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高考分数就要揭晓了,南京头部高中的高分学生人数也将浮出水面。

每到这个时候,有网友就喜欢用“中高考高分人数变化”计算出所谓“高中推进率”,来对学校之间进行比较。按照他们的“推进率”算法,有的学校数据奇高,甚至远超南京顶尖高中:南师附中(如下表所示),给人一种非常“失真”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所谓的高中“推进率”到底真实么?科学么?

南京有位负责招生的老师说过:要比较,就要用动态的、关联的、同类型的数据对比。所有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偷换概念的比较,都是不科学的,都是别有企图的。

那么,本着科学的态度,也是为了帮助家长们了解真相,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用“中高考高分人数变化”来计算所谓“高中推进率”到底合不合理,顶尖高中所谓“推进率”不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简单用中考成绩对比高考成绩,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下表是南京中考与高考考试科目及分值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表中可以看出,语数外三门,中考是每门120分,高考时这三门也是必考科目,但分值增加到了150分。考生在语数外三门上的实力差距,会在高考中会进一步放大。

此外,根据目前高中文理分科与专业对应情况,绝大部分理科生会选考物理和化学,绝大部分文科生会选考历史和政治。

先看物化这两门:高考物理满分不变,还是100分,而高考化学满分是100分,比中考化学满分80分多了20分。

再看史政这两门,高考政治和历史满分100分,比中考的每门60分,多了40分。

而另外2门高考选考科目:生物和地理,中考时只是合格考,不计入中考总分,即分值为0。而高考时生物和地理的满分都是100分。

高考的文理分科,可以让理科较强的考生舍弃历史和政治,让文科较好的考生舍弃物理和化学,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下图是南京中考与高考考试科目及分值的柱状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以上图表,概括来说,高考与中考相比:

1、科目完全不一样:高考从中考8门减少到6门,其中必考科目3门(语数外),选考科目3门(物史2选1,化政生地4选2)。

2、分值完全不一样:高考6门的满分分值都比中考时大幅增加,中考8门(含体育)总分700分,高考6门总分750分。

3、难度完全不一样:高中各科的难度相比初中,用指数级增长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每个科目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分差会进一步拉大。

用考试内容如此大相径庭的两场考试,来比较一个学生的进退和一个学校的推进效果,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如此偷换概念的“高中推进率”,就是别有所图。

二、中考成绩的分层结果,是静止的,不是动态的。

下图是2023年南京市中考分数线及分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考各个学校之间的分层并不明显,头部高中之间的相邻分差平均是2分左右,中考的1分其实就代表了200左右的学生。中华本部和南师附中的分数线分差是10分,十三中本部和南师附中的分数线分差也就是18分。

下表模拟了头部高中录取的考生成绩,这9位学生被不同的学校录取,但你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实力差距真的非常大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弱项,那么在高中选科时,他们一定会选择留下强项,而放弃弱项。

大部分情况下,理科好的学生会继续选择“物化”,文科好的学生则会选择“史政”。这样在高考中,他们就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强势学科的优势,摒弃弱势学科的短腿,以求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中考是规定动作的比拼,那么高考就是自选动作的比拼。

所以说,中考成绩的分层结果只代表中考,并没有根据高考文理选科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简单的用中考排名对比高考排名,显然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没有与时俱进!

三、所谓高分人数的对比,是孤立的,不是关联的。

这种所谓“推进率”都是用中高考高分人数的数量值作对比,这些数值背后对应的,其实是一个个学生个体。那么表面看到的数值,能否真正体现学生个体的“进”和“退”呢?

下图是某校中考到高考学生排名变化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表面上看,学校前500和前1800的推进数据分别是从9人到22人,从28人到93人,数据非常亮眼。但是关联到学生个体,可以看到,以蓝色代表的中考前500学生,和以橙色为代表的前1800学生(不含前500),在高考中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学生排名依然保持前列或者上升,而有些学生的排名则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则有多有少。

这些排名下降的学生,依然会被统计在所谓“推进率”的人数里,但对于这些学生个体而言,显然不是被推进了,而是被拉后了。那么这些学生依然被算作学校“推进”的人数,这显然不合理。

恐怕没有哪个学校会把那些中考高分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拿出来公开,因为高中就是一个重新排序的过程,有学生排名进步了,肯定也会有学生排名退步。只是生源越好的高中,学生即使出现排名波动,也会是在一个相对高位的范围内波动。

不去看数字背后的学生个体,而仅仅展示人数数值,就是在玩弄“数字游戏”。

四、用中考成绩,如何考量一个学校的学生推进情况。

如果非要通过中考成绩去对比高考成绩,来考量一个学校的推进率,应该如何计算呢?

下面有一个粗浅的方案,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表所示,可以根据学生高中选科分成文理2组,将中考与高考重叠的5门科目成绩,按照分值大的比例换算成高考分值,然后进行全市文理科的排名。

按照这种算法,我们再看看刚才9位学生的排序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理科的学生2在重新计算后,分数超过了学生1,学生9也超过了学生7。而选择文科的学生6则超过了学生3。重新算分后,学生之间的分差也在缩小,学生9和学生1的分差从23分缩小到了12.5分。可以看出,按照文理分科后,学生之间的排名会出现升降变化,而且差距也进一步缩小,再次证明了:中考的区分度确实不高。

最后,将重新算分后文理科的排名跟高考文理科市排名进行对比,两者之差即为该学生的推进情况。将某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推进情况加总平均后,就可以得到这所学校的整体推进情况。按照这种算法,头部高中之间推进效果的差距应该不会很大。

综上所述,从中考到高考,其实就是一次扬长避短、重新排位的过程。越在金字塔塔尖,重新排序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塔尖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南京中考全市前2000的学生中,南师附中等3校共占据了近8成,而高考排名前1800学生中,这3校的学生总数缩小到近5成的原因。

不分选科、不调分值、不看个体,只是简单粗暴的用“中高考高分人数变化”来计算所谓“高中推进率”,按照招生老师的说法,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偷换概念的比较,是不科学的,是别有企图的。

家长们不要被这些所谓的假”高中推进率”所迷惑,干扰自己的判断,影响对学校的选择。

本篇分析,也是要告诉所有即将进入和正在高中学习的学生们,中考成绩只代表过去,高中是全新的开始。你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处于什么位置,跟中考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因为成绩比你低的同学并不比你弱多少,高中很可能会超越你。中考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不要垂头丧气,妄自菲薄,在高中重新开始,扬长避短,努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逆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希望所有进入高中的学生们,从零开始,续奋斗,争取在高考中展现自己的最佳实力!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图说名校,ID:tushuomingxiao。

©本篇图文为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未经授权转载、摘编及使用本篇图文内容,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