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勤岗,是事业单位岗位类别的称呼。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分别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个类别。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干部身份;工勤技能岗位聘用的人员,包括技能型人才或是工勤服务人员,多数人的身份都是工人。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虽然现在事业单位在逐步淡化干部和工人的身份,但在实际中或是人事管理中,还是存在干部和工人的身份差别。特别是在岗位转换时,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限制,也是导致事业单位人才在内部自由流动的障碍之一,在岗位等级的晋升、提拔使用时,也还存在身份的限制问题,要彻底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限制,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勤技能岗位共划分为五个岗位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一到五级岗位。一级岗位对应的技能等级是高级技师、二级岗位对应技师、三级岗位对应高级工,四级岗位对应中级工,五级岗位对应初级工,普通工不设岗位等级。

事业单位不管是工勤技能岗,还是其它岗位,基本工资都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两个部分来组成的。从基本工资来看,一级岗位的基本工资比二级岗位高出300元左右,二级岗位比三级岗位高180元左右,三级岗位比四级岗位高100元左右,四级岗位比五级岗位高70元左右,五级岗位比普通岗高20元。

由于一级岗位的任职要求比较高,任职比例比较低以外,一部分人可能会在二级岗位办理退休,多数人是在三级、四级岗位办理退休。也有在五级岗位或是普通工岗位办理退休的。

由于事业单位这种比较明确的岗位设置,在办理退休时,是干部还是工人,主要是用于确定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的重点是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按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周岁,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是55周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在岗时的福利待遇比较好,所以很多人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不愿意办理退休,但也有少部分人希望能早一点退休。不想退休的人,希望将自己的身份确定为干部身份,只要是干部身份,即使是在工勤技能岗工作,也可以在55岁办理退休;相反如果是工人身份就可以在50岁办理退休。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对于身份的要求也不一样。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除了退休年龄女干部和女工人有差别以外,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其实已经和干部身份、工人身份没有关系,不管是在岗时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养老金待遇的计算等,都不会考虑干部和工人身份,取而代之的是岗位等级。

比如实际缴费指数的计算和干部或是工人身份没有关系。实际缴费指数是按照本人的缴费基数来计算的,本人的缴费基数就是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是基本工资、补贴津贴、绩效工资总和的平均工资,这和岗位等级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和干部或是工人身份没有关系。

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和干部或是工人的身份没有关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2014年9月之前的工作年限,只要是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不管你是干部还是工人都要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岗位等级对应的岗位指数、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来综合确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是实际缴费指数,还是视同缴费指数,都和干部身份或是工人身份没有关系,这也说明养老金的计算和个人身份没有关系,但和本人的岗位等级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工勤岗位的职工,在职时是工人身份就只能按照工人身份办理退休;在岗时虽然是在工勤岗工作,但如果是干部身份的,就要按照干部身份办理退休。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主要是作为确定女性退休年龄的依据,在办理退休时或是办理退休后,干部或是工人的身份不再有任何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