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可以有想法,但前提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在高考中,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2024年的高考季,在安徽的一个考场门口,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大龄考生,今年35岁,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人还是要上大学”,并说自己的目标,是要考教育专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在16年前,这个考生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他却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2008年的高考中,他在所有的试卷上,都写下了自己对于当下教育的看法,写满了自己的个人理想,他妄想着“考零分”,成为大家口中的“白卷英雄”,结果现实却给他致命一击。

“我错过了改变人生最好的机会!”

16年过去,人到中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当年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

那么这个在当年曾轰动一时的“0分考生”是谁?他这些年又过得怎么样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0分考生”徐孟南

今天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徐孟南。

2008年的高考季,在父母的殷切期盼中,他大步走进了高考考场。

然而当其他考生都在奋笔疾书,争分夺秒地努力答题时,只有徐孟南,他在试卷上写下的内容,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那一年,徐孟南19岁,他想要利用这场高考,让自己“一战成名”,成为改变中国教育体制,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白卷英雄”。

徐孟南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在2006年的时候,“邂逅”了他的精神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出身贫寒,徐孟南没有办法去看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就是去书店看书、看杂志。

而在书店里,徐孟南与当年被誉为“青年意见领袖”的韩寒“邂逅”了。

虽然韩寒根本不知道徐孟南是何许人也,但是徐孟南却认为,自己已经与韩寒有了“灵魂交流”,他觉得韩寒在书中提到的教育体制问题,完全就是他的心中所想。

看完了韩寒的《通稿2003》,徐孟南觉得,自己的精神意志,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他很羡慕韩寒有着“超乎常人”的精神思想,他也想要成为韩寒那样的人,他想要和韩寒一样,写出“宣泄式文章”,成为一个不被应试教育束缚的人。

该怎么做呢?他最终将目光,投向了2008年的高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结束后,自认为很快就要“扬名立万”的徐孟南,内心十分雀跃。

他高兴地来到了一家商店,购买了油漆、固体胶和胶水,然后一路骑着自行车,带着这些东西来到了他的考场,蒙城八中的大门外面。

他将自行车停在一个电线杆子旁边,然后趁着学校门卫不注意,在学校的外墙上,写上了个人网址,以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

之后便是他的个人理想,也是他看过韩寒的《通稿2003》后,自己对于当下教育体制的一些感悟,以及自己想要推进教育改革的想法,他所谓的“三人行教育理念”,写罢,徐孟南就扬长而去,他已经开始期待着,第二天自己就会被各大媒体报道的场景。

当然了,那一刻的徐孟南还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毁掉的不仅是父母的殷切期盼,还有他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寒门考生徐孟南

前面我们提到过,徐孟南出身贫寒之家。

他的假象,在安徽蒙城县的徐庄村,那是一个绝大多数村民,都要靠天吃饭的偏僻村落,徐孟南的父母,也是种地为生,家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徐孟南并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的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是一对双胞胎弟弟。

不过家里这么多孩子,却只有徐孟南一个人,是“读书的那块料”,所以父母也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徐孟南的身上。

从小学到高中,其实徐孟南的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尤其是他刚上高中的时候,由于他的数学成绩非常突出,班上同学还管他叫“华罗庚”,老师也让他好好读书,说他以后可以考数学专业,以后从事科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如果不是与韩寒的那场“邂逅”,或许在重点高中就读的徐孟南,真的可以考上一个名校,然后一路读本科、读研究生,甚至是读博士,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他们家窘迫的生活环境。

但是徐孟南却因为一时冲动,彻底毁掉了自己和家人的一生。

虽然徐孟南成绩很好,但或许是贫寒农家出身,徐孟南一直都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他除了勤勤恳恳地学习,别的什么都不会,当然了,在他决定高考交白卷之前,他也曾梦想着考上好大学,走出徐庄村,不过自从与韩寒“邂逅”,他看到了韩寒的那些想法,他的学习成绩就直线下降,因为他开始憧憬着成为韩寒那样的人,希望自己可以不被应试教育束缚,哪怕不考大学,也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开始上课睡觉,拿着父母口挪肚攒下的生活费,去学校外面的网吧打游戏。

当然了,除了从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成为了一个“网瘾少年”之外,徐孟南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希望可以取消应试教育,让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希望可以取消高考,让大家都可以靠“爱好”上大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徐孟南给自己总结出了“三人行教育理念”,他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都写在了个人网站上,认为学校教授的知识,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内容,而应该都是以生活实际入手,只需要讲授生活中能用得到的知识就可以了。

徐孟南越琢磨,他越对自己的这一套“教育理念”感到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开始给韩寒写信,给教育部门写信,他希望韩寒可以帮助自己,他也希望教育部门看到他的来信后,有关领导“被点醒”,将他请去北京,让他成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甚至他还给出版社写信,希望可以出版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然而一直到高三要毕业了,他寄出去的这些信,仍然是石沉大海。

没办法了,他为了让自己“扬名立万”,为了让自己的“三人行教育理念”受到大家的关注,他最终决定用高考来做文章。

进入考场后,徐孟南坐在自己的座位前,他听着监考老师重复着考试规则,他感到心烦气躁,当时徐孟南想着,“这就是最后一次高考了”,于是他又平静下来,开始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三人行教育理念”,写完后,他看到时间还剩很多,他又做了几道选择题,之后他就高兴地坐在座位前,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结束后,徐孟南返回了徐庄村,当时父母正在农田里劳作,看到他回来了,父亲高兴地问他“考得怎么样?”

徐孟南没敢说自己没有答题的事情,他只是含糊其辞地点着头。

父亲看到了,还以为他是谦虚,当然了,那个时候,徐孟南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他仍然心怀侥幸,还想着等到自己“扬名立万”,那个时候父母都会跟着自己搬去北京生活,从此一家人实现阶级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高考成绩就要公布了,看到父母期盼的眼神,徐孟南感到很焦虑、很煎熬,尤其是他不理解,明明自己已经在学校的外墙上,写下了自己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何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当然了,已经回到农村的徐孟南,他并不知道,他刷在学校外墙上的红油漆,实际上早在第二天,就被学校门卫一边怒骂一边拿着工具粉刷覆盖了,大家都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中二少年”的胡乱涂鸦,根本就没有人在意上面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在高考成绩出来的前一天,徐孟南谎称自己要去县里查成绩,于是他离开了家。

第二天,他躲在网吧里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考了160多分,徐孟南心里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做那些选择题好了。

他又等了一天,他发现还是没有人来联系自己,难道是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关注吗?又或者是教育部门看到了,正在开会讨论?

徐孟南的心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他便决定主动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孟南联系了一些媒体,说了自己在高考中没有正常答题,而是想要用高考推动教育改革的事情,他以为媒体得知了,一定会马上对他进行采访,结果他打了不少媒体的电话,对方听了,都告诉他“不感兴趣”。

这可该怎么办呢?虽然后面有一家媒体愿意报道这件事,但是报道的内容,却都是对他的“嘲讽”,认为他不应该拿高考做文章,放弃了改写自己命运的好机会。

徐孟南想不明白,自己精心准备的这一场“高考大事件”,怎么就连个动静都没有呢?

几天后,他突然在一个晚上清醒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于是那一天,徐孟南在日记中写道:“很后悔,很想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鼓起了勇气,徐孟南终于返回了家中,父母也知道了他高考的事情,当然了,那个时候,父母并不知道他是在试卷上胡乱写了一通,只是以为160多分的成绩,是因为他发挥失常了,于是父亲安慰他,告诉他不要多想。

看着父母失望的眼神,徐孟南感到更加自责了。

他想要复读,但是家里一贫如洗,根本就没有能力让他复读。

所以徐孟南失去了再次高考的机会,他只能听父母的安排,跟着姐姐去了上海打工。

他在上海不停地换工作,徐孟南经常回想,如果自己能够认真对待高考,是不是他已经在大学的校园里了?他很后悔,只是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只有高中学历,他的工作,也都是最底层的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月的工资,却连1000块钱都不到。

徐孟南嫌工资少,他曾和老板理论,结果老板告诉他,你不愿意干,有一堆人抢着干。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徐孟南走进招工市场,他发现几百块钱的工作,都是一群人抢着干,如果你不做,就意味着失业,就意味着没有钱吃饭。

他越来越后悔,但一切都是徒劳。

在上海打工了一段时间后,徐孟南在网上看到了征兵的新闻。

他想着自己既然不能去读大学了,倒不如去当兵,或许在部队好好干,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结果他报名征兵,却因为体检不合格被刷了下来,没办法,他只好再次收拾行李,南下去了一家电子厂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如果徐孟南没有在高考中“搞事情”,那么这个时候的他,应该是在大学里读书,但这一年21岁的徐孟南,却在电子厂里加班加点的工作,未来一片迷茫。

也是这一年,父母催他回老家相亲,第二年,他就稀里糊涂地结婚了。

结婚后,徐孟南很快就有了一双儿女,但他却并没有喜悦之情,因为他没本事赚钱,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他的婚姻生活,也是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包裹着,充满了寒酸。

2014年,25岁的徐孟南,第一段婚姻草草收场,妻子将儿子留给了他,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之后数年,便一直没有任何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恢复单身的徐孟南,他回顾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他更加悔恨了。

于是他开始在网上“现身说法”,提醒广大学子们都要好好学习,他还曾经制作了条幅,去学校门口喊口号,让大家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对待高考,过往的路人都用怪异眼神看着他,觉得他精神有问题。

之后的日子里,徐孟南就一直辗转各地打工,一直到2017年,已经28岁的徐孟南,在终于有了一些积蓄后,他返回徐庄老家,告诉父母,自己打算“考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不管他,只是告诉他不要耽误赚钱,也不要再整什么“幺蛾子”。

徐孟南答应着,于是他安心备考,在2018年通过成人统招,考上了一所大专院校。

不过毕业后,这个大专学历也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改变,他仍然四处打工。

现在他的工作,是帮人做网店运营,一个月4000多块钱的收入,养活自己和儿子,用他的话来说“绰绰有余”。

2024年,已经35岁的徐孟南再战高考,他说自己在社会上历练了这么多年,发现知识非常重要,所以他打算考一个本科院校,最好是教育专业。

毕业后,他还希望可以进军教育领域,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更多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都能够好好对待高考,用高考去改写自己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当年那个说着“应试教育”无用,认为“高考无用”,认为“读大学无用”的徐孟南,人到中年,他也终于是认清了现实。

只不过,他的人生, 已经因为当年的“任性”而发生了改变,想要重回正轨,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那么朋友们,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