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曝光后,西方意识到一个可怕后果,若继续针对中国,彻底把中国惹怒,美军恐怕连仗都打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代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之下,中国的制造业已然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其在全球物资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不仅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同时也反映出了国际经济互联互依的复杂程度。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的数据揭示了这一现象,并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军用武器零部件供应方面的重要角色。

通常情况下,在分析任何国家的军事工业能力时,会聚焦于其直接的军事产出,例如武器、舰艇和飞机等硬实力的展现。

而中国在这一传统军事产出领域的市场份额虽然并非领先,但通过深入挖掘,却发现了一个更为微妙的情况。

即便是以强调军事自主性和高科技武器研发著称的美国,其军事产业链中也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引人深思的是,这种供应链上的深层次依赖,实际上削弱了诸如美国等国在外交政策制定时的独立性。

尽管在公开声明中,各国均强调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尤其是在关键的军事和技术领域,但实际情况却是相当复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和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持有者,其生产的各类设备零部件不仅覆盖了民用领域,同样也渗透到了军事领域。

这一点不仅仅是对美国,对全球众多国家而言同样适用。当西方国家的传统军事企业更像是组装工厂时,隐藏在背后的供应链问题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性。

比如,美国陆军在无人机选型上的尴尬局面,以及防弹插板管理放弃的事件,都反映了这种供应链依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使得任何尝试简单割裂现有供应链的行动都将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所以,西方军火商在追求最大利润的时候,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吸引到“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零部件上来。

尽管华盛顿领导层竭尽全力想要遏制这种现象,但现实情况表明,这些物美价廉的中国零部件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美国市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五角大楼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实际上,美国国防部门同样积极参与到从中国购买所需材料的行列中,尤其钟爱中国的永磁体、稀土等关键稀有材料。这些材料对于先进军事技术至关重要,而美国国内缺乏相应的稀土提纯工业,尽管其拥有庞大的稀土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拥有完善的稀土提纯能力。这就导致全球各国在需要稀土时,都不得不通过中国这一环节。

因此,当中国去年对镓、锗等关键稀土进行出口管制时,不仅美国,欧洲各国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纷纷增加对这些关键材料的采购,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而试图从武器生产链中完全剔除“中国制造”的西方国家而言,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成本和效率的考量,更因为全球化的产业链已经深度整合,任何试图断链的尝试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在与美国进行战略博弈时无疑拥有了一个独特的筹码。随着西方国家逐渐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加深,他们自身的军事工业潜力也会受到影响。

最近法国媒体大量报道的硝化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情况发生,届时中国可能会在不动用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影响千里之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