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随着巴以冲突不断发酵,也门的胡塞武装也频频展开武装行动,一边攻击以色列,一边截断红海的运输通道。

也门位于亚欧海运路线的咽喉之处,红海更是海运的必经之路。

红海交通遇阻后,全球五大航运公司大多受到影响,只有我国仍正常运行。

那么胡塞武装为什么要截断红海海运路线,我国的运输路线能保持畅通的依仗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塞武装攻击货船

胡塞武装是也门的民间组织,从来没有被国际社会承认过。

2004年,胡塞武装组织成立,因为对当地政府的亲美态度不满,它曾经多次发动武装反抗。

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胡塞武装扩张的速度很快,但是始终没有取代原有政府。

到了2011,阿拉伯地区的多个国家出现叛乱和游行示威,让胡塞武装抓住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大举入侵巴勒斯坦地区,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胡塞武装立即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的行为。

由于巴以双方实力悬殊,以色列一开始就表现出很明显的优势,这让胡塞武装对巴以局势大为不满。

10月31日,胡塞武装用导弹和无人机跨境袭击以色列,加剧了地区冲突。

不仅如此,它还封锁了红海和亚丁湾的过路船只,限制多个国家的货船从此经过。

对于胡塞武装的做法,西方国家显然不买账。

也门的经济水平和军事能力并不强,胡塞武装作为民间武装,拥有的战备物资更弱,他们不相信胡塞武装真的敢拦截各国货船,与诸多西方国家作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胡塞武装真的说打就打,根本不考虑双方实力悬殊。

2024年1月,一艘美国货船途经亚丁湾,被胡塞武装力量发现并用导弹袭击。

3月12日,胡塞武装发表讲话,表示自己又袭击了一艘美国货船。

自从巴以冲突以来,胡塞武装对各国货船的拦截和袭击行为越来越频繁,到今年六月,已经达到了五十多次。

而令其他国家更难受的是,胡塞武装的拦截行为还在继续,纵然有美国的武装打击,也没有让胡塞武装知难而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月上旬,埃及苏伊士运河的主管部门表示:

由于胡塞武装的干扰,运河在1月1日至11日期间,从此通过的船只数量减少了30%,赚到的美元减少了40%。

胡塞武装控制的红海区域位置特殊,它位于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是亚欧两洲之间的重要海上枢纽。

自从它截断红海交通路线后,难受的不只是埃及,还有全球的几家头部运输公司。

在全球五大航运公司中,丹麦马士基、德国赫伯罗特等四家公司先后宣布暂停红海航线。

由于该航线的业务比重较大,他们决定寻找备用方案,取代红海航线,继续原有的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反复对比,这些公司纷纷绕道至南非好望角,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走一个大圈抵达目标地区。

这条航线过长、效率较低,相较于直走红海,差不多要多出一周时间,其中的各种成本累积下来,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根据新华社报道,改变航线引发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集装箱的价格也随之攀升,部分亚洲-欧洲航线的集装箱价格更是上升600%。

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大量订单,不断催促航运公司发船。

就在红海成为禁区,各国被迫加价运输货物时,我国则靠着十多年前的布局,继续进行亚欧之间的贸易,没有因为红海危机而遭遇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欧班列启动

便捷的交通不但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能增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铁路,是经济的大动脉,如何用铁路连接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全世界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

2009年,重庆与惠普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后者拟定在重庆建厂,并生产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销往国外。

当时我国劳动力优势十分明显,企业可以通过相对低的人工成本,得到较大利润。

另外,国内很多城市也急需知名企业入驻,以推动总体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由于惠普的目标市场是国外,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按照当时的交通路线,这些笔记本会通过海运进入欧洲,运输周期大概是一个月。

像笔记本这类电子产品,本身具备一定的价格浮动性,只有首发价才是价格高点。

如此一来,企业的利润就减少了,原本省出来的人工成本,又加到其他方面。

综合来看,将重庆作为外销生产点的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其实这种尴尬的情况不只出现在重庆一个城市,对于我国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将货物海运到欧洲,都是较为耗时的事情。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路,必定能破局。

第二年,重庆市长提出开通亚欧铁路的想法,并上报给中央。

这件事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积极与其他国家协商。

从本质来说,这条铁路对任何目标国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包括德国、俄罗斯等,都纷纷赞同我国的建议。

2011年,中方高层出国访问,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订了海关协议,将重庆通往该国的关检从三次减少为一次。

减少关检的直接好处是减少运输时间,同时这也代表两国对这条铁路的重视,和与中国合作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3月,盼望已久的铁路终于建成并通车。

这是我国中欧班列的第一条线路,预示着我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联系终于迎来了新的突破。

首趟班列从重庆出发,先经过兰州和乌鲁木齐,继而驶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最终到达德国的杜伊斯堡。

整条路线长达11179公里,途经6个国家,耗时16天,拉近了我国与欧洲的贸易联系。

由于这条路线从重庆出发,人们称它为“渝新欧”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渝新欧路线迎来首趟列车的回程,标志着中欧之间的运输路线进入完全正常化状态。

随着我国飞速发展,国家影响力也逐步提升,庞大的劳动基数,孕育出了强大的市场活力。

这一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思路,希望参考古代丝绸之路的模式,打开中欧之间新联系。

因为有渝新欧路线的成功案例,这项方案的实施过程也比预想的要顺利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一条名为“义新欧”的路线建成。

它以义乌为起点,按照120千米/时的速度赶往新疆阿拉山口,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然后转到俄罗斯以及中亚其他国家。

这条路线对我国的意义同样巨大。

在义新欧路线开通前,义乌商品需要走海运才能到达目的地,中间的运输时间和人工成本都比较高。

义新欧路线开通后,义乌的商品不需要经过宁波和上海,再北上俄罗斯海参崴进行转运,新路线省去了这个环节,运输成本直接减少了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新欧这个名字分别代表三个地点,义乌、新疆和欧洲。

义乌是国际上有名的小商品城,欧洲是这趟路线的目的地,而新疆则是路线上重要的中转。

基于义新欧路线的影响,新疆迎来了爆发式经济增长。

2011年,陕汽在新疆乌鲁木齐建厂。

2021年,该厂出口到中亚的数量为300多辆,这一数据并不亮眼,而且公司的发展也一直处于相对平缓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2022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陕汽新疆分公司出口了1600多辆汽车,2023年更是势头强劲,到8月份已经出口了2900辆汽车。

强大的资源让陕汽获得了巨大利润,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就业市场。

与陕汽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义新欧路线附近的商贩们。

另外,巴克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城市也享受到了交通福利,各种贸易试点、跨境电商试验区甚至是二手车业务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023年上半年,新疆的外贸总值达到了1496.2亿元,同比增长了65.2%,增速之高为全国之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通往欧洲的路线越来越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

在2023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已经累计运行了8641列,发送货物93.6万箱。

就在中欧班列紧锣密鼓的运输货物时,巴以突然爆发新一轮冲突,位于也门的胡塞武装截断了红海的交通路线,导致很多货物无法通过这个关键地点进入中东与欧洲。

一场涉及全球交通运输业的大震动,毫无征兆的爆发了,全球著名的四家大型航运公司不得不暂停红海运输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欧班列是否会受到影响,它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动荡与中欧班列

2024年3月,红海已经成为“海运禁地”

新华记者采访欧洲船东公司时,部门负责人表示:红海局势突变,已经没有任何一艘运输船能过境红海。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刊文称,胡塞武装干扰红海交通后,大概有47%的玩具无法直接运输到欧洲,40%的家电企业和服装企业受到了波及。

与此同时,比利时生产的汽车零件无法运输,不得不暂停业务,这就让特斯拉、沃尔沃等车企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可以说,红海危机造成运输阻塞,提高了贸易成本,导致经济动荡,给各国带来了很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各大运输公司对此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中欧班列的境况如何呢?

美国相关网站则在3月发文表示,过去四周(2024年2月数据)中欧班列预订量增长了37%,海运低迷引发了铁路运输的蓬勃发展。

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欧班列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跟海运相比,铁路运输的成本相对较小,而且中途设有多个站点,稳定性也比海运高。

当初其他国家之所以愿意与我国共同建设中欧班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铁路可以带动周边众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反观海运则没有这个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发文表示,自从红海交通受限,中欧班列的运货需求上涨了100%。

随着需求量增长,中欧班列的运输压力也在增加。

由于供需原因,渝新欧路线的运费上涨了20%,但即使是这样,价格还是比海运便宜三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欧班列的速度较十年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今货物从重庆出发,到达欧洲的周期是15天~20天。

这一数据比海运直走红海还要快一个多星期,更不用说如今不得不绕道的海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在文章中表示,最近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的班列,只用了10天时间就将各国货物运到目的地,比平时节省了2天时间。

可见,中欧班列的运输潜力还可以进一步发掘,未来必将爆发更大的价值。

美国《外交政策》也忍不住感慨,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已经连结了欧洲25个国家共219座城市。

其运输网基本覆盖了亚欧大陆,其意义不只是贸易上的沟通,还是文化和国际关系的润滑剂。

根据今年5月25日消息,中欧班列已经累计突破9万列,有870万标准型集装箱完成运输,各类货物的价值超过了38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2025年6月15日,义乌到杜伊斯堡的班列开行,这是中欧班列首个全程时刻表的首发班次。

标志着中欧班列从以前的不定期发车,调整为每周定点来回的模式。

按照目前标准,该班列于每周六从义乌发车,每周五从杜伊斯堡返程。

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地区动荡往往会以某种方式搅动国际市场。

从红海事件来看,交通运输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十分明显,幸而我国提前布局。

在关键时刻,它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一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透过数据看运力持续提升,中欧班列已成为亚洲贸易“黄金通道”》央视网

《谁扼住了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环球时报

《因红海危机走俏,中欧班列货运需求翻倍》联合早报

《新华时评丨地缘风险频发凸显中欧班列稳定器作用》新华网

《回望“义新欧”班列,我们会看到一个怎样变化的新疆?》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