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炜芝、龚文豪、张静智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第一部原创非虚构作品的诞生

商务君按:今年3月,《我在上海开出租》上市,引发各大媒体关注,并被广大读者誉为“出租车版《深夜食堂》”。其实早在该书问世前,读者对素人写作已不陌生,矿工诗人陈年喜、外卖员诗人王计兵、家政工作者范雨素……基层创作者出书渐成热潮。在百花齐放的素人写作中,《我在上海开出租》如何做出差异化?该书出版方广东人民出版社(简称“广东人民社”)“万有引力”团队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尝试。

2024年3月,广东人民社出版品牌“万有引力”出版的第一部原创非虚构作品《我在上海开出租》在如油春雨中正式上市,不但收获陈晓明、谢有顺、许纪霖、李修文、刘海龙、黄灯、邢斌等名家学者联袂推荐,也被广大读者誉为“出租车版《深夜食堂》”“满载人间烟火,令人感到新奇,也能抚慰人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上海开出租》

作者:黑桃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目前,上市两个月有余的《我在上海开出租》,已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光明网、今日头条、人民文娱、界面文化、《南风窗》、《文学报》、《羊城晚报》均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其中《南风窗》微信公号头条相关文章《农民工写书,看哭大半个中国》,阅读量10万+;《新周刊》、澎湃新闻、《南方人物周刊》、《周末画报》、“上海市民生活指南”也对作者黑桃本人作了深度专访;作者黑桃更是成为今日头条开春特别策划的微纪录片《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中人物主题嘉宾之一,拍摄了《“上海的哥”黑桃:在春天,只说春天的事》,播出后一个月内的整体播放量已超1100万;《新京报书评周刊》亦将其作为评审书目,让有意愿、有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读者针对书目涉及的话题进行交流或交锋。

截至5月,《我在上海开出租》入选的媒体榜单包括1~4月头条好书精选书单、顶端新闻4月顶端好书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4月好书、百道网2024年4月百道好书榜、、《全国新书目》5月荐书单、潮新闻5月春风月榜,入围中国作家网第2期文学好书、探照灯好书榜4月人文社科原创佳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本承蒙厚爱的小书,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呢?这部作品从选题策划上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本文将向大家分享项目责编在这个项目中关于编辑、营销的思考和实践,来看“万有引力”团队是如何努力尝试在素人写作出版热中把作品做出差异化的。

选题策划的“无意插柳,有心成荫”

《我在上海开出租》的选题是怎么被“万有引力”在茫茫“题海”中发现的呢?故事的开头并不玄乎,甚至有点过于平淡,最大的特色也许是“迅速”

这一选题,是我们团队的营销编辑在拥挤的上班路上刷手机时“无意”发现的:作者黑桃在豆瓣发帖,为其作品找寻出版合作的机会。在迅速读完作品样章、查清楚作者的基本信息、与市场上同类竞品图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对《我在上海开出租》这一选题进行了迅速评估与判断,一致认为其具备足够的市场价值和出版意义。随后我们又迅速联系上作者,将其邀请到社里认真洽谈,双方在洽谈中迅速拍板,完成签约。从发现选题到最终双方确定合作,前后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尽管不时调侃这一选题的发现是“无意插柳”,但实际上却是“有心成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早在2023年,“万有引力”出版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综合考虑到品牌发展与团队成长,一个极其重要的共识在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中不断浮现,并日渐清晰:经过以往三年的不断努力锻炼与精心打磨,自2024年开始,“万有引力”将会全面加强向原创领域进军的力度,深挖国内出版资源,进一步重点开拓与探索非虚构板块的原创选题,深入挖掘国内有潜力的素人作者,打造优秀的原创非虚构作品,选题方向均贴近中国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底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而落实“关怀现实,沟通学术与大众”的出版理念。

而正是从之前以国外引进作品占比较高的出版结构模式,到全面加强以国内原创作品出版为主并且以原创非虚构作品打头阵的这一关键转向,使得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一直都格外留意、用心关注各种渠道的原创非虚构选题,包括素人写作,蓄势待发实属已久,挖掘出《我在上海开出租》的选题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在素人写作出版热中努力做出差异化的点点思考

近年来素人写作、出版如火如荼,其中不少素人作者更是火爆出圈。“素人写作” 往往强调写作主体是普通的社会大众,为自己发声,其作品从作者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经历中来,聚焦自身以及附近的世界,拥有一种最原始的真实,语言朴实鲜活、很接地气、富有生命力,黑桃的《我在上海开出租》亦忝列其中。

在百花齐放的素人写作出版热中,“万有引力”团队是如何把相关作品做出差异化的呢?在《我在上海开出租》的出版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要点进行了若干思考:

其一,选题的话题性和热度、价值。《我在上海开出租》在大众读者面前的第一次露脸,是以节选其中约3万字的形式发表在《读库2103》,并与《我在北京派快递》(后续出版时改名为《我在北京送快递》,入选2023年豆瓣年度图书)作为兄弟篇同时并列出现,一“外”一“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一瞬间便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关注与评论。结合当下素人写作的出版热潮,《我在上海开出租》的话题性和热度、价值,是我们决定拿下这个选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作品的内容、形式与当下大众读者轻阅读、快阅读的倾向和习惯完美契合。在内容上,《我在上海开出租》全书共有五六十个短篇小故事,每篇文章大约是一两千字的篇幅,短小精悍,且彼此之间虽互有联系,但分开阅读却完全不影响理解。此外,书中大部分故事都有趣有料,语言偏向俏皮可爱、轻松幽默。这就非常适合现代人在“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沉重人生中进行放松一刻的轻阅读,在生活、工作、学习左右上下互搏的繁忙琐碎里拼命“偷”出的“浮生半日闲”读上那么一两个小故事,极度适合在上下班通勤的拥挤车厢中、在夜晚临睡前床头的台灯下、在空荡无聊的洗手间里进行快速消遣。人生已然沉重,阅读无需费劲,掩卷后开怀一笑,足矣。

其三,之所以能够迅速决定出版《我在上海开出租》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原因是该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核,和“万有引力”在重点开拓与探索非虚构板块的原创选题上的价值理念是相对一致的:求真,求善,求美。

近年来,在素人写作、基层非虚构写作的滚滚热浪中,大部分相关作品均以一副沉重的面孔展露在大众读者面前,或勇敢掀开黑暗角落的遮羞布,把赤裸裸的现实摊在阳光底下曝晒;或在高倍显微镜下细致地剖析自我、研究他者,尽情倾诉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人们的不易;或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某类人群或某种现象,拿起话筒为之发声,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它们都各具不菲的价值,其基调却是相对沉重、阴郁甚至痛苦的。

然而,面对社会压力巨大的当下,在开拓与探索相关选题时,“万有引力”却倾向于对广大读者朋友传达出更多积极乐观、相信未来的态度和决心,求真,求善,求美。《我在上海开出租》这部作品,尽管形式、内容均非尽善尽美,以专业的文学批评角度而言其文本亦难论满分,但“出租车版《深夜食堂》”“满载人间烟火,令人感到新奇,也能抚慰人心”,这些读者真真实实给予的最高赞评论,清楚地说明了它和“万有引力”的选题方向、精神内核的相对契合,都是积极乐观、温暖治愈的,符合现今中国老百姓真实的精神需求。

在书中,身处快速流动的出租车封闭空间,萍水相逢的乘客与司机短暂相聚,迅速分离,彼此交谈隐私、秘密便有一种阅后即焚的安全感。通过萍水相逢的短暂交流,人与人之间才有可能打破孤独闭塞的现代外壳,重返消失的附近,并重新搭建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真实连接。而作为一名“沪漂”,作者黑桃零距离观察、书写上海小人物的众生相,呈现出与《繁花》中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大”魔都迥然相异的“小”上海。

该作品不但生动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在城市的巨浪潮水中坚持不懈地游下去的故事,而且还打破了人们对上海的刻板印象,展示出一个有人情味、有温度、接地气的城市,呈现中国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日常。因此,它和“万有引力”出版品牌的精气神是契合的。

在素人写作出版热中努力做出差异化的滴滴尝试

基于上述点点思考,《我在上海开出租》的出版过程非常顺利。在具体的编辑方面,以符合出版规范为前提,并综合考虑到作者黑桃对自己的文字有所坚持,“万有引力”团队的编辑既尊重作者的意愿,也认为应保留好素人写作中粗粝、野性的最大特色,因此在书稿改动上尽可能地谨慎,除了把多篇文章分组并冠以适当的小标题,使原本松散的结构显得更加紧凑外,未作过多的修剪,把作者、作品最原始、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到读者面前,供其鉴赏、评论。

而在宣传营销方面,“万有引力”团队坚持分阶段、有重点的多头打法,前期通过媒体报道、专访,广泛宣传,打出知名度;中期借助抖音、小红书的直播、达人合作,促进实际的销售转化;后期持续露出,不断曝光,多渠道营销,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努力争取该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前期快速曝光,以媒体报道、专访作为先锋队,广泛宣传,打出知名度。今日头条开春特别策划人物主题系列微纪录片《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作者黑桃参与其中,成为四大嘉宾之一,拍摄微纪录片《“上海的哥”黑桃:在春天,只说春天的事》,并在他的作品《我在上海开出租》出版上市前播放,播出后一个月内的整体播放量超1100万。

各大媒体先后发布作品深度报道、作者深度专访等,广泛宣传,效果显著:《南风窗》微信公号头条相关文章《农民工写书,看哭大半个中国》(阅读量10万+)、澎湃新闻作者专访《〈我在上海开出租〉:不同的上海让我有诸多期待》、《南方人物周刊》作者专访《黑桃 我在上海开出租》、人民文娱相关报道《平凡的工作与生活,写就不灭的人间烟火》、界面文化相关报道《从送快递到开出租,基层非虚构形成出版热潮?》、光明网评论文章《诗之初心:让普通人疗伤——微纪录片〈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观后》 (赵勇)、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书评《非虚构的体温和心跳》(邢斌)、《新周刊》刀锋沙龙回顾文章《重提素人写作,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为什么值得读》、《新周刊》硬核读书会作者专访《装着最多上海秘密的人,是出租车司机》、《羊城晚报》作者采访《素人写作的春天来了吗?》,等等。

中期直播打头,以抖音、小红书为主阵地,加强达人合作,促进销售转化。自《我在上海开出租》上市以来,“万有引力”团队与抖音官方进行了多次直播合作,尤其是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3场。

第一场是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作者黑桃在抖音官方的“阅新书·启新知——全民悦读会423春日攻读接力直播”活动中出镜,以接受线下专访的形式,举办了《我在上海开出租》新书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场是在4月21日晚上,作者黑桃、临沂大学文学院教师邢斌老师以及抖音知识创作者、帆书新锐讲书人福豆姐姐进行了线上直播对谈,向读者介绍《我在上海开出租》的写作由来和内容亮点,碰撞出不少有趣的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场是在4月22日晚上,我们和《环球人物》旗下的文娱平台“人民文娱”合作,作者黑桃与另外两位素人作者胡安焉、周慧连线直播,主题为“素人写作:不被定义的写作人生”。三位作者讲述自己的多彩人生和写作经历,引来众多网友在线互动。随后相关文章也在《环球人物》整版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与抖音、小红书、人民文娱等官方平台进行合作,“万有引力”团队也同样重视抖音、小红书上众多读者的热情分享与积极反馈。正如在策划该选题时所评估和判断的那样,《我在上海开出租》的整体调性和风格,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基本相符,钝感力、主体意识、自洽、人间烟火、治愈、八卦、内耗、焦虑、孤独、PUA、社会时钟等关键词深受新媒体平台博主的喜爱,获多位读书博主发“笔记”推荐。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都能得到不同的感受,比如@美少女图书馆馆长看到了作者性格里乐观、积极、不内耗、钝感力强的一面;@读书少女橘子酱则看到了这部作品里治愈人心的一面,“我熟练地开车前行,像轻轻摇动着一艘悠然的船,摆渡着这座城市与我有缘的乘客”;@锵锵三分钟里的锵哥偏向从两性认知角度去解读这部作品;@虚傲从博尔赫斯对语言生成来源的思考和吉尔伯特·海厄特“偷听谈话的乐趣”出发,解读“八卦让我们从猴变成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述基础上,“万有引力”团队还进一步与抖音官方、小红书官方进行合作,带话题“我在上海开出租”“出租车司机有多会写故事”并@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官方旗舰店、@万有引力图书发布短视频,优秀者可获广东人民社“dou+”助推,优秀“笔记”会获推流等。以上种种举措都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读者对这本书的关注,也进一步促进了实际的图书销售转化。

此外,作者黑桃还以作家身份入驻了抖音、小红书(账号:黑桃斯基),后续会继续在各大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写作、阅读和生活。

后期持续露出,多渠道营销,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万有引力”团队的策划和协助下,作者黑桃先后在各大媒体发表与《我在上海开出租》、素人写作相关的文章,持续露出,包括在《文学报》的素人写作专栏上发表《希望文学对于我,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分享自己“平平无奇”的小人物的文学人生;在《周末画报》发表《折叠上海——一名出租车司机眼中的东方之城》,表达在作为“沪漂”的自己眼中不一样的上海;参与《天涯》非虚构系列写作等。通过不断曝光,让作者的主动输出被更多读者看见,也让作者及其作品一直保持着被关注的热度。

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我在上海开出租》一书中“素人写作”的最大特性,结合关键时间节点,主动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书单”。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和认真挑选,我们把书单主题定为“当‘隐身者’拿起纸笔:活出不被定义的人生”,并组织与联合了相关16家出版方或出版品牌提供与这一书单主题精神契合的图书及相关信息,共同发布书单。

该书单发布后迅速发酵,不但成为微信读书官方书单,而且还被多家媒体、公号、出版方转载,包括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出版社客户端、中青报、南方Plus、顶端新闻、长江日报、今日头条读书频道、搜狐文化、文汇读书周报(文汇App)、钱江晚报(潮新闻App)、济南时报(新黄河App)等各大媒体,广东新华阅读会、上海图书馆信使、群学书院、边疆社会科学、编客实验室等公号,以及多家出版方。而书单中首推的作品《我在上海开出租》也收获了一波新的关注和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该劳动节书单推文,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万有引力”在素人写作出版热中做好相关作品出版的决心和信心:

当"隐身者"拿起纸笔:活出不被定义的人生

在绿意盎然、青翠欲滴的五月初夏,一株稚气却勇敢的小树苗跃跃欲试,生机勃发,终于沐浴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从深藏不露,到破土而出,其间它究竟抵御了多少狂风骤雨,历经了多少黑暗中的等待?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想把这一缕拂晓日出的初夏温柔,献给所有的劳动者,尤其是快递员、出租车司机、菜场小贩、保洁员、家政工、外卖员、门卫……正是他们,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支撑起整个社会正常运作的需求。

尽管如此不可或缺,每天都会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但他们像是某种重要却失语的老物件,常常被理所当然地不被注意,“隐身”于大众视野里。

然而,从习惯“隐身”,最多只在一年一度的相关节日里有所提及,到再也无法被忽略,被遮蔽,如今与这些劳动者相关的素人写作就像漫天星辰,如火如荼,照亮每一个角落。当“隐身”的劳动者拿起纸笔表达自我、书写主体,以“我手写我心”时,这种初生牛犊的粗粝和勇猛,仿佛手握利刃,直接划破塞满全副家当的红白蓝胶袋,让承载生活真相的铜豌豆哗啦啦地遍地滚落。

正如《我在上海开出租》的黑桃、《微尘》的陈年喜、《我在北京送快递》的胡安焉、《在菜场,在人间》()的陈慧,《走过一座海》的王柳云、《久别重逢》的范雨素、《劳动者的星辰》的皮村工友等曾经“隐身”的劳动者、写作者,他们拿起原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话筒,大声喊出心底想说的话,在打破世俗社会曾经赋予他们所谓没有文化、缺乏思考的刻板印象之余,更努力活出了不被定义的自我和人生。

同样,一直致力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认识、理解这些“隐身”的劳动者的研究也不应该被忽略。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但坚定地站在“隐身”的劳动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站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还尝试理清千头万绪的难题线团,努力为之寻找解决的答案与出路。

《我的母亲做保洁》《“打工人”纪事》《朝不保夕的人》《薪酬之上:多元经济中的劳动形态》《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乃至西蒙娜·薇依亲身体验并创作的《工厂日记》等研究,深刻挖掘与呈现“隐身”的劳动者真实且不为人知的一面,帮助大众看见他们真实的面孔,听懂他们努力的呐喊。

拿起纸笔,让自我表达的欲望溢出吧。“搬砖节”,啊不,劳动节即将来临,愿各位最可爱的打工人,都能和曾经“隐身”的劳动者一样,在这些与我们每一个平凡但不普通的小人物血肉相连的文字里得到力量,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取不被定义的勇气与自由。

在文章最后,请允许我们用以下两张图片作结,来表达“万有引力”在日益严峻、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图书市场环境中坚持做好出版的决心和信心。

一张是“万有引力”团队的微信群“学术长销书策划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张是给《我在上海开出租》的作者黑桃鼓劲打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谨此与各位共勉,期待在春暖花开的不远处相见。

发现素人作者,并将他们的创作变成“一本书”,更多案例请戳

2023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你对自己一年的收入还满意吗?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