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新疆人民是幸福的,一个假期接着一个假期。假期热也带来了哈密旅游的“热辣滚烫”。端午假期,哈密机场共保障航班50架次,旅客吞吐量488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6%。古尔邦节,全市共接待游客4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实现旅游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35.73%。

数据让人欣喜,但欣喜之余,笔者认为哈密文旅部门还有考题要做:如何把游客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的增量?如何让游客“头回来”变“回头还来”?如何把一季红变成四季长红?

把游客的流量变成消费的增量,哈密文旅还需深耕细作。除了要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要另辟蹊径,凸显特色,打造差异化的旅游场景,与周围的社区形成联动,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体验需求。

与此同时,要适应新的消费趋势,调动游客的消费欲望,拓宽消费赛道,将美食、美景、人文、体验、拍照打卡、文创产品等元素融为一体,既要抓住游客的胃,还要抓住游客的心。对游客的消费需求及时反馈,就像“尔滨”既会“ 喊麦”也能“听劝”。

初见始于颜值,真心和实力才能真正圈粉,实现四季长红。复盘哈尔滨、淄博为什么从“网红”变成长红,除了差异性的文旅产品,还有贴心、细心、 耐心的服务,政府出手,做好管理和保障,淄博政府要求“上浮超过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万千商家响应,提供给游客的是童叟无欺的诚信和有情有义的温暖。

接下来,我们要立足哈密资源禀赋,量体裁衣,把特色地域文化赋能各个景区,把哈密的历史文化、美食美景、瓜果特产等打包发送给游客,让游客意犹未尽。把服务做到面面俱到,吃得好、住得舒服、如厕方便、停车不难、买得放心,人心齐,态度好,在游客心中赢取口碑。如此一来,才能让游客“头回来”变“回头还来”。

打造优质文旅产业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要摒弃浮躁、着眼长远,注重良性循环。想要把游客的流量变成消费的增量,让哈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长红,需要各方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政府要做好管理,做好服务,做好引导,做好监督,商户和旅游从业者要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做“一锤子买卖”,这样当“泼天的富贵”降临时,哈密才能接得住、接得稳。

文 | 融媒体中心锐评工作室 倪艺卿、陈琪

编辑|张亚兰

责编 | 赵春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