测的提升至关重要。

重复定时训练套卷是为了提升速度,而正确率则是速度的前提。无法保证正确率的快速解题毫无意义。因此说,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错题至关重要。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行测分模块总结错题,每类错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熟悉每一类行测题的考点,考场上遇到自己没把握的或者耗时长的才能果断放弃。

公考的行测与申论都存在许多的套路与技巧,各种公考机构都已经总结的相当完备。这些技巧是“术”的层面,是大楼的地基。

备考路上,一定要先打地基,稳扎稳打,等准备到一定阶段,遇到了瓶颈之时,再去看过来人的经验,心得体会,或许能有一些“道”的层面的启发,从而实现对瓶颈的突破。切不可本末倒置,最后只剩空中楼阁。

02

行测高分技巧

行测:会做题也要会蒙题,临场发挥直接决定最终结果。但是临场反应也与平时苦练息息相关。平时训练就要逐步摸索,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就我而言,我是按照常识、资料、逻辑、言语、数量的顺序来做。其中常识部分在考前五分钟利用检查试卷漏印的时间快速浏览一遍,基本知道哪个会,哪个不会;一听到开考铃声,立刻选上答案,开始做资料分析。

此外,行测题目多,时间紧,全做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取胜的关键在于取舍,取舍之道除了熟悉题型,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蒙题技巧,使放弃的题型也尽量得分。

行测蒙题技巧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某机构数据统计,每篇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题正确选项为C和D的概率大于A和B。因此可以从后两项开始算。时间不够蒙C或者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本人粗略浏览,数量关系蒙B或者C正确率一般高于A和D。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B或者C,本人坚持蒙B。据了解,在20年、21年山东省考中,数量关系蒙B的小伙伴都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BCD均匀蒙题法。这个办法适用于已经确定周围几道题的答案,可以看哪一项比较少,就全蒙哪一项。

出题人当然也会识破考生的这些小算盘,题目和答案分布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不必过于迷信这些规律。

这些“小窍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们在面对不会做的题目时,取舍得更加果断。

03

申论高分技巧

关于申论,“答案都在材料中”,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很多人抄材料却得不了高分,这是因为没有扣着题目的问法来答。

同样一篇材料,换了不同的问题,那么答案自然不一样,需要抄的重点词语自然也不一样。因此,题目与材料缺一不可,都必须读懂读通。

在这里我要说一个个人认为的误区,那就是迷信押题和提前背素材。

因为就算押中了热点,在考场上看到押中的主题,脑海中提前背过的素材就会先入为主的一股脑涌现出来,最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要赞美一下初心老师的押题课,是真正的划重点,而不是蒙概率。

最后就是对于备考时间充裕的小伙伴,强烈建议练字,可以从字帖练起。时间紧迫的小伙伴也请买一些申论答题纸,练习一下排版,至少保证卷面整洁。

坦白说,直到考试的前一天,我依然觉得自己的备考还有很多不足。每次坐在去考点的高铁上时,我也总是充满焦虑。考前一晚与大家一样,也是在宾馆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山东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的震惊。160+的高分,其中肯定存在运气的成分,假如我再考一次,也未必能复制这神来之笔。

最后,这篇文章未必能让看完的考友复制同样的高分,但若能给备考路上充满焦虑的朋友一点启发、一点感悟或者是一点思考,就实现了它的意义。

改革后国考备考指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特约撰稿:孙同学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李向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