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

代表作有《矿工图》组画、《高原风情画》组画、《荷之系列》等。另外,她还善于油画,多表现人物风情。出版有《卢沉、周思聪作品集》、《坑夫图——周思聪画集》、《周思聪画人体》、《周思聪水墨画》、《周思聪画集》等。

代表作品中国画《万寿山一角》1959 年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人民和总理》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1985年创作《正午》获第6届全国美展铜质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思聪的荷花完全与传统中国画拉开了距离,她画荷没有明显的师承,也没有客观对象的羁绊,完全凭自己的想象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荷花作品展现了周思聪在创作技法方面的实验与创新,她舍弃了笔法与线条,舍弃了荷花外部的“形”,而是充分利用纸墨相撞后产生的渗化和晕染效果,形象上富有张力,格调上追求静谧。正如她自己所说:“技巧并不可贵,可贵者在于心灵对于技巧的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可染先生曾说,造就一个大艺术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天才、勤奋、修养、长寿。对照周思聪,第四条够不上,“天才、勤奋、修养”这三条都够格。她57岁就英年早逝,短暂的一生,却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思聪生于1939年,1985年之后,类风湿病情日益加重,四肢关节严重变形,手不能握,她逐渐由画人物转向画荷花。思聪画荷,没有明显的师承,也没有速写的积累,完全凭想象画。她早期的荷花,形象具体,比较写实,用色多,后来趋向于单纯,以墨为主,越画越虚。

——卢沉文章摘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聪喜欢荷花,过去断断续续画过一些,但像这样集中、大量地画荷,前所未有,她的许多好画也产生在这一阶段,如1993年批评家提名展上展出的荷花系列、四扇屏《自在水云乡》等。她用自己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技巧—用矾水做纸,墨与丙烯、广告黑混合使用,利用它们不同的渗透力,配合干笔皴擦产生微妙的肌理变化,创造了独特的似梦如幻、朦胧多变的画风。这是思聪向往的清净世界。

——卢沉文章摘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批荷花是思聪一生中最好的抒情作品,也是她自身的写照。她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艰辛、烦恼化作一片纯净清幽的笔墨。面对这些作品,你无法按常规去欣赏。创作这些画,曾给思聪带来创造的快感和欣慰,但是我们欣赏这些水汪汪、墨色斑斑、影影绰绰的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苦涩与悲凉。

——卢沉文章摘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最爱水墨画。变幻无穷的黑白常令我沉醉”;“我爱静谧的大自然,我爱平凡的人”;“从孩童时起,我只钟情于画画,没想到会干别的,今生如愿以偿了,若真有来世,我仍会这样选择”。

——周思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