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伙从24岁开始徒步旅行,不结婚不生子,用35年向世人诠释自由和人生真谛,直到59岁因意外结束一生。

那么,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踏上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的转折点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说的大概就是谢建光的人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去看看世界,也爱上了在路上的感觉,但人在外游,旅途有终点,总是要回家的,谢建光却似乎没有这份牵挂,只要还能走路,就会一直在路上。

而且他旅游的方式并不是驾驶着豪华的大房车,舒舒服服的自驾游,而是拉着一个简易的车子,平时住宿和吃饭都在那里解决,车也不是机动车,就只有两个车轮,像是从三轮车改进而来的,他必须拉着走才可以。

很多人都钦佩谢建光的毅力,如果是晴朗的天气还好,但如果是温度最高的夏天和暴雨的恶劣天气,在简陋的环境中,无论是居住还是行走都是巨大的挑战。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走上这条路的呢?谢建光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农村,因为兄弟姐妹很多,导致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并是压力倍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拼命的工作,但身体也垮了。

谢建光只上过小学,到了中学就主动退学。而在他的记忆里,家乡似乎遍地是田地和荒野,家人时常愁眉苦脸,或许是为了生计,或许也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从小就懂事,做事也很勤快利索,帮父母分担了不少家务。别看谢建光只上了一半初中,其实他打心底里是热爱学习的,之所以没有继续读下去也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因为父母真的供不起这么多孩子,总有人要牺牲自己成全其他兄弟姐妹。

谢建光就做了那个将机会留给别人的人,偶尔帮助父母干农活时,他都会看见同龄人上学或放学的身影,那时候的他手里拿着锄头,黑亮的眼里满是羡慕和向往。

稍微大一些后,他就开始打工,谢建光父亲明白儿子为了其他兄弟姐妹做出的牺牲,便将他介绍到村里当一名建筑工人,学习一门技术后最起码能混个饭吃。

谢建光每天干活也很勤快,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人很健谈,说话办事都很靠谱,可是意外发生的很突然,一次工作出了意外,使他两根手指落下残疾,手受伤后就很难再继续工作,所以他也失去了学习技术的机会。

那么没有学历和技术的他未来该怎么办呢?那段时间应该是谢建光最灰暗的日子,就连他自己都陷入了迷茫,同时对未来也失去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也不像乐观积极的谢建光,他意识到自己在内耗后,便开始拾起了过去的爱好:看书。

他喜欢看海涅和高尔基的作品,仔细地阅读每一个文字,仿佛书中就藏着他的全世界,谢建光很享受看书的过程,慢慢地,他的心里浮现出了一个答案。

踏上旅途

在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和失意后,谢建光很快通过书获取到了新的能量,他想,他要换一个活法。

喜欢读书的他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旅行。有人说,他就是在流浪,也有人说他活出了人生的意义。

那时的谢建光只有24岁,正是青春的大好时光,因此他的举动引起了两种极端的争议,支持的人非常支持,反对的人也反对得很热烈。但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无法影响到谢建光。

他拉着他的“家”,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自踏入荒无人烟的地带,那是他第一次见识到除了家乡和城市之外,真正的世界,真正的自然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家乡,到处都是山和农田,虽然也很美丽,但总是有尽头,在路上可不一样,他就沿着公路慢慢走,只要有路,他就永远走不到尽头。

他的第一站选择的是南方的高原地带,数月的时间里,他累了就歇一歇,不累的时候就继续前行,哪怕两只手的掌心被磨出了厚茧,他也只当作是游历的证明。

但他身上带的食物和水并不多,有的时候就在车上解决,没有的时候就到附近的商店买一些预备着。

不过这样悠哉悠哉的生活无法持续太久,因为他的钱并不能支撑他一直走下去,人活着,总是要吃吃喝喝,谢建光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不需要住宿费,只要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就一切好说。

为了能吃上饭,他就走走停停,遇到招收零工的地方他就通过劳动换取食物,不过有时候他也会遇到一些窘况。

比如走的远了,一路上都没有商店,甚至连人影都看不见,这样的路可能要走好几天才能碰到人,这时就会有路过的车看到他独自一人拉着板车在走,便停下来问他需不需要帮助,每当这时候,谢建光就会感谢对方的好意,但自己不需要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路途上,谢建光更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的独处,偶尔遇到自驾游的,也会交谈几句,往往这个时候,他就能收获一份支持,让他感觉到这世界还有很多和自己相似的存在。

不过,如果没有支持他的人也无所谓,他早就已经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获得了自足,他认为,人生的路就要自己走,脚踏实地的走,而不是通过搭乘他人的车来实现,否则将失去所有意义。

有时候他的行为和过于超前的思想会让人觉得奇怪,他们会认为人就应该在社会中生存,而不是庸庸碌碌的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但在谢建光看来,这只是人生的选择不同,有的人为钱,有的人为家,有的人为寻找自己,他恰恰是那一小部分人,虽然不符合大流的生存方式,但这是人生的修行,是他想要完成并获得圆满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他早已学会无需从别人身上找自信,更无需获得他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不必为别人的思想而争执,而应该学会祝福。所以他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内心总是平和的。

悲剧落幕

他用半年的时间都走在路上,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他更多的是思考,思考他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他也会自我调和,当遇到刮风下雨恶劣天气的时候,他也会从中收获些什么。

尤其是在深夜,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谢建光虽然是成年人,但野外总是有风险存在,刚开始他还会忐忑,也遇到过危险,比如穿越青藏高原,对于一个新手并且不了解当地地形的他来说,处处都是隐患。

一次在山路上走,他一个没注意就从山坡上摔了下来,腿部受伤,但沿途没有人经过,他独自撑了五天五夜,最后一个路过的司机见到他并将其救下。

那一次的经历让他后怕,但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后来随着时间的增长,累积的经验多了之后,他再次出发就不会害怕,反而更加享受,也会更加在意自然中传出声音,比如鸟儿的鸣叫声,树叶的婆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乎每天清晨,他都会在一片清爽干净的空气中苏醒,有时候渴了没有水,他就会找溪水喝,或者是深入山林中抓一些野味吃。

但野味的处理方式太复杂,他更多还是吃一些素食饱腹。

虽然一直在路上,但谢建光从未放弃过文学的梦想,曾经他的学习之旅被迫终止,但好在他还有书看,在旅行过程中,他会买一些书籍,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感悟进行写作,将旅途上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分享。

而且还真的有人看中了他的旅行记录,并将其编成书出售,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完成了他从小到大的梦想,但他并没有停止过学习,依然饱览书籍,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于这种生活,谢建光感到非常的满意,但他的家人却有些不理解,他们认为,谢建光即使手部残疾,并不代表着就不能工作,但当他们看到谢建光越来越精神的面貌,以及越来越积极阳光的心态,渐渐地他们就多了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路上,有时候谢建光会遇到三五个可以交心的好友,也能够获得一些资助。

不过,谢建光并不接受除了好友以外陌生人的捐款,而且他自己也实在花不了太多,他自己就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无论是生火还是做饭,他都会,总之就是饿不着。

他更多的是感激,感激那些对他有帮助的人,也感激支持他的人。每到一个地方,谢建光都会仔细地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时候还会获得当地人的馈赠。

有时他也会思考生死这个话题,他对死的态度非常坦然,同样,他对生存也从未放弃过希望,此时的他已经靠自己的双腿走过了35年时光,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些年他收获了很多,比如志同道合的好友、自我的寻找、写作梦想的实现,他已经实现了人生的大圆满。

2018年,59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终点,他在黑龙江的黑河忽然倒地,被人紧急送往医院,那时他还发了微博,告诉网友自己的情况,下肢浮肿、呼吸不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那时候就在预告他的离去,果然不久后便传来噩耗。有关他的死因,有人猜测是因为野外生活卫生条件太差感染病菌。

无论如何,谢建光虽然离开了世界,但他留下的精神永不磨灭,重要的不是他放弃城市,而是他努力的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