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刘玉琴

实习生 张伊婷 刘嘉慧 张航

摄影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左盈

“明德厚学、经世济民、求是创新、砥砺奋进。”6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光谷体育馆举行。典礼开始前,学子们高喊个性定制的院系口号,气贯山河热血洒华科大。大合唱环节燃爆全场,学子们举着手机电筒,激情饱满地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上春山》等歌曲。华科大校长尤政院士深情寄语毕业生,你们始终是华科大的骄傲,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曾专程到华科大打卡的援鄂护士李从玲,也来到了现场见证儿子余宗玺的毕业典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

“你们始终是华科大的骄傲”

“探物穷理,勇于创新;自信自强,奋楫争先。电燃梦想,气贯山河;华科电气,照亮中国。”典礼开始前,华科大各个院系的学子们,挥舞着旗帜,高喊独属于每个院系的口号,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

毕业典礼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以《奋楫扬帆 逐浪远航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题做分享。他谈到,过去几年,毕业生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激荡热情,在学校的发展中积淀力量,在喻园的时光里绽放光彩。“过去几年,你们经历了众多难忘时刻,也一同面临许多难题与挑战。但你们不惧风雨,始终展现出青年人的锐气与闯劲,以坚定的信念、向上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为大学生活交上了圆满答卷。你们始终是华科大的骄傲,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尤政说。

他寄语毕业生,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同学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磅礴动力。

在发言环节,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华民教授祝福同学们“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他的一句反问:“毕业后是不是就不用再学习了?”言犹在耳。周华民说:“据我观察,取得大成就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周华民着重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即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并向学子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自我更新,时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要学以致用,切实实现知识的价值转化。周华民表示,学习并非仅仅局限于在学校读书的时期,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华民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十几年前,锂电装备属于新兴产业,企业提出了很多技术难题。面对这一超出自身专业范畴的领域,周华民及其团队在工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创新,历经十余年的坚守与努力,成功攻克重大技术难题,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跑者”。“两天后,我们就要去北京领取国家科技奖。” 周华民院长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凡尔赛”,引得现场师生掌声连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校友的朱兰,受邀参加此次毕业典礼并上台发言,她以学姐的身份,娓娓道来,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宝贵人生体会:一是要始终饱含“心怀苍生”的家国情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二是要始终传承“低调务实”的扎实作风,脚踏实地,不骄不躁;三是要始终坚守“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靠奋斗走向未来。“希望你们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要始终践行‘知行合一’,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自强不息中勇立潮头。” 朱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

已直博清华的他分享“成长密码”

校长尤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公布了一组数据:华科大今年的毕业生中,63.6%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一千七百多名同学前往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他为此感到欣慰与骄傲。尤政表示,希望同学们坚持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敢于在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努力做出“从0到1”的突破。

该校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蒋定成将前往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当天,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他分享了在华科大的成长。

“在榜样力量的加持下,我在自习室奋笔疾书,在科创基地废寝忘食,在喻家湖桥头对着清晨的破晓说“我能行!”该校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蒋定成,现场分享了勤奋求学,不断超越自我的故事,他已直博清华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练。蒋定成回忆,大二学期结束专业分流时,他选择了先进电子制造方向,立志学习集成电路设备和工艺基础,为日后投身祖国芯片行业积蓄力量。

在此后的求学路,蒋定成更加刻苦认真。每次上课,他都争坐第一排,早八的课程一般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我们班上课时,教室后面是空的,大家都挤在前面。”蒋定成说。

课余时间,蒋定成会在自习室复习,或在实验室做实验。他还主动发邮件联系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的王超老师,希望可以进入项目组学习。在王超老师的项目组,他还加入ROBOCON机器人团队,在一次次比赛中突破自我,带领团队赢得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业大赛特等奖,个人还获得了学校本科生最高荣誉“校三好学生标兵”。

蒋定成是幸运的。他向记者分享,校长尤政院士、丁汉院士、陈学东院士等都曾给他们上课。尤政院士聚焦微系统技术及空间应用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的领域为学生规划前景和未来。丁汉院士围绕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做分享。陈学东院士分享了光刻机精密减震平台的先进研究相关内容。

正是有这些优秀的引路人,蒋定成得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也逐渐明晰了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

目前,蒋定成现已直博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力图以革命性的芯片集成方案突破算力瓶颈,为祖国的芯片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母校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赋予了我们奔赴星辰大海的力量,我们将共同传承华科大人的红色基因,与时代同频、和祖国并进、同人民携行。” 蒋定成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

身着红袍的毕业生代表成“显眼包”

活动现场,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为优秀毕业生、到西部艰苦地区、基层及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颁发证书。在一众身着黑色学位服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中,一位身着红袍博士学位服的女生接过了张广军书记手中的荣誉证书。她便是来自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胡颖洁。

2016年胡颖洁以总分68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开启了学医之路。“我本来就想学医,当时我觉得华科大的医科非常强,华科大的裘法祖院士是中国外科之父,我很敬佩他。这么厉害的院士在的学校肯定很不错。”胡颖洁说。

入学后,胡颖洁以优异的课程表现与专业成绩,在双选阶段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系主任马丁院士结为师徒。跟随马丁院士,在妇科肿瘤领域探索。2023年12月,在马丁院士研究团队指导下,胡颖洁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肿瘤学顶级期刊《Lancet Oncology》上发表学术论文。据她介绍,该篇论文主要关注的是子宫颈癌治疗问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案都是使用同步放化疗,但是这种国外的治疗方案在我国运用中存在局限。“当时马丁老师就说,我们要提出自己的中国方案。”胡颖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8年里,胡颖洁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她保持专业第一。她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中,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青年五四奖章、互联网+金奖等荣誉。大四时,胡颖洁和家人一起投入到抗疫中,这更坚定了她学医的想法。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她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华科大、在华科大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坚定临床医学的职业选择、向一名合格医生努力靠拢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评委和老师,获得全国金奖。

“求学路上,华科大教会了我何为家国情怀,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毕业典礼现场,胡颖洁用“感谢”来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涯。“感谢我遇见的所有老师和朋友,是你们带我站上了更高的山,看到了更好的景色,让我去接纳和感激我成长路上所有的故事和善意。”她真挚地说道。

未来,胡颖洁将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跟随马丁院士继续完成博士后的学习培养。她期望自己能为更多的中国女性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

援鄂护士从安徽赶到武汉参加儿子毕业典礼

曾专程到华科大打卡的援鄂护士李从玲,也来到了现场见证儿子余宗玺的毕业典礼。“今天特别开心,很激动,看见自己的孩子毕业,还看到华科大培养的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再次踏足武汉,李从玲难掩喜悦。

22日清晨,李从玲和爱人一同早早的来到了毕业典礼现场,全程参与了儿子的毕业典礼。当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为余宗玺拨穗,拨穗时,张广军还勉励余宗玺要继续勤奋求学,在所学领域继续探索。李从玲也开心地一同合影,定格下这珍贵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宗玺告诉记者,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但自己也收获颇多,成为一名党员,获得过三好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作为班长带领班级获得黄群班、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当初因为妈妈的缘分,选择来到华科大求学,如今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华中科技大学。”余宗玺说。他告诉记者,在华科大求学期间,名师教授在学业上给予了自己诸多指导,让自己逐步走上了科研探索的道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院辅导员黄静琦老师给了自己很多帮助,“我们参加很多比赛和活动的时候,黄老师几乎是全程陪同,给我们意见,为我们加油打气。”余宗玺说。未来,余宗玺将前往浙江大学深造,继续在光电领域探索。

看着儿子的成长,李从玲和爱人都十分欣喜,“明显感受到他成长了很多,很多事情都不用我们操心了,特别感谢学校的培养。”儿子在华科大求学,李从玲几乎每年都会来一次武汉,每次来武汉也都倍感亲切,时常回忆起在武汉战斗过的那段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从玲曾是安徽省第四批、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2020年凯旋安徽,李从玲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校门前,拍下了一张照片鼓励儿子。同年,她的儿子余宗玺成为华科大新生,她带着儿子来到武汉,在当时拍照的地方留下了合影。如今儿子毕业时,她再次和儿子在华科大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