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浩,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

那个年代,农村人都以吃饱穿暖为生活目标,父母只关心地里的收成,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不太在意。

自然,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没怎么上过学,他们的眼界有限,对孩子也没太多要求,只希望我们不至于成为文盲而已。

所以,我们家里的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姐中,只有我读过职高,哥哥姐姐们的文化程度不过是小学、初中。

两个姐姐出嫁后,哥哥们也相继成家,虽然大家还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但父母给我们兄弟仨都分了家。

哥哥们各自分到了两间新建的瓦房,我因为还没成亲,依然和父母一起吃饭,住在老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高毕业后,我在县城的一家钢管厂当焊工。

父母经常叮嘱我:“浩浩,你能在厂里上班,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勤快点,存些钱,以后自己建房结婚。”

“你哥哥们读书少,只会种地,爸妈才把家里的房子都分给了他们。你读书花的钱比他们多,以后结婚的房子只能靠你自己解决了。”

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状况不宽裕,我也经历过冻饿的滋味。

所以,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幺而懒惰,反而更加勤劳守规矩,一心想靠自己的努力致富。

98年,我23岁,邻居王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她娘家亲戚的女儿,叫夏小莹。

夏小莹皮肤不算白,但样子乖巧可爱,鼻头圆圆的。

王婶对我说:“别人都说小莹是旺夫相,浩浩,你娶了她没错,以后你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顺。”

“小莹孝顺勤快,她天天下地干活,皮肤才晒得黑,只要在家歇一段时间,保证变成一个又漂亮又白净的姑娘。”

我一见到夏小莹,就喜欢上了她的朴实气息,只是,我不知道她对我有没有意思。

王婶真是个说媒的高手,在夏小莹面前不停夸我:

“浩浩这孩子真实在,我们是邻居,我看着他长大的,他读书好,工作好,又孝敬老人,踏实肯干,在他们兄弟里,他可是最有出息的!”

夏小莹听了,扭头看我,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对王婶点了点头说:“那我们就处处看吧。”

与夏小莹恋爱时,我第一次去她娘家,才发现她家的确住得很偏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莹的家坐落在半山腰,周围不过四五户人家,山坡上都种满了庄稼,可见山里人非常勤劳。

夏小莹的哥哥和嫂子正在地里收蒜苔,已经收割了几十斤。我不禁感叹:

“没想到山里的蒜苔长势这么好,我还以为你们这里地势高,只种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呢!”

夏小莹的哥哥笑着回答:“这些山地不能插秧,但其它经济作物都能种,我骑摩托车送到镇上卖,也挺方便的。”

小莹解释道:“我们全家就靠这些土地过日子,我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帮我哥嫂种庄稼。”

“山里还有很多桔子树和橙子,春天满山遍野的桃花和梨花开放,真的比仙境还美,这是你们平坝地区看不到的景色呢!”

小莹的父亲已经去世,她的母亲牵着一个小女孩,那是小莹哥哥的女儿。

他们一家几口住在山里,日子虽然单调,却家宅安宁,其乐融融。

我更明白了,小莹是个纯朴善良、会过日子的好女孩,她对大山和她的家,肯定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对她的好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几分。

我们交往了半年,我就把小莹娶回了家。

我家的老房子不大,我和小莹结婚时,住的房间非常简陋,屋顶还漏雨,我只能买块篷布临时做成天花板遮挡。

但是小莹并没有嫌弃,而是和我一起下地干活。邻居们看见了,都夸我娶了个贤惠的好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附近开了个养鸡场,小莹便高兴地跑去找活干,养鸡场老板就留她下来帮忙打扫卫生、喂鸡。

我心疼地劝她:“养鸡场又臭又脏,你干嘛去做那些脏累的活?我有工作,会养你,你只管在家干点家务就行了。”

妻子却毫不在意地说:“养鸡场的活不太累,我只是希望我们夫妻俩一起努力,早点建起新房。”

婚后的第三年,儿子呱呱落地时,我和妻子将所有存款都取出来,在村口的机耕道边,建起了一栋红砖黑瓦的两层小楼房。

就在第二年,小莹娘家发生了变故,她的大哥在骑摩托车下山卖菜时,不幸连人带车跌下山崖。

小莹的哥哥当场身亡,家里只留下嫂子、年幼的孩子和瘦弱多病的老人。

我们帮着办完丧事后,小莹心情沉重,她对我说:

“发生这么大的事,我妈和嫂子恐怕难以承受,我还是在娘家住一段时间,陪陪她们吧!”

我点头同意:“也好,你和儿子都留下来,家里多些人气热闹些,她们也能早日从悲伤中走出来。”

小莹在她娘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养鸡场的老板见到我,问道:

“你们家夏小莹还来不来上班啊?这段时间养鸡场要忙起来了,如果她不来,我就得另请人了。”

我忙不迭地回答:“小莹还在娘家,我去催催她,她应该还会上班的。”

于是,我抽空去了岳母家,让妻子赶回来上班,小莹只好带着儿子跟我回家。

但她还是心神不宁地对我说:“自从我哥走后,嫂子独自回了娘家,到现在都没回来,我担心老妈和侄女小丫两个人在山上不安全。”

我安慰道:“你大哥出意外,嫂子受了打击,回去休息一段时间也情有可原。”

“再过几天,她自然会回来的,毕竟做母亲的,谁能忍心扔下自己的女儿不管呢?”

妻子叹了一口气,却也只能将儿子留给我母亲照看,她赶去了养鸡场上班。

生活不易,一切都只有慢慢熬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中午,我从厂里下班回家吃午饭时,见家门口站着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太太背对着我,头发已经花白,身子微微佝偻,她正对小女孩念叨:

“一会儿见了姑姑、姑父,嘴巴要甜点,在他们家不要调皮,做事要乖巧,知道吗?”

小女孩扎着马尾辫,约五六岁的样子,她一看到我,便忽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甜甜地喊道:“姑父!”

我这才看清楚,站在我门口的老太太,竟然是我岳母,小莹的母亲。

“妈,小丫,你们怎么来了?小莹还不知道你来吧,快进屋坐……”

岳母突然光临,我有些手足无措。她上一次来还是小莹坐月子的时候,算是稀客了!

岳母提着一个黑色的帆布包,朝我笑笑,眼神却有些灰暗。

“浩浩,我知道来打扰你们不太好,但小丫的妈妈已经几个月没回家了,我来找小莹商量一下,看是不是去找找她……”

我让岳母和小丫进了屋,对她说:“小莹在养鸡场上班,再等一下她就会回来。我去路边的卤菜店买点熟食,大家中午凑合一下。”

岳母连连说:“不要去买卤菜,浪费钱,我去帮你们做饭,随便炒点青菜、土豆片就行了。”

岳母说着,就进了厨房,开始淘米做饭,小丫也被她奶奶使唤着,拿着小刀削土豆。

农村的老年人,可能都是这么节约简朴吧?

我心里有些感动,岳母难得来我们家一趟,怎么能只用素菜招待她们呢?

所以我还是骑着车,借口去接小莹回家,顺便买了些凉拌菜和卤鸭肉回来,招待岳母。

第二天,小莹陪着岳母去了小丫母亲的娘家,傍晚才回来,脸上是一脸失望。

小莹告诉我:“嫂子没在家,她父母说,她去了外省打工,而且是同村里的一个单身汉一起走的。”

“什么,你嫂子这么快就找了别人?她自己的女儿都不管了吗?”我气愤地说。

“嫂子的父母说,小丫姓夏,本来就是我们家的血脉,我哥走了,嫂子只是一个弱女子,没办法养女儿,所以小丫只能留在我们家,由我们自己负责。”小莹说。

我听了,生气地说:“小丫的母亲太不负责任了,岳母这么大年龄了,她居然忍心把小丫留给岳母,她的良心不会痛吗?”

岳母在旁边看到我发火,眼圈红了,哽咽着说:

“无论如何,我也会把小丫拉扯大,她母亲不要她,我却放不下她。只要我还有一口饭吃,绝不会饿着我孙女。”

小莹的泪水在眼中打转,她对岳母说:“妈,您身体不好,别太难过了。您放心,小丫是我的亲侄女,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的。”

我转身对小莹吼道:“你别冲动了,小丫还有她的亲妈,她亲妈都不管,你只是姑姑,没有义务替你嫂子养孩子。”

“当前最重要的是设法联系上小丫的亲妈,让她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她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法律上也不允许她抛弃自己的孩子!”

小莹瞪着我,愤怒地说:“嫂子去了外省,故意躲着不见人,我们上哪儿去找她?现在是照顾小丫重要,还是千里迢迢去找她亲妈重要?”

“小莹,你竟然用离婚来威胁我?我们结婚这些年来,我对你不够好吗?不管是吃的用的,我有亏待过你吗?在你眼里,我们的婚姻就这么不值一提吗?”

“谁不想做好人?但我们也有儿子要养,家里还欠着建房的债。你再接手照顾你侄女,我们能承担得起吗?你难道不明白,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

小莹还在和我争论,岳母这时走上前来,满脸泪痕地说:

“小莹,浩浩,你们别吵了,等明天天亮,我就带小丫回山上住。你们不要因为我们婆孙俩,伤了夫妻感情。”

小莹对她母亲说:“妈,您身体不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怎么去种地养活小丫?我不会弃你们于不顾的,我跟你们一起回去!”

看到小莹眼中的坚定,我心里有些担忧,怕她真的提出离婚,那是我不想看到的结果。

我只好让步,对岳母说:“妈,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小丫的母亲能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您别多心,您们还是先在我们家住下,其他事情以后再说吧。”

小莹不服气地说:“浩浩,你不要说一套做一套,等我妈和小丫住下来了,你又摆脸色给她们看!”

我虽然心塞,但在妻子面前也不敢太放肆,只能讪讪地笑着说:“不敢,只要你不给我脸色看,我就阿弥陀佛了。”

就这样,岳母和小丫暂时住在了我家。我和小莹依然每天上班,下班回来时,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没想到岳母这么勤快,我心里舒服了很多。

我在厂里是轮班制,很多时候要上夜班,白天只能在家补觉。

当我醒来时,看到小丫拿着毛巾,光着脚,轻手轻脚地在角落里擦拭柜上的灰尘。

看到我醒来,她露出笑脸,喊我“姑父”,又去厨房拿出两个鸡蛋,塞到我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奶奶给你煮的鸡蛋,奶奶到地里摘菜去了,她吩咐我,等你醒了,就拿给你填填肚子,她等会儿就回来做午饭。”小丫说。

我接过鸡蛋,不解地问她:“你怎么光着脚走路,不穿鞋子呢?”

小丫低着头说:“奶奶说,姑父上夜班很辛苦,叫我不能打扰你睡觉,我脱了鞋子走路就没有声音,不会吵着你。”

孩子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

我看着手里的两个鸡蛋,对小丫说:“奶奶给你煮鸡蛋吃了吗?”

小丫摇摇头,又点点头,轻声说:“姑父,我已经吃过了,奶奶早上煮了红薯稀饭,我吃得饱饱的。”

“小丫,你还没有吃鸡蛋吧?姑父还不饿,你来把这鸡蛋吃了。”我亲切地对她说。

“这是奶奶给姑父煮的鸡蛋,我不能吃,姑父要挣钱,养我们一家人,要吃鸡蛋才有力气干活。”小女孩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小丫的懂事让人心疼,我剥好一个鸡蛋,递到她手上说:“小丫和姑父一起吃吧,我们一人一个。”

小丫迟疑地看着我,终于还是将鸡蛋放到口里,轻轻咬了一口,抬头向我露出一个满足的微笑。

心里挂念许久,等妻子下班回到家,我忍不住开口:“小丫已经快七岁了吧?你还是抽空去乡下小学看看,给她报个名读书……”

小莹听后,满脸惊喜,紧紧抓住我的手臂,激动地问:“周浩,你说什么?你同意让我妈和小丫长期住在我们家了吗?”

我点点头,说:“还能怎么办呢?小丫没有爸爸了,你嫂子也不管她,我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这孩子聪明懂事,我们有一个儿子,再多一个女儿,也是喜事一桩啊!”

小莹听后热泪盈眶,用拳头轻轻捶打我的胸口,嗔怪道:“臭阿浩,我就知道,你最终会同意留下小丫的!算你识相,否则我真会和你离婚。”

我微笑着回过头,看见岳母站在厨房门口,一手端着菜,一手不停地擦拭眼角的泪水。

“有姑姑、姑父的疼爱,小丫能上学读书,她爸爸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岳母喜极而泣。

就这样,我把岳母和小丫都接到我们家一起生活。

我和小莹上班时,岳母全权负责家务,帮我们带孩子、做饭、洗衣。

岳母做事极为尽心,哪怕我们劝她少做点也不行,她总是说:“我和小丫一老一小,都是你们的负担,只有多做点事,心里才会安心些。”

岳母就是这样一个仁义勤劳的老人,让我想起曾经说过的一些见外的话,心里充满了愧疚。

小丫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过关斩将,如今已在省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

每到节假日,小丫总会带着礼物回县城看望奶奶,还开车带我们全家出去旅游。

我儿子在省城读大学,也经常和他姐姐见面,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亲生姐弟。

前几年,我们村子拆迁,全村人都搬进了县城边上的安置小区。

我们家分到了两套房,还有一些拆迁补偿款,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妻子常对我说:“你看,我们全家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终于熬出了头!”

善良勤劳的人,老天爷从不会亏待,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