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弱有所扶、老有颐养

幼有所护、残有所助

如何让这样的美好生活

从“心之向往”变为现实图景?

四川为你作答!

6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围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统筹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弱有所扶

四川全省低保标准低限实现“九连增”

“大数据+铁脚板”兜住困难群众的“底”

在“弱有所扶”上,四川如何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新闻发布会上,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

在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方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连续3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达到740元/月、533元/月,低保标准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低保标准低限实现九年连续增长,省级财政投入连续3年每年递增4亿元,今年达21.8亿元

如何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还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织密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兜住了全国人数最大的困难群众的“底”。

老有颐养

四川全面启动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

今年已为7000余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

在“老有颐养”上,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

关于老年助餐,民政厅养老服务与事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起,四川全面启动实施“蜀适幸福食光”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明确了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的发展目标。30个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纳入2024年全省民生实事加以推进。成都市、绵阳市等地建立“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双补机制。

而针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一难题,四川在全省推广使用《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

包括持续丰富服务内容,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13余万户,试点建设近50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和10个市州级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中心。全省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实现全覆盖,提升12万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护理能力。同时,四川积极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今年以来已为7000余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

幼有所护

四川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

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在“幼有所护”上,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始终围绕解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分层分类、按需施策,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在持续提高儿童保障水平方面,全省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600元/月、社会散居1200元/月同时,构建年满18周岁后的孤困儿童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完整的助学资助体系,今年省级层面助学资金达690万元,助力2720名孤困儿童成年后继续教育

另外,四川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包含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大内容”。同时,创新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为你而来 相伴成长”等系列品牌项目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成长。

残有所助

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

安排超7000万元公益金补助支持全省精神康复服务发展

在“残有所助”上,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同时,积极推动两项补贴扩面,惠及14万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

此外,精神障碍的低治疗率和低康复率,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负担。而社区康复服务是改善和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就业和自立能力,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方面,四川持续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全省有21家机构,占全国的1/7强,开放床位近2万张,占全国的1/4强精神卫生福利在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医院等级、综合实力、社会效益发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四川还安排中、省福彩公益金补助超过7000万元,支持了136个县(市、区)精康服务融合发展累计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超过50万人次,帮助恢复生活自理患者超过4000人。

文稿/ 四川发布

编辑/ 廖洋

责编/ 刘睿娟

审核/ 贺文怡

监制/ 谭荣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