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孙俊文在田间工作完毕,回到家中休憩。此时,他突然从屋顶和墙壁上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似乎有东西砸到自己家屋顶了。

孙俊文赶忙起身查看,但四处查找都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就在他还没有弄清情况时,又传来一声响亮的撞击,这次来源于他家附近的拖拉机上。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离奇事件竟然伴随着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家人发生意外,大夏天他紧闭门窗,全家人戴着头盔吃饭,到底是什么东西砸到了他们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频繁被骚扰

孙俊文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当时家里遭遇飞来横祸之后,感到非常疑惑。为求证明真相,他开始在房屋周围和草丛中仔细寻找,终于在草丛中发现一些直径约1厘米的不锈钢小球。

通过一番思考,孙俊文意识到可能就是这些小球撞击产生的声音。不过,它们是怎么来的?

数日后,孙俊文的妻子丰喜梅在家中干活。工作完成后,她刚起身离开工作区域,就听见身边传来“呼”的一声,紧接着有东西迅速飞过。

丰喜梅吓了一跳,连忙弯腰查看,便在原本坐着的位置发现也是一个不锈钢小球,就在刚才她坐的位置落下。若当时她还坐着,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想当时飞过身边东西的速度和力度,丰喜梅断定必然是用什么射出的。她拾起小球仔细看,与前些日子孙俊文找到的样子如出一辙。

丰喜梅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如果当时中了这颗小球,恐怕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次事件让她深感不安,也让孙俊文再次回想起前因后果。

经过思考,孙俊文认为极有可能是有人用钢珠枪射出这些小球。

从那天起,每天下午,他们家的屋顶、墙壁都会传来“刺耳”的砸击声,最为可怕的是,有时这些小球还会穿透窗玻璃,射进室内。空调机箱和周围物品都布满凹痕,这要是打到人身上,说不定就没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复一日的担惊受怕中,人心惶惶,生活陷入空前困境。他们只能担惊受怕,即使在家中也难以自安。不知这悲催会持续到何时,整个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无计可施之下,丰喜梅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她想起以前看过的战争片里,战士们都会戴上头盔以保护自己。用头盔应该也可以保护脑袋。

于是丰喜梅主动提出要购买头盔为全家人戴上。虽然别扭点,但是保命要紧。

说干就干,丰喜梅当即去市场购买了多件可靠的头盔。她买了足够每人一顶的数量,还买多了几顶,以备不时之需。

头盔买回后,丰喜梅先用心试戴了几遍,确保质量可靠后,便帮全家上下戴上。只见众人都戴上头盔,宛如战士出征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家人戴头盔生活

自从戴上头盔之后,孙俊文一家人的生活多少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为了给家人提供保护,他们都不得不每天戴着头盔外出。

不论是进出屋内还是在屋内活动,为了防备随时可能袭来的钢珠弹,全家人的头上都必须戴着安全帽。这样的生活当然令人难以适从,尤其在炎热天气更是难受。

与此同时,孙俊文心里也是忧心忡忡的。如今已持续两月有余,这险恶的情况到底还会如何发展,还有多久才能结束,这些都难以预测。

每天被迫头戴重盔,生活变得稍许不同,但家人安全才是当务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持续骚扰孙俊文家的钢珠弹案一直苦於无法破解,这令孙俊文感到非常困惑。他始终无法理解,为何会有人如此不讲道理地针对自己家。

孙俊文一家人生性淳朴,与周围人交往也没有任何恩怨。他们从没有得罪过别人或走投无路的人。那么,是什么原因才会引起别人的报复行为呢?

在这样的困境下,孙俊文决定采取主动行动,试图自己寻找线索。一次钢珠攻击停止后,他迅速戴上头盔出门寻探。

由于钢珠似乎从南面的稻田区射来,孙俊文便快速朝那片稻田小径离去。沿途只听见窸窣的风声,以及远处传来钢珠撞击之声。

行至稻田边缘的一个简陋棚屋前,孙俊文怀着侥幸心理推开门一看,却空无一人。寻找无果,孙俊文快步跑至稻田尽头一排树木。然而,这里同样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多次搜索无果后,孙俊文意识到只靠人工查找无法破解此案,于是决定求助于科技手段。他花费3000多元购置了四个摄像头,分别安装在房屋四面。

当下一次钢珠袭击发生时,孙俊文急切地打开监控屏幕查看。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钢珠体积极小,飞行速度极快,镜头完全捕捉不到它的踪迹。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一处摄像头下发现几颗落下的钢珠。科技工具同样派不上用场,孙俊文为此感到万分懊恼。

没想到其他方法后,孙俊文只能寻求警方部门的帮助。不久后,警察来到现场调查。但就在警员在附近蹲守之后,对方又不发射钢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钢珠事件发生后,民警迅速调查取证,以期早日破案。由于孙俊文家距离派出所较远,人手又不足,在他家一直蹲守显然不现实。。

民警思虑再三,决定先行退场,转而对孙俊文一家进行全面调查。他们了解孙俊文夫妇都是外来人士,几年前来此地承包种地。

调查发现,孙俊文两口子神色内敛,与周边村民也少有往来。民警深入村民中搜集线索,均表示孙俊文家和邻里无嫌隙,也从没有过节。

在村内各个角落询问,最终均没有找到任何可能的嫌疑人。这无疑给案情添上更多复杂层面。鉴于当地交通条件和警力有限,民警暂且撤离案发地,以便抽调人手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调查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情经媒体报道后,很快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许多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试图打听更多详情。

随着消息传开,村民中也渐渐流传开来。有些充满帮助之心的记者甚至会亲身体验一下孙俊文家的日常,戴着头盔在房内活动。

然而,钢珠并未因此停止。不时地,还是有弹珠击中孙家房屋。窗户再次被击穿,留下明显痕迹。

周边村民见状都感到恐惧,生怕不时会中弹,于是日每次路过时,都特意避开孙家一带。

就在这个节骨眼,警方高层了解消息后,第一时间调派有经验的刑侦人员前来主导侦查工作。他们带来更专业的取证技术,这也许会成为破案的新突破口。

案件水落石出

随着案件的进一步调查,刑侦人员在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取证工作。他们对各处弹孔进行了仔细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弹孔位置和形态的研判,刑侦人员初步定位出弹珠可能来源的方向。不过,按理推算,从那个方向直接射击来看,距离确实过长难以实现。

此猜测引起当地村民的质疑。他们根据目测,难以想象在那个距离内能够精确击中目标。

然而,刑侦人员并没有因此掉头,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对弹道痕迹的深入分析,他们得出了一个新的推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凶手很可能使用的不是直接射击,而是一个弹道弹弧行进的方式进行伤害。这一点很有可能解释了超长距离的难题。

为进一步验证弹弓可以射程这一论点,刑侦人员进行了真实的现场模拟试验。

他们在一定距离外的指定位置,邀请当地一名弹弓高手和一位普通人,分别进行五次发射测试。

试验结果显示,经验丰富的高手使用弹弓,从指定位置发射的弹珠大多数都可以击中更远处的目标区。

而普通人虽技术差一些,但使用标准力度发射后,也有一定数量的弹珠可以抛射到同一目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结果证实,只要使用正确的弹弓发射方式,在一定距离内击中远处目标完全有可能。

事实证实,刑侦人员当初通过现场痕迹分析得出的论断是可靠的。弹弓不但射程远,而且弹道弹弧特性,可以解释案发现场的一些难点。通过此次实验,破案的方向似乎越来越明确。就在这时,有线索表明,案发地附近厂区有一人经常使用弹弓。

得到线索后,民警迅速前往工厂进行调查取证。在问询工人后,有人提供了关键信息。

他表示曾见过厂里一名姓高的司机会带着这类小钢珠。这一细节引起民警深深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们迅速寻访核实,果然找到了这位高姓司机。然而,高司机一开始却不以为意,否认自己与案件有任何关系。

民警选择进行追问。在长时间的询问下,高司机只得供认,自己确实常玩弹弓,但强调从未造成过任何危害。

这里,刑侦人员针对距离进行了详细讨论。高司机表态就算有抛射,也不可能从如此远的地方击中目标。

为进一步明确实情,民警当场带高司机进行了实际测量。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当场戳穿了高司机的说法。原来他就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高司机给出的答案竟然是:好玩想试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件侦破之后,警方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破案细节。在现场,孙俊文无法掩饰心中的激动与欣慰。

看着调查过程中所有人的辛勤付出,他感激不尽。原来给他造成这么长时间困扰的,不过是一名莽撞的年轻人罢了。

会后,高司机接受行政处罚,同时赔偿孙家因此承受的损失。这为孙家两个多月的无助日子画上了句号。