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情况下,4年本科+3年硕士+4年博士,在不延毕的情况下,一个普通人从踏进大学校园到顺利博士毕业,满打满算也要花掉11年的时间。

然而,在扩招背景下,一些城市和高校在招聘门槛上设置的年龄却有越来越紧缩的趋势。“35周岁”的高压线已成过去,个别高校甚至 只招收32岁甚至31岁以下的博士 。

更有年龄优势的硕博连读、本博连读,正在被更多人青睐。

学制探索

“探索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定出台《关于选拔与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被加粗且彩色高亮的这段话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学校表示,将在已设立的院士特色班、未来技术拔尖班基础上,新设立院士担任导师的顶尖创新人才班(“尖班”),探索6至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目前,“尖班”学生将从未来技术学院遴选,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后续将随着探索深化,逐渐扩大遴选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丨哈工大人才培养政策

不同于传统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路径, 哈工大的本博贯通培养明确了:

学生 大三学年结束获得推免资格后,可以依据本科学业完成情况随时申请毕业, 并通过“博士研究生招生优秀生源快响行动”获得直攻博资格,提前转段进入博士阶段培养; 再用3~4年时间,达到高水平博士毕业标准,在6~7年内完成本博贯通培养。

毫无疑问,这一创新模式的探讨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减轻了学生在升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学业压力,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丨不少人都提到了本博贯通制的年龄优势

年龄之痛

不知何时起,社会时钟指引着每一个人奔跑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无法喘息。

目前,不少单位在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的招聘年龄条件上,都已放弃“35岁”这道坎,改为32岁,甚至30岁的上限。

历经艰辛拿到博士学位,却发现其实工作可选择的依然不多,想进企业,35岁基本上是职场的生死线;想考公务员,离40岁的年龄限制也很近了,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上岸实属未知;想进高校,入职只是第一步,能发申请到帽子才决定了最终你能否真正站稳脚跟。

以“博新计划”为例,其资助年龄限制为31岁。早毕业,就比同龄人多了几次申请的机会。

人才培养

事实上,国家对研究生学制并无硬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表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

但目前来看,延长学制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不仅为数不多实行3-4年弹性学制高校正在向博士4年制过渡,延长学制的巨浪也影响到了专硕群体身上,多所985高校开始探索专硕3年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拥有更好生源和更好师资力量的头部高校完全有能力探索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此同时,本博贯通背后的退出机制同样值得探讨。

求学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研究方向?需要换研究导师?以及求学过程中如果想要quit时能拿到什么毕业证?这些都应得到妥善解决。

无论如何不要忘记,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