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公伏凶,母伏爽”,2024年是什么伏?今年三伏期间会热到哭吗?

夏至到了,天气越来越热的同时降雨的天气增多了,尤其是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夏至,就进入盛夏时节,虽然在之前就有高温天气出现,但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到了夏至离“入伏”也就不远了。
最近几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导致人们认为三伏天都是40天,其实,三伏天也有30天的时候。比如,2025年(明年)的三伏天就是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8月19日正式出伏,共计30天。
关于“三伏”的说法,不是现在才有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的秦国。例如,在《史记·秦纪六》中就提到:“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并且,唐人张守节在解释“三伏”的起源时也提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足以说明,“三伏”说法早在春秋时期的秦国时期就有了。
夏至过了,离三伏天也就不远了,在民间有“公伏凶,母伏爽”的讲法,什么意思呢?今年三伏天期间会热到哭吗?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判断的!
首先说一下今年什么时候“入伏”和“出伏”,然后根据“入伏”时间来判断是“公伏”还是“母伏”。
历书中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今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在7月15日,因此,这天就是2024年“入伏”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庚”是十天干中的一个,因此,每隔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带有“庚”的日子。所以,入“中伏”的时间在初伏的10天后,也就是7月25日。
“秋后一个庚入末伏”,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8月14日这天。所以,今年入末伏的时间在8月14日。
从7月25日到8月24日,共计20天。因此,今年的中伏有20天,是不是挺漫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们知道2024年是7月15日入伏,这天对应农历六月初十,就可以来说公母了。
古人的认知和我们现在有些不同,他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认识都是基于阴阳五行的。比如,天上有五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上也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且,在古代的阴阳学说中,古人将奇数、单数视为“阳”,代表雄性(公);把偶数、双数视为“阴”,代表雌性(母)。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看日期的单双都是看农历的,那时候老祖宗还不知道公历为何物呢?今年是7月15日入伏,对应农历六月初十,六月初十是双数。所以,今年不是“公伏”是“母伏”。
“公伏凶,母伏爽”的意思是说,公伏的天气会格外炎热,就是“凶”,而母伏的天气相比于公伏而言要凉快一些,自然是“爽”了。
今年是“母伏”按这句农谚的说法,今年的三伏天期间可能会凉爽一些。但是,要注意,通常的三伏天期间都是一年当中比较炎热的一段时间,如果不那么热,就预示着有些地方降雨的天气比较多,甚至还可能会有发大水的地方,要提前做好防涝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现在伏天即便很炎热,也不那么难熬了,毕竟现在消暑降温的方法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开空调?风扇,还可以吃西瓜和喝冷饮等等。
当然,古代也有降温的方法,比如,古人会提前把冬天的冰存起来,留到夏天用。还有,在唐朝的时候,人们会把冰和牛奶或羊奶、水果、蜂蜜混在一起做成冰烙,就相当于现在的冰激凌,用来解暑热。还有吃凉面、喝凉茶,也是古人解暑的方式。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预测今年三伏天是非常酷热还是相对会凉爽一些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