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

“食人菌”一词

频频登上热搜

引起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6月9日

日本今年报告的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

(俗称“食人菌”感染症)

病例数累计破千

达1019例

创历史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名字吓人的感染症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今年病例特别多?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症?

一起了解

“食人菌”感染致死率超过30%

所谓“食人菌”是链球菌的俗称。链球菌其实是一种常见细菌,一般感染率较低。不过一旦因身体免疫系统不佳,造成皮肤伤口感染后,伤口就会出现组织坏死僵硬的情况,看起来像肉被吃掉一般,所以有“食人菌”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目前日本流行的“食人菌”感染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A族链球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

β溶血性链球菌主要通过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通常无症状,少数可渗入血液和肌肉等组织,最初的症状包括发烧和发冷,偶尔会导致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严重患者会出现多重器官衰竭与四肢坏死,感染后48小时即可致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由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2.8倍,致死率超过30%。

为何今年“食人菌”感染症在日本蔓延如此之快?据悉,A群溶血性链球菌的新变异株“M1UK谱系菌株”的存在,可能是造成感染者激增的原因之一。这种菌株的毒素产生量多,感染力强。2024年以来,东京已经有四成以上的感染病例为该变异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染初期症状似感冒
老年人群应加以防范

因为“食人菌”感染症病情发展非常快,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但是感染的初期症状易被误诊为感冒。

链球菌感染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扁桃体发炎化脓,及摸起来如砂纸般粗糙的皮疹。若更深入到筋膜,会造成坏死性筋膜炎。此外,会引起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导致多脏器衰竭,进而引发休克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链球菌感染途径与感冒类似,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染,潜伏期约2到5天。预防方式为勤洗手,戴口罩。另外如果身体有伤口,要及早消毒处理好伤口,以免后续细菌感染。

日本专家表示,“食人菌”感染症的一个特别症状是疼痛,而且多发生于四肢。因此,要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有比较强烈的咽喉疼痛也不要置之不理。如果出现高烧谵妄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与咽炎等普通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易感染儿童不同,“食人菌”感染症多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年龄越大的人群越需要防范“食人菌”。

赵卫提醒,如果老人身体尤其是脚上有小伤口或溃疡,家人和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或溃疡部位清洁,经常消毒,促使尽快愈合;出现脚部肿胀、高烧等情况,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他建议有危险因素的人近期非必要最好不要去日本,如果前往日本游玩,应做好防护措施。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魏芳芳表示,首先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和准备食物或进食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其次是注意呼吸卫生,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掩口鼻。进入人多密集的场所、封闭或空气流通不好的空间时,注意佩戴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是要关注家庭生活卫生,家庭成员之间应避免共用毛巾、床上用品以及可能与唾液有关的物品,如水杯、碗碟、筷子等。

最后,要保持环境卫生,做好常见接触区域的清洁和卫生,注重对公用设备定期清洁消毒。

内容来源:健康广东

责任编辑:水煮年糕

责任校对:水煮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